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26岁。口腔口唇黏膜疼痛性溃疡6个月,全身泛发性红斑、丘疹及鳞屑6个月,进行性气促1周。皮肤科情况:头部弥漫脱发,口腔口唇黏膜溃疡,手背苔癣样丘疹。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内散在角化不良细胞,颗粒层楔形增厚,棘细胞间水肿,广泛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符合界面皮炎的病理改变。腹部CT示右后纵隔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肿瘤后经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AB型胸腺瘤。术后患者病情好转,仍在长期随访中。

  • 标签: 天疱疮 副肿瘤性 胸腺瘤 脱发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自身免疫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SLE与妊娠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妊娠期免疫状态及生理变化可导致狼疮复发,另一方面,SLE患者在妊娠过程中疾病复发,发生狼疮肾炎加重、高血压、子痫、胎儿丢失、早产儿及新生儿狼疮等的机率明显升高。尽管风湿免疫科医师对狼疮患者的妊娠较为重视,但母亲和胎儿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进一步增进对狼疮与妊娠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应用安全的药物保持病情尤为重要。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妊娠 并发症 管理 治疗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器官的系统自身免疫病。作为SLE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的控制始终不尽如人意。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位危险因素。此外,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环境激发因子参与了SLE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在有遗传背景的个体,往往导致了SLE发病或病情复发与恶化。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感染
  • 简介:报道1例恶性萎缩丘疹病。患者男,58岁。因全身皮损5年余,急腹症剖腹探查术后11d入院。躯干、四肢散在分布圆形、椭圆形淡红色丘疹,黄豆大小,周边呈环状隆起,境界清楚,中央破溃、萎缩。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深部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小血管管腔闭塞。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符合恶性萎缩丘疹病。该病临床罕见,累及系统,死亡率高。

  • 标签: 萎缩性丘疹病 恶性 血管炎
  • 简介:作者进行了一项皮下注射曲前列尼尔治疗硬皮病患者手指溃疡的先导试验。在完成治疗的5例患者中,溃疡大小明显减小,且连续治疗后无新发溃疡。尽管治疗有效,但注射部位反应的发生率高,可能限制该治疗的开展。

  • 标签: 硬皮病患者 指溃疡 系统性硬化病 先导性 试验 防治
  • 简介:目的:评价单切口可调节AjustTM吊带治疗固有括约肌障碍型(ISD)女性压力尿失禁(SUI)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26例接受AjustTM吊带手术的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尿道固有括约肌障碍型(ISD)SU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随访。填写经过验证的问卷ICI-Q-SF、PISQ-12、UDI-6/ⅡQ-7,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膀胱残尿量(PVR)和最大尿流率(Qmax)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均无膀胱损伤、尿道损伤、闭孔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大腿根部疼痛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26例):治愈率92.3%,有效率96.2%;术后12个月随访(11例):治愈率90.9%,有效率100%。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症状及QOL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有性生活患者术后PISQ-12评分与术前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患者术后末次UDI-6及Ⅱ-Q7问卷总体评分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降低(P<0.05),但10例患者术后末次UDI-6问卷梗阻项目评分较术前增加。患者手术前后PVR无统计学意义变化(P>0.05),术后末次Qmax较术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justTM吊带手术是治疗固有括约肌障碍型(ISD)女性压力尿失禁的微创、安全的手术方法,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可调节吊带 固有括约肌障碍 疗效 膀胱出口梗阻
  • 简介:1例71岁日本男性患者表现为左手背和背部褐红色坚实丘疹,无自觉症状。活检显示真皮上层由多核巨细胞和组织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浸润。真皮上层弹力纤维缺乏,已被巨细胞吞噬。这些丘疹弹力纤维溶解巨细胞肉芽肿皮损经窄波UVB照射治疗明显缓解,仅残留褐色色素沉着。

  • 标签: 巨细胞肉芽肿 弹力纤维 照射治疗 丘疹性 UVB 溶解性
  • 简介:慢性头部化脓穿掘毛囊炎是多数毛囊炎及毛囊周围在头皮深处相互连接形成的脓肿,主要发病人群是成年男性,成慢性反复发作,治疗棘手。头部毛囊炎是由于毛囊细菌性感染发生脓炎症,其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

