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对外传播、交流或进行公共外交过程中,最有效的内容是要用一个词来表述中国文化,那么哪个词能够胜任这一使命呢?"和主义"如何?2015年3月9日,察哈尔学会主办的察哈尔圆桌"‘和主义’与中国公共外交"在京举行。本次圆桌会议邀请了数位专家和学者,围绕"‘和主义’与中国公共外交"进行了讨论。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摘编了部分专家和学者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赵进军 硬实力 中国的传统
  • 简介:中国留学第一入”是容闳。容闳(1828—1912)是清末维新派,广东中山人。1847年,他与同学黄胜、黄宽随牧师赴美求学。7年后,容闳学成归来,并从此致办于两学东渐,开创了最早的中国留学教育事业。

  • 标签: 中国留学 第一人 留学教育事业 容闳 维新派 同学
  • 简介:郭翔,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郭先生是我国最早并且长期坚持青少年犯罪研究的著名学者之一。他为开创我国犯罪学和青少年犯罪学的研究,填补我国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犯罪学界和青少年犯罪研究领域享有相当高的声誉。1997年被中央五部委评选为“中国保护未成年人优秀公民”,1995年被美国犯罪学会国际分会授予“国际杰出学者奖”。1998年被澳大利亚国际刑事教育论坛授予“终身会员”称号,2008年被中国青少年研究会授予“中国青少年研究事业终身成就奖”。

  • 标签: 犯罪学 中国 郭翔 青少年研究 终身成就奖 推介
  • 简介:死磕派律师是"北海案"和"小河案"中因"死磕"法院后,活跃起来的一批律师。死磕派律师将法院作为对抗的对象,把法条作为较真的目标,以"苦肉计"、网络直播、举报投诉和行为艺术为常用手段,将"个案正义"作为终极追求。虽然"死磕"有助于促使司法自律,但"死磕"的做法背离了司法制度的理性设计,极端化了法条主义,并大幅拉高了诉讼成本,事实上是在以"较真"程序的方式,追求有利的实体结果;同时,外部化了诉讼成本,造成了更大范围的非正义。中国司法面对"死磕",需要在反思原有的常见方案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应对元素,并根据案件具体情形,对所有方案进行有效整合,以有效处置"死磕"行为。

  • 标签: 死磕派律师 死磕 法治 闹庭 法条
  • 简介:小斯当东(GeorgeThomasStaunton,1781-1859),也译作乔治·托马斯·斯当东、托马斯当东、司当东、斯汤顿、士丹顿等,是近代中英关系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位重要人物。其父乔治·伦纳德·斯当东准男爵(SirGeorgeLeonardStaunton,1737-1801),也被称为老斯当东、大斯当东等,是早期英国著名的外交家和汉学研究学者,曾担任1792年英国首次访华即马戛尔尼(GeorgeMacartney,1737-1806)使清使节团副使,著有《英使谒见乾隆纪实》(AnAuthenticAccountofanEmbassyfromtheKingofGreatBritaintotheEmperorofChina)等;小斯当东则是此行的见习侍童(pageboy)。小斯当东亦是英国第二次访华即1816年阿美士德(WilliamPittAmherst,1773-1857)使团的副使。小斯当东一生之中,主要著有《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1805)、《中英商业往来札记》(MiscellaneousNoticesRelatingtoChinaandourCommercialIntercoursewiththatCountry,1822)、《阿美士德使团记行》(NotesofProceedingsandOccurrencesduringtheBritishEmbassytoPekinin1816,1824)及《英中商务考察》2卷本(ObservationsonourChineseCommerce,1850)。此外他还从中文直接翻译了《大清律例》(TaTsingLeuLee,1810)和《异域录》(NarrativeoftheChineseEmbassytotheKhanoftheTourgouthTartars,1821)两部英文作品。小斯当东虽称不上著述等身,但他的代表性作品1810年《大清律例》英译本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他本人也因翻译此书而一跃成为西方最富盛名的汉学家。在近代中英交流史上第一代译者之中,他是声望最高的一位,他甚至被视作仅比他年幼一岁的英国第一位新教来华传教士马礼逊(RobertMorrison,1782-1834)的赞助人。小斯当东为《大清律例》英译本所撰写的长篇"译者序"共计35页,全面展现了包括小斯当东在内的西方精英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法律的认识程度,是典型的"十九�

  • 标签: 《大清律例》 译者序 阿美士德 种痘奇书 商务考察 商业往来
  • 简介:"灌输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对中国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和创造历史的有力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灌输论"中国化的历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历程。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两大原则为基本遵循,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对"灌输论"进行了继创性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灌输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生发机制。在"中国梦"语境下,发挥"灌输论"的指导作用,将中国梦融入到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社会化的话语体系中,营造全国上下共赴中国梦的舆论氛围和政治氛围,开拓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发展的新境界,是思想理论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使命。

