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王国维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文中提出“古雅”这一独立的美学范畴。“古雅说”有陷入形式主义之嫌,如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关也”,“故古雅者,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也”,古雅“可为美育普及之津粱”,无不在论述“古雅”这一第二形式之美在美学、美育中的特殊地位。本文将从王国维对“美”的定义入手,探究何谓“形式之关之形式之关”的古雅,进而探讨古雅能否为“美育普及之津粱”。《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代表之作,亦是他美学思想成熟的标志。

  • 标签: 古雅 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 美育 普及之津梁
  • 简介:美育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渗透、升华再教育环节,音乐学习不仅仅是在歌唱、舞蹈等不同音乐元素中寻找契合点,更重要的是在音乐学习中让孩子感悟、理解深层次的音乐内涵,在音乐中获得高雅的审美能力,领略外和内谐的人文素养,让音乐真正融入生活,融入血液。通过美育的重点—落实课堂,美育经验—上公开课,美育指导—专家到校等三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教学中落实每课一美育

  • 标签: 小学音乐教学 每课一美育
  • 简介:新时代背景下,为适应学生的需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主体,以实践平台为支撑,积极为公共艺术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搭建展示平台,推动美育课堂教学实践化、实践活动课程化,让学生美育体验具有成就感、获得感。

  • 标签: 课堂教学 实践化 实践活动 课程化
  • 简介:作为比较艺术学子系统之一的比较美术学,应该是在比较美术学的研究实践中成果最多的,也是常被提及需要建设比较美术学的学科之一。明清以来,中西美术的交流与研究就有了较好的开端,如吴历、邹一桂、利玛窦、郎世宁等中西方学者既有美术实践又有理论研究,历史学家向达《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时空意识》等论文是比较美术学研究成果的典型范例。本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美术的交流,比较美术学的建构势在必行,同时,作为比较艺术学子系统的比较美术学是完善比较艺术学学科的必要条件之一,为此确立比较美术学的学科性质、特征是建构比较美术学的必要条件与逻辑基础

  • 标签: 比较美术学 比较视域 学科性质
  • 简介:在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的学习和教学中,笔者感觉到本专业研究生与作曲系学生在学习背景、培养思路上有许多相同或接近的地方,其高学历层次的教学都必须持有观念、理论、方法与行为、实践、过程并行的方式。此外,在对来自不同文化的各种音乐产品进行体验或聆听的接受过程中,学生们应该树立从审美体验、文化体验到学术体验的三重认知境界,同时强调实践与理论、音乐(声)产品与行为、观念的对接。故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采纳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的思维和方法体系,辅以严格、严谨的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使学生确立起多样性音乐文化观,以取代建立在西方中心论基础之上的一元音乐艺术观和文化观。

  • 标签: 作曲与表演人才培养 审美体验、文化体验、学术体验 文化多样性音乐教育 多元音乐教育
  • 简介:造型基础教学是美术学院教学体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培育造型美术人才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我十一年的造型基础教学中,一些困惑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绘画的意义是什么?造型基础教学的内核是什么?面对全球化与市场化造型基础的应对之策是什么?

  • 标签: 造型基础 基础教学 辩证 美术学院 教学体制 承上启下
  • 简介:在中国当代美术教育的学术语境里,以"元叙事"1逻辑来考量中国美术教育转型的判断方式,是人们长期基于某种线性思维而展开的、逻辑叙事的基本前提。这种通过回溯历史与传统、知识与理性、以"大叙事"观念来引领当下教学观念变革的学术路径,使单一权重于现实主义2造型原则的教学思路、经典模式等,成为阻滞教育、教学改革或以经验传承替代实验性教学原则的逻辑根源。本文试图在剥离"元叙事"思维逻辑的不同现象中,寻求当代美术教育转型及其课程建设的逻辑切点,并通过"把目光聚焦于单个事件"的叙述,全面质疑"线性思维"3的作用及意义。

  • 标签: 元叙事 线性思维 造型教育
  • 简介:<正>视唱练耳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视唱练耳的基本任务是:①提高独识谱能力。②增进独立听辨听力。③掌握正确的音准与节奏……。视唱练耳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听觉(包括节奏,节拍,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和弦,旋律听写,和弦连接及调式,调性等)的听辨,和对乐谱视唱能力的训练及培养,开发学生内部

