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豚鼠行单侧蜗轴切除术后双侧蜗神经核复合体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glutamatetransporter.VGluTs)表达的变化情况,以明确VGluTs阳性终末在第一级听觉中枢中的分布情况及功能。方法将正常成年豚鼠行单侧内耳蜗轴切除术,手术前、后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术后1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观察双侧脑干蜗神经核内VGluTs阳性终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正常豚鼠蜗神经前腹侧核、后腹侧核、背侧核内均可见丰富的VGluTl阳性终末分布,腹侧核内可见阳性终末环绕神经元胞体形成密切接触。VGluT2阳性终末主要分布于蜗神经背侧核中间层及腹侧核边缘小细胞壳区。豚鼠单侧蜗轴切除术后一周.手术同侧蜗神经腹侧核内VGluT1阳性终末几乎全部消失。与对侧及对照组蜗神经腹侧核对比鲜明。蜗神经核内VGluT2阳性终末在蜗轴切除术后一周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蜗神经腹侧核内大量的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阳性终末起源于同侧耳蜗螺旋神经节:VGluT1是研究初级听觉传人通路中谷氨酸能神经元终末的良好标志;VGluT1和VGluT2在听觉传导系统及听觉中枢中的分布有差异,提示了功能上的不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脏直视下行二尖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的关系分析。方法对49例患有二尖瓣膜疾病合并房颤的患者,进行二尖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术后常规应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分析双极射频消融术的可行性及疗效;依照术后随访的患者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转律组和房颤组,应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术后1年随访39例,其中30例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76.92%。左心房内径大小、房颤的病程长短、心电图的f波振幅高低是消融术后影响房颤转复律的危险因素。结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左房内径小、房颤病程短、心电图f波振幅高的患者往往效果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途径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CA),联合术后使用抗凝药用于老年患者行单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方法将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共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于切皮前15min,将HCA2k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经静脉快速滴入,关闭关节腔后用生理盐水40ml稀释HCA1ku注入关节内。对照组不使用HCA,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h开始每天腹壁皮下注射LMWH4100XaIU,连用10日。于术前一日、术毕即刻、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D-二聚体,术前一日、术后第3天、5天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术毕、术后24h,患者D-二聚体含量均上升(p<0.05),术后第三天、第五天超声检查,两组各发生下肢DVT1例。结论两种途径使用HCA,术后联合应用抗凝药不增加老年患者行单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