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某饲料生产企业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为同类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及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饲料生产企业2017至2019年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对其连续三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浓度(强度)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 该饲料企业正常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其他粉尘、噪声。其中其他粉尘3年超标率分别为18.2%、0%、0%,噪声超标率分别为21.4%、28.6%、28.6%,且超标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饲料生产企业应将其他粉尘、噪声作为重点关注因素,并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作业人员个人防护措施,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提供保障。
简介:摘要:质量保证系统是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组织内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客户反馈的整个过程均建立管理制度,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目前现行的《药品管理法》已取消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s,GMP)认证,强调药品生产企业应持续地符合药品GMP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只有不断改进其质量保证系统并保持质量保证系统有效运行,才能保证持续合规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质量保证系统运行的实效性对药品生产企业提前识别并控制风险、保证药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三维打印和数控切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milling,CNC)两种加工工艺对氧化锆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DLP和CNC试件各52个,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各选取12个试件,进行密度和晶粒尺寸测量以及晶相成分分析。再根据断裂韧性测试方法将试件分为维氏压痕法(indentation method,IM)组(DLP和CNC试件各30个)和单边V形切口梁法(single-edge-V-notch-beam,SEVNB)组(DLP和CNC试件各10个)。IM组试件在49.03、98.07、196.10 N载荷下进行实验,两种试件每种载荷各10个试件,每个试件测15个点,根据压痕选择最适宜的载荷并计算该载荷下的IM断裂韧性。SEVNB组进行四点弯曲测试,记录试件压断时的最大载荷,计算SEVNB断裂韧性。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DLP和CNC试件压痕和断面。结果DLP和CNC氧化锆微观结构基本一致,DLP氧化锆密度为(6.020±0.021) g/cm3,晶粒尺寸为(0.603±0.033) μm;CNC氧化锆密度为(6.038±0.012) g/cm3,晶粒尺寸为(0.591±0.033) μm;两种试件均由四方相氧化锆组成。两种氧化锆试件IM测试最适宜的载荷均为196.10 N。DLP氧化锆的IM和SEVNB断裂韧性值分别为(6.111±0.179)和(7.221±0.809) MPa·m1/2;CNC氧化锆的IM和SEVNB断裂韧性值分别为(6.126±0.383)和(7.408±0.533) MPa·m1/2;两种氧化锆的IM断裂韧性差异和SEVNB断裂韧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断面扫描电镜图像均示以沿晶断裂为主的混合断裂模式。结论DLP氧化锆的微观结构与CNC氧化锆几乎相同,DLP和CNC加工工艺对氧化锆断裂韧性的影响差别不大。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微滴式数字PCR(ddRCR)技术建立EGFR-T790M突变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系统性优化及评估。方法针对T790M突变,设计相关的探针引物,建立ddPCR反应体系,确立最佳退火温度并进行基本的性能验证。于2019年1至10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集了72例NSCLC患者的循环游离DNA(cfDNA)样本并进行临床验证,利用Kappa检验分析与伯乐ddPCR产品的一致性。结果建立并优化ddPCR反应体系,线性评估示R2>0.99,空白检测限为突变微滴数目≥2,特异性良好,灵敏度分析示突变检测下限可达到0.05%,重复性及批间精密度变异系数(CV)<20%,准确度相对偏差在±10%范围内。对72例NSCLC患者的cfDNA样本进行验证,与伯乐ddPCR产品的一致性为91.67%(66/72,Kappa=0.749;P<0.001)。结论应用ddPCR成功建立非小细胞肺癌EGFR-T790M突变检测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1周后接受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测办法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比较两组对颅内动脉瘤参数检出情况。结果:手术检查发现37例患者共计41处颅内动脉瘤,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出率为92.68%,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97.56%相近(P>0.05)。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中,瘤体最大横径、顶颈距、颈宽水平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相近(
简介:摘要在心力衰竭多种改善预后药物可供选择的时代,临床决策更具挑战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经从传统的“金三角”(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发展为“金四角”(“金三角”+脑啡肽酶抑制剂),或有更多的综合治疗。应遵循指南,平衡获益-风险比,做出规范化和个体化选择,使患者获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