  • 标签: 毛囊炎 化脓性 穿掘性 慢性 光动力 5-氨基酮戊酸 中药 护理
  • 简介: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20余年,关节痛、畸形10余年,间断发热2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超过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真皮胶原增粗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诊断:播散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 标签: 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血栓形成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主因右乳房红色斑块2个月,于2013年11月就诊。2个月前患者右侧乳头部位出现一硬币大小红色斑块,皮损逐渐扩大,上附痂皮,无痛痒不适。既往患者于2012年诊断为乳腺浸润导管癌并发肺转移及多发骨转移,行曲妥珠+紫杉醇方案化疗6个周期,曲妥珠单药维持治疗,近1年来病情时有反复。系统检查:一般情况尚可,神清语利。

  • 标签: 乳腺癌 导管癌 浸润性 皮肤转移
  • 简介:人从生到死无不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奇从幼儿时期就已开始,男孩女孩从相互观察外生殖器的形态,到问父母“我是从哪儿来的”等问题,都说明想知道有关的知识从小就开始了,并且它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那么如何满足人们对性知识的渴求,开展性教育是一种最有利的传播方式。性教育是性科学知识的教育,即向人们提供人性的科学解释和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包括对友谊、爱情、婚姻和两

  • 标签: 普及 学校 性教育 必要性
  • 简介:报告1例儿童线状IgA大疱皮病。患儿,女,8岁。全身红斑、水疱伴痒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表皮下疱,疱内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真皮乳头保持完整,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基膜区IgA线状沉积。诊断:儿童线状IgA大疱皮病。

  • 标签: 儿童 线状 IGA
  • 简介:目的:探讨隆突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特点、超声表现、手术治疗以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5例DFSP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5.4±12.4)岁。临床典型表现为皮肤斑块、斑片或结节,未见溃疡。躯干最为多见。超声:肿物位于皮下,肿物边界清楚,边缘尚规则,内呈分叶状,瘤体内有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其内可见稀疏或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一致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或车辐状排列,浸润生长,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异型明显,似纤维肉瘤样改变,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本组病例MMS手术者1例术后1年复发,2例术后3年复发。结论:DFSP形态多样,临床容易误诊,B超检查对诊断、判断肿物边界以及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进一步确诊。MMS对本病治疗有很大优势。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表现 超声表现 MMS手术 病理特点
  • 简介:1治疗是最早使用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之一.回顾近年来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治疗的疗效还没有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前瞻的临床试验研究加以证实.先前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也很少有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而且各文献中的病例选择、疗效评估方法并不一致,导致疗效的比较有许多困难,甚至无法比较.影响治疗预后的因素很多,有许多心理社会因素,也有生物学的因素.尽管如此,许多研究仍表明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性治疗 临床试验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 对比研究 治疗方法
  • 简介:患者女。26岁。主诉:躯干、四肢条索状斑丘疹26年。现病史:患者出生2月后双下肢出现呈线状排列的淡红色丘疹,伴轻度瘙痒,未予重视,随年龄增长皮疹渐增多,泛发躯干四肢,部分皮疹融合成片,颜色逐渐转为淡褐色,患者自行涂擦药膏(具体不详),皮疹无明显改善,近一年自觉瘙痒难忍,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既往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无化工原料及重金属接触史;无急慢性传染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无银屑病病史及家族史。

  • 标签: 疣状表皮痣 炎症性
  • 简介:甲作为重要的皮肤附属器之一,具有其独特的生长发育、结构与功能特点。基于其特殊的位置,甲常常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而出现形态各异的改变或病损。有时形成的特征改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遗传皮肤病中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 标签: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性皮肤病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弥漫结缔组织病的"原型",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代表。SLE患者及动物模型中可见多种自身抗体。其中部分参与炎症过程及组织损伤。自身抗体介导了SLE的病理过程,可直接识别抗原引起组织损伤,也可以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导致损伤。本文就系统红斑狼疮常见自身抗体,以及这些抗体在疾病诊断、预后判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自身抗体在SLE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自身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