  • 标签: “灌输论” 中国梦 政党文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简介:在20世纪西方汉学中国文学外译史上,阿瑟·魏理(ArthurWaley,1889-1966)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尽管他热爱中国历史与文化,著译等身,在英语世界中名闻遐迩,但终其一生却从未到过中国。他所了解的中国,主要是通过书面阅读,是存在于书本中的、历史上的中国,是充满想象和建构的古典中国。由于魏理的职业和声名,他与到访或居留英国的中国文化人有诸多交往。这些中国文化人都是当世精英,一时翘楚,对魏理来说,他们代表着活的中国,同时也是现实中国的符号。与他们的交往,使魏理与现实中国总算有了某种直接接触,对于增加魏理对中国文化的亲切体认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翻译中国诗歌小说,都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阿瑟·魏理 中国 文化人 交往 意义
  • 简介:常言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一名进城务工的普通农民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超技能的焊接技师,他经历了20年的艰苦磨练。20年来,他在大大小小的电厂工程建设中,留下了超过了9万只的焊口,用掉的焊条可以装满一辆50吨重的大卡车;他所焊接的高压焊口,一次合格率达到了惊人的100%,被质检部门喻为"样板焊口"。一枚枚奖牌、一只只奖杯,凝聚了他付出的青春和热血;技术能手、

  • 标签: 高级技师 建三 中国梦 焊口 电厂工程 一次合格率
  • 简介: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理论体系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不仅与西方盛行的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存在着某些共性,而且对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过深远影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理论体系,最能充分地反映出中国国际关系学中的“中国式”特色.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国际关系学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外交政策
  • 简介:1853年发表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马克思理解和研究中国的开山之作,在其“论中国”思想与传播史上具有源头活水的地位。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中、莫等国的经济社会分析,预见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两极相联。160年来,该文以多种文字、多重主题、多个版本在世界上传播了中国形象。作为首篇译为汉语的马克思专论中国的文章,它促进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觉醒。这也使得马克思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率先垂范者,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应从马克思的中国研究中汲取营养。

  • 标签: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研究 中国形象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之间的内在逻辑,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的显著区别,赋予中国共产党新的责任。这一重要论断在治国理政中主要体现在领导内容的全面性、领导方式的法治化以及实践成果的理论化上。在实践中,要理直气壮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兢兢业业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脚踏实地地做合格的党委书记。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质特征
  • 简介: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目前,对此的研究和报道大多集中在日本的军事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特别是八年抗战上。如果引入公共外交的视角,我们发现,"大抗战文化"的打造,能够更好地连接历史与当下,连接中国与世界。

  • 标签: 中国人民 抗战文化 公共外交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 八年抗战
  • 简介:自1990年以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已走过25年的光辉历程。自参加维和行动以来,我军积极践行《联合国宪章》精神、宗旨和原则,坚决贯彻中央和国家的和平外交方针.实现了派遣维和人员从无到有、兵力规模从小到大、部队类型从单一到多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维和军人的出色表现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赞誉.受到了所驻国家民众的广泛欢迎。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中坚力量。中国维和军人用行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 标签: 联合国维和行动 中国军队 大国形象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联合国宪章》 负责任大国
  • 简介:民法思维方法是我国民法学研究从价值宣示到价值实现的重心转变过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作为典型的民法思维方法,请求权方法结合了民法运用的诸多要素,是典型的"根据法律的思考";我国民法为请求权方法的运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中国民法制度的体系性和科学化,法学教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法官在案件审理中的自觉运用,是请求权方法在我国得以充分展开的基本路径,而这些,对于法治的意义十分重大。

  • 标签: 请求权方法 请求权基础 请求权体系
  • 简介:敬天与信仰上帝是人类可有之两大普遍主义的信仰形态,这两大信仰生成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塑造两种不同人间秩序。本文剖析中国文明创发时刻之重大历史事件"绝地天通",指出文化上自成一体之中国,始于敬天之确立。而天区别于上帝之根本特征在于"不言",而垂象于人;圣人观乎天文,而作人文,故天之下的治理为人文之治。这有别于以言为根本特征的上帝之下的律法之治。

  • 标签: 敬天 人文 治道
  • 简介:党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执政以来,紧紧抓住腐败这一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了我国新一轮的反腐工作。在这一大快人心的举措背后,反腐的长期制度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高薪养廉"作为防止腐败的手段之一,提出伊始就引起了社会褒贬不一的反应。在国家严惩贪腐的背景下,国内对于"高薪养廉"这一制度的内涵、实行条件以及配套政策的研究尚不深刻,对这一制度建立全面、客观的认识迫在眉睫。

  • 标签: 高薪养廉 腐败 反腐制度
  • 简介:“信任”大体上是上个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而在此之前只有一些极为零星的研究。一些西方学者发现其研究价值后,给予了它前所未有的重视,将其比喻成“阳光”、“雨露”、“鸡汤”等等。显然这类比喻想说的是,信任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但在很多情况下,越是重要的东西就越容易被人们忽略。信任长期没有得到重视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它过于重要,已被当成了理所当然的前提。

  • 标签: 信任 中国问题 西方理论 风险社会 西方学术界 70年代
  • 简介: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东西方都经历了宗教的改革.中国天主教未来的发展,要结合中国的传统,要结合中国的现实,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天主教管理模式.

  • 标签: 中国 天主教 政教关系
  • 简介:绪论在我国现行制度下建筑物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②各为独立的不动产(权利),但是基于土地与建筑物的天然联系,为使建筑物有其存在根基,并符合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宗旨,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建筑物处分时应与其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同时处分;建设用地使用权处分时应与其上的建筑物同时处分。这一原则被称为"房随地走,地随房走",亦即"房体一体原则"。为方便本文论述,此处的"房"指建筑物,"地"指建设用地使用权。

  • 标签: 建设用地使用权 抵押权登记 法律关系 地上权 所有权人 一体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