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方法:(1)随机选择我院2022年1月-12月就职于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士工100例,每个科室平均20例。选择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 专人发放并指导问卷调查确保问卷准确完整性;用统计软件建立资料库,采用率、构成比、均数±标准差、t检验、χ 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采取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文化、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增加福利等措施,分析其对护士倦怠的缓解作用。结果:中、高度情感耗竭者(42%),非人性化程度高水平者占(21%),高度低成就感者占(14%)。各科室之间倦怠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重症监护室情感耗竭与非人性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科室。结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士工作倦怠的程度,工作倦怠对护士的工作和生活皆有影响,它会直接对护士造成情感,认知上消极的改变,这些改变会直接影响会理队伍的稳定性。
简介:摘要:新护士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着多重挑战,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有效的培养策略,包括模拟训练、案例分析、跨学科合作与持续教育等。模拟训练为新护士提供了真实场景的实践机会,增强了其临床判断和决策能力。案例分析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护士在复杂情境中理清思路。此外,跨学科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持续教育为护士提供了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机会,确保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医疗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运用这些策略能够显著提升新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从而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对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90名护理人员,以护理伦理决策问卷为参考,调查并收集相关影响信息,对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影响情况,总结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经问卷统计和调查分析,不同学历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培训次数及人事关系的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决策问卷评分分值有所差异。学历项目中平均护理伦理决策问卷评分为270.2±10.8,年龄层面平均得分259.2±15.8,工作年限层面平均得分261.3±10.9,培训次数层面平均得分220.6±10.9,人事关系层面平均得分264.2±8.9,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当下影响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因素较为复杂,与学历水平、年龄层次、工作年限及培训次数甚至人事关系,均有一定关联。医院应从多方面加以引导,逐步提升护理人员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掌握好关键影响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优化对策,鼓励在职培训教育改革管理体制,加强监督考核等形式,充分影响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1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焦虑、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疾病知识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病人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Frankl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rankl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在儿科护理中,可改善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提升病人知识掌握程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教师带学生的教学方式对护理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并对教学工作做出相关评价。方法:随机选择89名学生,对其2023年5月-2024年2月期间,在我院实习的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中放入44名护士学生、实验组放入45名护士学生。对照组中护士学生继续采用我院传统带教方法和策略,而实验组护士学生则运用临床带教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两组带教工作结束后,对两组护士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测试。最后通过采用双向测评方法,要求护理学生对教师的带教方法满意度进行打分,评估临床带教方法的应用成效。结果:运用临床带教差异化护理带教方法后,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考察。结论:在护理教学中通过临床带教路径能够优化传统教育模式,改变传统教育流程,使护理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并且标准,符合现代化发展对护理人才需求标准。通过此种教育方式能全面提升护理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从而培养更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