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97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从978份痰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27株,阳性率为33.44%。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71株(82.87%),革兰阳性球菌56株(17.13%)。下呼吸道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5种细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仍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临床应重视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避免盲目大量用药和不合理用药而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种测序技术在药品检测环境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取药品微生物实验室中的122株细菌和3株霉菌,为连续8月时间经收集所获取,应用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对其进行鉴定。依照生化鉴定相应的结果,选取在种属分类学上存在一定代表性的细菌应用一代测序技术加以鉴定分析,相互验证菌株鉴定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菌株生化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不一致的菌株,根据镜检、生长特点及其菌落形态,将参考测序鉴定结果当作依据。编号24细菌测得16SrDNA片段种,不能针对蜡样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加以有效区分。编号2和编号3种霉菌测得LSU rDNA片段种,针对绳状青霉菌、绳状篮状菌、岛青霉菌、青霉菌变种不能进行有效的区分。结论 一代测序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更为深入地与环境微生物混合菌株进行融合,以实现快速、准确鉴定,并将此作为基础,进行建库溯源,以确保测序工作开展的高效与准确。
简介:从中药红芪中首次发现一个不稳定化合物。在该化合物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酸性甲醇作为提取溶剂,在HPLC指导下快速分离得到该不稳定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芒柄花素7-O—β-D-(6”-O-丙二酸单酰基)-吡喃葡萄糖苷,本文是首次报道从红芪及岩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
简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的方法对中药半枝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药材粉末经70%甲醇提取后采用AgilentEclipsePlusC18column(1.8μm,150mm×2.1m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甲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0.25mL/min。质谱采用负离子监测模式、采用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的功能,通过高分辨数据共鉴定了56个成分,包括黄酮苷元类20个,黄酮氧苷类20个,黄酮碳苷类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4个,以及10个小分子的苯酚类成分,其中8个黄酮类成分和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经对照品比对确证。本研究表明,Q--Exactive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可以高效地鉴定复杂植物提取物的未知化学成分。
简介:HIV-1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与一系列受体和协同受体结合。这些受体和协同受体都由HIV-1的包膜蛋白gp120识别,在病毒入侵过程中是重要环节之一。逆转录酶拮抗剂是最早针对抗病毒治疗的几个靶点之一,对其的改进对于寻找新型拮抗剂十分关键。许多天然植物如新疆一支蒿被报道具有抗病毒的生物活性。这些天然植物也许就是潜在的靶向针对包膜蛋白gp120上V3环或者逆转录酶的艾滋病毒抑制剂。V3环结构中的相对保守的肽段R15K可以被用来研究蛋白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毛细管亲和色谱方法研究了R15K与新疆一支蒿各种粗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了逆转录酶与新疆一支蒿各种粗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新疆一支蒿的氯仿层提取物与R15k和逆转录酶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相互作用。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高通量筛选天然植物中抗艾滋病毒的活性成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