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小麦从籽粒加工成馒头过程中砸的变化规律,选用小麦品种泰农18为材料,通过测定喷施砸肥的泰农18籽粒、面粉、麸皮和馒头中砸的不同结合形态,分析砸在馒头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砸在面粉及其馒头的加工过程中,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其中,籽粒、面粉、麸皮和馒头中有机态硒分别占总硒的88.4%、83.1%、87.4%和79.2%.

  • 标签: 小麦籽粒 加工过程 馒头 面粉 变化规律
  • 简介:小麦制粉过程中,原粮的多样性,设备的不稳定性,操作的随意性,气候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存在,给稳定小麦粉品质和白度带来巨大困难。着重从原粮品质、清理效果、小麦调质、制粉工艺、技术特性的配备、操作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了小麦制粉过程中稳定小麦粉品质与白度的途径。

  • 标签: 小麦制粉 小麦粉 品质 白度 提高途径
  • 简介:发酵食品是以农林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等为原料,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再经食品加工制作的食品。在其酿造过程中,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基础,原料中各组分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发酵食品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有益的生理功能,并对提高保藏性产生影响。发酵食品组分变化的调控对提高贮藏期、改善风味、增强营养、富集功能因子和保障安全意义重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发酵食品价值,促进人类健康。本文综述了发酵食品生产过程中与贮藏性、风味、营养、功能、安全性相关的组分的变化及调控,并对该领域的科学问题进行展望。

  • 标签: 发酵食品 贮藏性 风味物质 功能因子 安全性
  • 简介:一般认为,高质量加工肉的结合特性来自于可溶性肌原纤维蛋白质的变性和蛋白质凝胶网络形成。这种凝胶网络在决定肉制品的黏性特点和质地,及对水、脂肪及其它组分的保持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肌原纤维中主要的收缩蛋白质是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加热会形成凝胶,这种凝胶展示了与肌肉食品系统有关的许多流变学特性。

  • 标签: 肌球蛋白分子 凝胶 热诱导 肉制品 负染观察
  • 简介:番茄红素和其它类胡萝卜素是番茄果实中的主要色素,其含量对果实颜色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采用C18-HPLC—PDA方法.对番茄果实在采后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室温、避光、通风条件下.采后的番茄果实中总类胡萝卜素(TCA)的含量在“白果”阶段后迅速增加。其中,番茄红素在TCA中的比例也随之增长。

  • 标签: 类胡萝卜素 番茄红素 番茄
  • 简介: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黑茶品种——广东陈香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群系演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优势种群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灰绿曲霉(A.gloucus)、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parapsilosis)、根霉(Rhizopussp.)和木霉(Trichodermasp.)。开潮渥堆开始发酵时,以产黄青霉为主,占47.9%~91.9%。黑曲霉繁殖迅速,在发酵中、后期其占绝对优势(83.1%~97.9%)。开潮渥堆时茶堆的含水量对微生物种群演化有显著影响,当其含水量30%~35%时,黑曲霉和酵母的生长繁殖较含水量20%~25%时快。通过水分调控微生物群系,可以达到提高陈香茶品质的目的。

  • 标签: 广东陈香茶 微生物群系 渥堆发酵 含水量
  • 简介:大量研究发现,花色苷等多酚物质在体外往往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然而动物学实验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与多酚类物质经胃肠消化后结构遭到破坏,生物活性降低有关。本文以富含花色苷的蓝莓多酚为原料,采用体外消化模型模拟人体胃肠对蓝莓多酚的消化,通过检测蓝莓多酚特征光谱、总酚及总花色苷含量变化,观察蓝莓多酚经胃肠消化后的成分变化;采用ORAC法评价蓝莓多酚的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结构花色苷的稳定差异性,探讨花色苷的消化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莓多酚在胃消化过程中较稳定;经小肠消化后,蓝莓多酚的特征光谱明显减弱,总酚、总花色苷及抗氧化活性分别降低了42%,67%和28%;花色苷糖基配体上的甲氧基越多越稳定,羟基越多越不稳定。该结果证实了花色苷等多酚物质在消化过程中易发生降解,从而导致生物活性降低。

  • 标签: 蓝莓 多酚 花色苷 抗氧化
  • 简介:目的:以酿制冰葡萄酒的主要品种——威代尔葡萄为试材,研究威代尔葡萄果实中重要的香气成分——萜烯类化合物在成熟、后熟过程中含量的变化,为掌握、调控冰葡萄酒中的香气形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HS-SPME-GC/MS对成熟及后熟阶段威代尔葡萄果实中游离态萜烯类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种萜烯类香气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花后120~150d之间,游离态萜烯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变化显著,大多数萜烯类香气成分在达到最高含量后,伴随气温的下降而急剧下降。结论:采用HS-SPME-GC/MS有效实现了威代尔葡萄样品中游离态萜烯类化合物的提取与检测,8种游离态萜烯类香气成分在果实成熟期得到最大程度的积累,而后熟期其含量普遍下降,这与产地气温的降低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威代尔葡萄 成熟 后熟 游离态萜烯类化合物
  • 简介:为探究冷链流通过程三文鱼水分迁移规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研究了三文鱼冷藏期间水的横向弛豫参数T2所反映的驰豫性质变化及其与质构、鲜度及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自由水T23随着不易流动水T22的降低而升高,感官、持水力和硬度等逐渐下降,而TVB-N、K值和菌落总数等指标数值不断上升,鱼肉品质下降。T2不仅与持水力等描述肌肉水分状态的指标显著相关(P〈0.05),而且与感官、质构、pH和鲜度(TVB-N、K值等)显著相关。由于LF-NMR对温度变化敏感,因此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研究三文鱼肉腐败变质时水分性质及肌肉结构的变化,可评价冷链物流过程中鱼肉品质的变化。

  • 标签: 低场核磁共振 横向弛豫参数 水分迁移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