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内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病理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内低级别导管原位癌患者8例,总结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15~49岁,平均年龄35岁;体检乳腺可触及肿物,呈圆形,有弹性、活动度可;乳腺钼靶X线或彩超显示乳腺结节,边界清楚,提示纤维腺瘤。大体检查:圆形或类圆形结节,界限清楚,表面光滑,最大径1.2~2.8 cm,切面灰白、质中偏硬。镜下在纤维腺瘤背景内出现不典型细胞,呈拱桥状、筛状或实性排列;不典型细胞呈椭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细胞大小、形状及分布较一致,染色质均匀。纤维腺瘤内癌组织E-cadherin阳性,CK5/6阴性、雌激素受体(ER)同质性阳性,癌巢周围肌上皮p63、Calponin、CK5/6阳性。随访时间0.6~4年,8例均无复发。结论乳腺纤维腺瘤内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病理学形态表现为纤维腺瘤结节内出现的低级别导管原位癌,通过HE可确诊,必要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与结直肠腺瘤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浙江省嘉善县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收集2012年8月至2018年3月初筛阳性的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问卷信息和结直肠镜检查结果。根据肠镜检查结果,纳入11 232例无病变健康对照和3 895例结直肠腺瘤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与结直肠腺瘤之间的联系。结果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吸烟、饮酒、肥胖与结直肠腺瘤患病风险呈正相关,OR值(95%CI)分别为1.38(1.24~1.54)、1.37(1.24~1.51)和1.38(1.20~1.59);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与结直肠腺瘤患病风险呈负相关,OR值(95%CI)为0.65(0.53~0.80)。以性别和年龄为分层因素的分析发现,吸烟、饮酒与结直肠腺瘤的关联效应仅在男性中具有统计学意义,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与结直肠腺瘤的关联效应则在老年人(≥60岁)中更强。结论吸烟、饮酒、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肥胖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与结直肠腺瘤患病风险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膳食纤维、粪便中的丁酸含量与结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方法选取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共150例,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评估膳食纤维评分及测定肠道粪便中丁酸的含量,判断二者的相关性;并将患者分为无息肉组、非腺瘤性息肉组及腺瘤性息肉组,比较膳食纤维评分及粪便中的丁酸含量在不同分组中的差异。结果膳食纤维评分与粪便中丁酸的含量呈正相关(R=0.849);膳食纤维评分在无息肉组、非腺瘤性息肉组及腺瘤性息肉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无息肉组>非腺瘤性息肉组>腺瘤性息肉组;丁酸在无息肉组、非腺瘤性息肉组及腺瘤性息肉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息肉组>非腺瘤性息肉组>腺瘤性息肉组。结论膳食纤维影响粪便中的丁酸含量,且二者对结肠腺瘤性息肉的产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预防性手术治疗的手术方式进行改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FA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改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术中游离全结直肠系膜,裸化直肠至肛提肌平面后闭合器离断直肠,置入保护套经直肠断端拉出全大肠;距离回盲部5 cm离断回肠,于回肠末端置入吻合器钉砧;外翻直肠处理远端直肠息肉;随后行端端吻合。收集并分析患者性别、身高、体重及病理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排便情况。结果4位患者均顺利完成改良NOSES术,行腹腔镜下无辅助切口全结肠加部分直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所有患者顺利康复,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大出血等术后重大并发症。无术后腹腔感染。吻合口距离肛门的距离与排便频率尤其是夜间排便频率有负相关趋向。结论本术式符合无菌无瘤原则,无较大手术后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较好。后期仍需进一步大规模研究证实手术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9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及72例嫌色细胞性肾细胞癌声像图表现(其中19例嗜酸细胞腺瘤及70例嫌色细胞癌患者曾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二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声像图特征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常规超声检查时肾嗜酸细胞腺瘤及嫌色细胞癌各声像图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造影检查时病灶增强方式、峰值强度、增强均匀度、减退方式及病灶周围显示假包膜的声像图特征在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行多变量分析后,病灶增强及减退方式作为干扰因素被排除(P>0.05),而达峰时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及病灶周围假包膜显示情况在两者之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8.683、6.667、18.774),三者共同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的敏感性为68.4%,特异性为91.4%,准确性为86.5%。结论超声造影可为肾嗜酸细胞腺瘤及嫌色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简介:摘要:球囊扩张训练是治疗球麻痹最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中,我们在不断探索和进化球囊扩张训练操作方法以解决不同吞咽问题,此病例个案作为球囊扩张训练改善球麻痹临床案例第一手资料,可以抛砖引玉,让我们探索更多更好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囊卵巢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中医辨证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以2019年3月—2020年3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多囊卵巢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将治疗方法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均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中医辨证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中医辨证组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多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肾虚、脾虚、兼夹痰湿、血瘀与肝郁,中医多采用辨证论治,针药治疗,中药周期治疗效果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改善生活方式在治疗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简介:摘要先天性阴道闭锁是梗阻性生殖道发育异常的一种,分为两种类型:Ⅰ型(阴道下段闭锁)、Ⅱ型(阴道完全闭锁),将阴道闭锁长度≥3 cm定为Ⅰ型高位阴道闭锁。