  • 标签: 固定唱名法 视唱练耳课 高师音乐 教育专业学生 首调 低音谱表
  • 作者: 赵英华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9-19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9期
  • 机构:高职专科的音乐教育专业,承担为中、小学培养、输送人才的任务。现代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把艺术教育同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借音乐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社会性和创造力。这就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音乐实践能力,具有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以适应当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项极其重要的新思维、新方式。进而加强艺术素养,提高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为今后更好的胜任音乐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非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的特殊性,让艺术素质教育成为了人文素质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新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艺术素质教育的展开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过研究适合艺术教学新型的内涵、特点,为非艺术院校艺术素质教育型改革提供完整的实践依据。

  • 标签: 新课型 艺术素质教育 探析
  • 简介:一、构成画面视觉导向的因素画面是作者通过表现某个主题思想,而进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形式的一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美感效果,带有强烈思想情感,以此来打动读者的心。是合理地按照物体的空间及人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把个别或局部关系,融入到整体之中。在研究构图之前,必须弄清楚构成画面(即构图)的一些基本元素是什么?以及通过各元素之间的巧妙组合,从而增强视觉的语言性,使之构图清晰一目了然。这种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条理性的统一变化,吸引读者的视觉注意力,形成画面张力与趋势的关系,及其视觉中心、视觉流程方向形式。剖析动画构图结构,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提高驾驭构图技巧能力。阿恩海姆在他的《艺术视知觉》曾提到:“最成熟的艺术品,能够成功地使其中的一切成分服从于以上主要的结构规律。在完成这一步骤时,它并不是将现存的事物的多样性,歪曲为干篇一律,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事物相比较,使它们的差别性,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 标签: 构图技巧 动画 视觉中心 基本元素 吸引读者 结构规律
  • 简介:第7章色彩色彩的本质色彩是引起共同的审美愉快的、我们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色彩同时诉诸儿童和成人;即使是婴儿,最容易接受的也是色彩明亮的东西。那些总是被他或她所称的“现代”艺术弄得迷惑不解的凡夫俗子,通常也能从中发现色彩的活力与魅力。这个人可能对变形的...

  • 标签: 艺术家 二次色 三色组 色彩关系 三原色 反射光
  • 简介:新达达——后色彩抽象的另一分支——直接导致了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重要潮流:波普艺术。罗伯特·劳申柏是第一个背离纯抽象表现主义的人。他用大笔触把纯色涂在粘在画布上的非艺术材料上,如旧床垫、破收音机、照片、动物标本等。从劳申柏的综合绘画中也产生出很多新的集合艺术,这个词以前用来描述卡尔德的与众不同的作品。

  • 标签: 抽象表现主义 波普艺术 60年代 50年代 艺术材料 罗伯特
  • 简介:艺术基础(4)[英]奥克维克、斯丁森、威格、坡恩、卡伊顿合著芷子译比例比例涉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用艺术语言来说,各部分的关系是很难用任何精确的标准来比较的,因为比例总是作为一种个人判断的事情。在比例中的各个部分都是与整体发生关系,只要比例正确,各...

  • 标签: 艺术家 黄金分割率 黄金矩形 艺术作品 线条 支配力
  • 简介:艺术基础(3)[英]奥克维克、斯丁森、威格、坡恩、卡伊顿合著芷子译材料与技法结构的原则如前所述,结构的原则只是作为指南。它们不是唯一一种解释和运用的法规。这些原则有助于把各种因素组织到某种活动中去。结构的原则可以帮助寻找某种解决整体性的方法,但它们本...

  • 标签: 艺术家 辐射型 艺术作品 中轴线 视觉元素 图案
  • 简介: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主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它是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同德育、智育一样,主要涉及人的精神生活。美育不带有一般教育所具有的强制性,而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熏陶。它能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审美教育,以促进学生就业。

  • 标签: 高职人才 美育 美感教育 全面和谐发展 学生综合素质 审美教育
  • 简介:美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分析美育师资及教育的现状,分析培养艺术全科型美育教师的实用性及紧迫性,阐述了高校艺术全科型师资培养改革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思考与讨论,把美育师资培养落实到实处,推进美育教学的普及与发展。

  • 标签: 艺术 美育
  • 简介:1916年,以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的学生公开展览人体画为导火索,引发了一场关于女人体公开展览与观看合法性的长达十年的论争。回看这场争论的前因后果,在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与推动下,人体审美被新文化知识分子引入到"艺术救国"的政治框架之下,成为提升国民素质的工具。虽然以刘海粟为首的新知识分子宣扬一种非功利性的纯粹审美,但对人体艺术"裸"与"不裸"的争论不可避免地与政治形势紧密勾连,而演化成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旧道德之间的对立。这一过程中,妇女身体一定程度上沦为了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新的社会阶层用于重构文化认同的工具。

  • 标签: 美育 人体模特儿 女性 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