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室内控温水族箱中设6℃、11℃、16℃和21℃四个水温组,饲养7周,研究了初始体重为1.72±0.2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lenok)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结果表明,16℃时细鳞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E)和摄食率(FI)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这些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回归曲线来描述,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为SGR=(-2.601)+(0.887)T+(-0.027)T2;摄食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为FI=(0.111)+(0.292)T+(-0.009)T2(P〈0.01,R=0.990);食物转化率水温的回归方程为FCE=(52.828)+(11.951)T+(-0.393)T2。细鳞鱼在11~21℃都可以摄食生长,最适水温为15.20℃~16.43℃。
简介:在实验室网箱中,研究温度(24±1)℃和(20±1℃)与密度(200尾/箱和100尾/箱)对平均体质量1g左右的日本医蛭Hirudonipponia亲蛭交配率、减重率、产茧数量和体质量的影响,比较卵茧质量(〈0.05g、0.05~0.1g和〉0.1g)对孵出仔蛭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4±1)℃、密度100尾/箱时亲蛭交配率(86±0.06)%和平均产茧量(0.87±0.14)枚/尾最高;亲蛭产茧后平均体质量下降(32.1±0.059)%;繁殖期间共收集卵茧870枚,孵化率87.47%;平均卵茧质量为(0.11±0.009)g(变化范围0.03g~0.25g);密度和温度对产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卵茧平均质量和长短径的影响不显著(P〉0.05);(24±1)℃组亲蛭的产茧时间比(20±1)℃组缩短10~15d,单日卵茧最高收集量为43枚,(20±1)℃时单日最高收集量24枚;卵茧共孵出仔蛭5648尾,随着卵茧质量增加产出的仔蛭数量和质量也增加。
简介:在水温24~29℃下,将675尾规格整齐、健康、体质量为(35.59士0.4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放养于水泥池中的网箱(100cm×50cm×100cm)内,投喂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油作为脂肪源配制的3个蛋白水平(24%、28%、32%),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4%、6%、8%),共计9种饲料。饲料蛋能比(P/E)在15.81-22.46mg·kJ-1之间。92d的饲养表明:D4组(蛋白质含量为28.02%,脂肪为4.30%)草鱼的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草鱼全肠中蛋白酶的活力逐渐升高,之后又降低,以D4组饲料的蛋白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D1、D8和D9(P〈0.05)。本实验表明,该生长阶段的草鱼所需最适蛋白水平为28.02%,能量为14307kJ.kg-1,P/E约为19.58mg·kJ-1。
简介:2003年采捕的野生哲罗鱼Huchotaimen幼鱼养至2008年性成熟,人工繁殖获得了G0代苗种,G0代性成熟后又分别于2013年和2017年性成熟,人工繁殖获得G1和G2代苗种。2017年9月(3月龄)、12月(7月龄)和2018年3月(11月龄)随机抽取相同条件下饲养、混交繁殖的各世代幼鱼50尾,测量体长和体质量,比较3个选育世代哲罗鱼早期的生长性状。结果显示:3个世代不同月龄的哲罗鱼体长由大至小依次为:G00.05);11月龄G0代与G2代苗种间体长、体质量差异均显著(P=0.008、P=0.002),其余不显著(P>0.05)。体长与体质量关系式W=aLb中,b值在2.8337~3.2819之间,4月龄到11月龄逐渐增大。研究结果表明,G2代苗种的生长性能略优于G1代,二者生长优势明显优于G0代,但还需持续监测和评价,以获得具有生长优势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