Ⅰ型阴道闭锁的传统术式为阴道闭锁切开成形术,术后狭窄、再手术率高。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采用阴道球囊牵拉术+二期阴道闭锁切开成形术成功治疗两例Ⅰ型高位阴道闭锁患者,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术后随访6个月,经血流出通畅,无狭窄,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Ⅰ型高位阴道闭锁的有效治疗方案。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CT 诊断在胰腺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 54例,进行 CT、 MRI诊断,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比 CT、 MRI诊断的诊断准确率及 检出情况。结果: CT诊断准确率( 90.74%)与 MRI诊断( 94.45%)无显著差异,( P> 0.05)。 CT、 MRI诊断的检出情况与病理结果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 对胰腺囊性病变患者采取 CT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诊断数据,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oldable capsular vitreous body,FCVB)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严重眼外伤及硅油依赖眼18例(18眼)接受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或硅油取出术联合FCVB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球形态及眼压。结果所有患者FCVB均顺利植入。随访期间,FCVB形态完整,位置正,视网膜在位。无感染、硅油乳化或球囊暴露等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者3例,视力不变者15例。眼压基本正常,眼球形态维持良好。患者基本满意度达88.89%(16/18)。结论FCVB植入术治疗严重眼外伤及硅油依赖眼可避免反复手术、眼球摘除或硅油长期充填等不良反应,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囊性肿瘤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9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3例胰腺囊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33个月(范围:9~170个月)。11例患者以腹痛呕吐、触及包块等症状就诊,其中胰头颈部肿瘤7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4例。结果术前1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诊断基本明确,CT及MRI检查对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本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3例),胰体尾切除术(3例)联合脾切除术(2例),肿瘤剜除术(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生化漏、A级胃排空延迟、粘连性肠梗阻各1例,血小板计数一过性升高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胆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继发胆道狭窄,行二次手术后痊愈。所有患儿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包括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和淋巴管瘤各1例。本组失访3例,10例术后均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3~96个月,未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胰腺囊性肿瘤性疾病在儿童发病率低,有症状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尽可能保留器官和功能的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N)和黏液性囊腺瘤(MCN)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探讨其对外科治疗策略选择的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SCN或MC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术前误诊病例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共纳入98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例,包括71例SCN,26例MCN和1例黏液性囊腺癌。病变75.5%位于胰体尾部,89.8%表现为单囊,其中44.9%囊壁强化,39.8%囊内有实性成分,38.8%囊内出现分隔,14.3%囊壁钙化。CT和MRI总的诊断正确率为36.7%(36/98),诊断模糊率为28.5%(28/98),误诊率为34.7%(34/98),CT和MRI高估性误诊率分别为23.0%(14/61)和29.7%(11/37)。其中CT诊断正确率为31.1%(19/61),MRI诊断正确率为45.9%(17/37),两种检查的诊断正确率及误诊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和MRI对胰腺囊性肿瘤正确诊断率低,误诊率高,且接近1/4的患者因高估性误诊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因此,胰腺囊性肿瘤正确的影像学诊断对外科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 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产后出血症状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9年 1月到 2020年 1月期间,随机选取 62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止血方式不同将平均其分为对比组( n=31)采用常规止血法,观察组( n=31)采用 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子宫动脉结扎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子宫动脉结扎率明显低于对比组( p<0.05)。结论: 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在治疗产后出血症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止血效率,能够降低对产妇的伤害,提高产妇治疗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组织病理类型肺癌囊泡征CT表现,提高囊泡征在肺癌诊断中的认识。方法搜集2012年10月至2019年5月本院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且CT上表现"囊泡征"的肺恶性肿瘤患者43例。按照病理类型分为腺癌组(32例)和非腺癌组(11例),根据囊泡与瘤体的位置关系分为偏心型、中央型及蜂窝型3种类型,分析两组间囊泡征的形态学及瘤体特征。结果肺腺癌32例,占74.42%,其中包括非黏液腺癌27例,黏液腺癌5例。非腺癌11例,占25.58%,包括鳞癌4例,腺鳞癌3例,肺内转移瘤3例,癌肉瘤1例。CT表现为偏心型、中央型及蜂窝型分别为20、12、11例。腺癌组以偏心囊泡型多见,明显高于非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与蜂窝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内壁光整多见,与非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类型瘤体的成分、形态、边缘征象及囊泡内部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囊泡征病理类型各异,但具有相同CT形态学征象,尤其是偏心囊泡征是肺癌特征性的CT征象之一,临床实际工作中,尚需要结合瘤体的征象鉴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