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科专项体检查中开展宫颈疾病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100例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宫颈疾病患者,对其进行宫颈疾病筛查检查。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患者15为例,占比10.00%;巴氏涂片检查(Pap)的患者20例,占比13.33%;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患者32例,占比21.33%。联合检查患者64例,占比42.67%。相较于单纯检查,联合检查在进行宫颈阳性率方面显著较高。结论:在进行宫颈疾病筛查时,相较于单项检查,联合检查可以得到更加满意的检出率,帮助患者尽早预防病变,预防疾病风险,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发生在我院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通过专项管理的方式处理护理不良事件,从而观察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首先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600例,将他们视为对照组,他们没有接受专项管理。选取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600例,将他们视为观察组,他们接受专项管理。成立专项管理组针对我院老年患者群体护理不良事件高发的现状,在2016年7月起先后成立跌倒、管路、压疮3个专项管理组。结果结果显示,设立管理组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上报压疮正确率明显升高。结论设立专项管理护理不良事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医生、护士以及患者三者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义,不仅降低了患者跌倒、非计划性拔管、院内压疮发生率,而且提高了上报压疮正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有效性。方法由信息系统调取我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和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对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12年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9.63%,明显低于2011年的85.71%(P<0.0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也由2011年的25.4DDsD降到了2012年的19.9DDDs(P<0.05),并且达到了对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20DDDs以下的要求。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但仍存在部分问题,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监管。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及药学干预的施行意义。方法于2013年、2014年根据各科出院人数按照一定比例各抽取出500例,将其分为对照1组和观察1组各50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微生物送检率;于2013年、2014年各科室出院的一类切口患者中随机每年抽取出300例为对照2组和观察2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一类切口手术联合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一类切口手术平均预防用抗菌药物天数。分析实施前后药学干预结果。结果通过采取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与药学干预,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微生物送检率;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一类切口手术联合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一类切口手术平均预防用抗菌药物天数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对比前后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及药学干预应用之后能够更好的规范医生用药、提高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疼痛专项护理对改善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为研究区间,将我院骨折收治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0例)、观察组(n=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予以疼痛专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分别为(73.8±1.2)分、(75.3±0.9)分、(74.2±1.3)分、(75.9±1.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专项护理可显著改善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水平,临床价值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