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采用Ni—Cr-B-Si非晶箔作为中间连接层在1090~1180℃真空下对钼合金与耐热不锈钢进行液态扩散连接,研究扩散连接温度对钒合金/不锈钢连接样微观结构、成分分布、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i—Cr-B-Si非晶箔熔化后对钼合金及310S不锈钢母材具有较好的润湿性,在真空下可实现较好的冶金结合。中间连接层组织演变为镍基固溶体,并在钼合金一侧发现Mo—Ni—B金属间化合物。随连接温度升高,连接层中的元素向母材的扩散更加充分,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增加,Kirkendall孔洞数量增多。

  • 标签: 钼合金 不锈钢 液态扩散连接 非晶中间层
  • 简介:以AgCuTi合金粉末为过渡层,采用扩散连接法对石墨与铜进行扩散连接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及万能材料实验机对连接界面的性能及微观形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艺参数为870℃/200kPa/10min的条件下可实现石墨-Cu连接,其接头界面组织结构为石墨/TiC/铜基固溶体+富银区/铜;接头剪切强度为17MPa,断裂在石墨母材;并分析了石墨/Ag-Cu—Ti/铜真空加压烧结接头的形成机理。

  • 标签: 石墨 连接 界面结构
  • 简介:老式铸造吊车板式钩与钩台连接形式多数为单铰接轴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经常造成板钩钩间距改变,给设备带来安全隐患.改进后采用了十字双铰接轴连接形式,板钩可沿十字铰接轴实现纵横两个方向自由摆动,设计结构安全合理,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

  • 标签: 单铰接轴 十字铰接轴 板钩
  • 简介:分析转炉托圈柔性连接技术的优点及影响柔性连接效果的因素,并在设计中针对柔性连接托圈的结构特点及国产化过程中的问题采取一些优化设计措施。

  • 标签: 转炉 柔性连接 托圈 设计 炼钢 结构
  • 简介:介绍了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的定义、适用范围、主要优点、施工中的主要注意事项、质量检查要求。

  • 标签: 带肋钢筋 套筒 挤压 连接
  • 简介:本文以40万吨/a铜冶炼项目及其生产监控需求为背景,简要介绍了横河多项目连接技术,并从软硬件配置、系统设置、CEbrrUMVP系统组态设计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多项目连接技术具体工程化应用方法。实际工业应用证明多项目连接技术把互相独立、互不影响的不同项目进行有机互连。实现整个生产系统实时监控的互操性,大大方便了生产管理,也使大规模控{扫《系统通过此技术将系统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再有机整合。有效地降低了风险和成本。

  • 标签: 多项目连接 L3交换机 配置
  • 简介:介绍阻水辊、连接轴表面镀铬现状,针对镀铬后表面硬度和镀铬层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以解决镀铬后硬度不达标的问题。

  • 标签: 阻水辊 连接轴 镀铬 镀铬硬度
  • 简介:文章根据锌电解生产工艺的实践,阐述了锌电解大面积铜母线连接方式的好坏是影响直流电单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对连接方式改进前、后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连接方式改进后所取得的节能效果。

  • 标签: 锌电解 铜母线 连接方式 导电片 电耗 节能
  • 简介:介绍了为保证三辊定心机部件连接质量而设计制作的导向轴,即提高了装配精度及工作效率,又可以检测机架孔与各组件在加工时是否存在同轴度误差,将质量隐患消除在上机使用以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三辊定心机 部件连接组装 导向轴 精度
  • 简介:介绍南钢计量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实际情况重点阐述计量系统如何实现把两个数据库(Oracle和Access)与编程工具融合,实现本地无扰动计量,数据库自动切换。

  • 标签: 计量系统 数据库 编程工具 C#.NET ORACLE ACCESS
  • 简介:采用厚20μm的非晶态Ti-Zr-Ni-Cu钎料,真空钎焊连接用于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钨和铜铬锆合金,钎焊温度分别为860、880和900℃,对880℃下的钎焊样品进行热等静压(HIP)处理。采用SEM和EDS分析连接接头的形貌和成分,用静载剪切法测量焊接接头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在860~880℃下钎焊10min能够获得较好的连接界面,经880℃钎焊后焊接接头的剪切强度为16.57MPa,880℃钎焊后HIP处理的试样界面结合强度提高至142.73MPa,说明真空钎焊后HIP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接头的结合强度。

  • 标签: 铜铬锆合金 真空钎焊 非晶态Ti-Zr-Ni-Cu钎料
  • 简介:陶瓷与金属连接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背景,然而却面临诸多技术难关,连接件的热应力缓解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作者采用弹性有限元方法,对采用不同材料作为中间层得到的实际连接尺寸的SiC陶瓷与Ni基高温合金连接件的应力进行计算,并结合各种材料的塑性对连接件的应力进行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SiC陶瓷与Ni基高温合金直接连接产生的热应力很大。最大轴向拉应力位于陶瓷近缝区,导致连接件强度偏低或断裂。采用功能梯度中间层或软金属中间层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应力;硬金属中间层虽然不能缓解应力,但能改善应力分布状态,使最大轴向拉应力迁移出比较薄弱的陶瓷一侧,有利于连接强度的提高;采用软、硬金属复合中间层具有较好的缓解应力和改善应力分布的效果,但却较多地增加了连接件的界面,有可能导致负面效应,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 标签: 陶瓷/金属连接 有限元分析 应力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