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本民族文化治疗方法与临床常规治疗在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治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搜集来自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两组(观察组n=15;对照组n=11)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样本,两组样本一般资料、诊断、文化生活环境配比平衡(P均〉0.05);观察组采取由本文化背景下的非医疗专业人员施行类似暗示治疗的“文化治疗”;对照组采取由医疗专业人员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样本的临床缓解率、复发率、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单次病程天数、治疗费用差异。结果两组完全达到临床痊愈;均未发生药物副反应;两组样本在病程(观察组:10.93±8.06,对照组:14.36±9.06,t=-1.02,P=0.32)和复发次数上(观察组1例次,对照组5例次,Fisher确切概率法求得P=0.05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发生治疗费用,对照组住院费用为(1645.72±613.45)元。结论在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上,由本文化治疗者采取的文化治疗与临床常规治疗并无差异,但由本文化治疗者采取的文化治疗治疗费用上更为经济,应当作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迷信 文化治疗 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
  • 简介:目的评价外科切除致痫皮质治疗脑穿通畸形相关性顽固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穿通畸形病人的临床特征、电生理数据、术中所见及致痫皮质切除后的癫痫发作情况。本组均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9例,复杂部分性发作3例。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显示:发作间期VEEG异常与囊肿位置吻合7例,分布弥散5例;发作期VEEG异常6例,其中5例与囊肿位置吻合。对术前VEEG和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显示的间期异常区、可能的症状区、硬化皮质和磁共振流体抑制翻转复原序列(MRI—flair像)上的高信号区等予以切除。结果随访6个月~7年,本组均获EngelⅠ级控制,其中2例仍有先兆发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脑穿通畸形病人中,致痫灶不仅涉及电生理异常区(包括术前VEEG及术中ECoG异常区),也可能涉及解剖异常区(包括术前MRI—flair像上的高信号区及术中所见硬化皮质)。这些异常区的充分切除和功能区的确切保护为脑穿通畸形性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办法。

  • 标签: 脑穿通畸形 癫痫 皮质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内科治疗预后的因素及预后预测因子.方法对158例SA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SAH首次出血死亡18例,再出血死亡22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致死4例,年龄、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与SAH预后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再出血及首次出血是影响SAH预后的主要因素;年龄、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均是预测SAH预后的重要指标;采取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动脉瘤则是降低SAH病死率的根本手段.

  • 标签: 内科治疗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和整群抽样法,运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北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482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社会支持得分为46.10±6.36,其社会支持水平因年龄、护龄、婚姻和职称的不同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社会支持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科研,临床护理,人际关系,专业发展,教育、咨询及总体核心能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护理人员的主观社会支持是影响其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增强主观支持,可提高护理人员核心能力。

  • 标签: 核心能力 社会支持 护理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导航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对心血管所产生的副作用。方法对256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导航技术对三又神经半月节进行经皮穿刺热凝毁损,术中全程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及心电图。结果所有256例(100%)患者进行射频毁损治疗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及血压的升高,静脉应用硝酸甘油调控效果良好。在穿刺卵圆孔过程中有22例(8.6%)患者出现即时的不同程度的心率和血压的降低(最低心率〈60次/min有12例(4.7%),最低心率≥60次/min有10例(3.9%),对心率下降但心率≥60次/min的患者采用立刻终止手术操作,患者心率可以逐渐好转。对心率下降并且心率〈60次/min的患者静脉注射阿托品干预后,患者心率能恢复正常。结论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心率及血压变化,立即予以停止手术操作和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避免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立体定向导航 射频热凝 心率 血压
  • 简介:目前缺血性卒中所致神经损伤修复的传统治疗方法尚无突破,而以干细胞为基础的新型治疗策略正成为研究热点。大量动物实验和部分临床实验已经证实,无论是机体自身干、祖细胞的动员、募集,还是自体或异体干细胞移植,都显著改善了受损的神经功能。目前已证实局部植入、静脉注入、或全身动员的干细胞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受体4(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CXCChemokineReceptor-4,SDF-1/CXCE4)趋化分子和β2-整联蛋白等因子的作用下归巢至脑缺血区域;提供富含营养因子的微环境,保护坏死灶周围缺血半暗带组织;增强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促进卒中后内源性干、祖细胞的迁移、存活和分化;并逐渐分化为神经细胞替代丢失的神经元。这几重因素可能共同参与了结构重建和功能修复。

  • 标签: 干细胞 脑梗死 移植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B)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少见的良性肿瘤,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单发囊性肿瘤手术效果理想,但位于脑干、脊髓等重要部位的大型、实质性、多发性HB疗效仍欠佳。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中枢神经系统HB的临床特征,并对手术治疗时机,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显微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 简介: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在国内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35.26%~60.96%,平均44.69%[1]。虽然针对胶质瘤的外科手术及辅助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患者预后仍然不佳。研究提示,胶质瘤切除程度与患者预后关系十分密切[2]。然而,其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的生长模式,使肿瘤全切变得十分困难。

  • 标签: 辅助治疗 胶质瘤 临床研究 切除术 引导 荧光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低分子肝素对进展型脑卒中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08例接受低分子肝素0.4ml12小时1次腹部皮下注射。神经功能评分根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评分,对每位患者入院时,治疗后3、7、10天进行评分。第10天做头部CT比较治疗前后梗塞灶大小。结果:抗凝治疗10天后有效率为94.4%,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于入院后第10天复查头部CT均未见出血。监测PLT,BT.CT,及纤维蛋白原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卒中是有效的,如严格掌握适应症,该疗法相对比较安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治疗 缺血性进展型脑卒中 临床观察
  • 简介:三叉神经痛确切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清楚,缺乏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比较目前诸多手术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经过长期随访和对照研究后认为,对一般状况较好,年龄不大的病人首选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老年人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愿意接受面部感觉减退的病人选择经皮射频热凝术.微血管减压或射频热凝术后复发者可再次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和甘油注射治疗已少用或弃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手术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感觉根 外科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方法 射频热凝治疗
  • 简介:本文在介绍患者安全文化及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的基础上,对国外护理院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及测评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护理院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研究提供参考,并提出应创造积极的护理院患者安全文化,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我国护理院的良性发展。

  • 标签: 护理院 患者安全文化 测评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发生于血流动力学状态复杂的区域,显示局部血流的流体力学特性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基于磁共振成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对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评估。既往研究已经对正常和狭窄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而血流动力学因素与斑块易损性之间的相关性也已经得到证实。包括管壁应力、压力等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综合作用是斑块发生发展变化中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颈动脉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定量了解医养结合老年科患者每日所需的护理时间,探讨其与分级护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完善老年分级护理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记录法对安徽省某大型综合医院医养结合老年科进行了连续7天、以满足232名老年患者全部护理需要为目的的护理操作内容和时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不同护理级别、相同ADL分级的老年患者每日所需直接护理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护理级别、不同ADL分级的老年患者每日所需要的直接护理时间及总护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L评分能直接反映老年患者对直接护理的需求,能有效提示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相应的实际护理需求。建议在老年科由医生确定老年患者分级护理的I、II、III级,再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应用ADL量表进行A、B、C分级,即将老年患者划分为IA、IB、IC、IIA、IIB、IIC、IIIA、IIIB、IIIC9项护理等级。

  • 标签: 医养结合 老年患者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分级标准
  • 简介:目的观察阿伐他汀(Atorvastatin)对EAE的治疗作用并初探其治疗机制。方法以豚鼠脑、脊髓为原料提取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建模后每日对大鼠神经症状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2和IL-4水平。结果与EAE组相比,Atorvastatin组大鼠发病时间有所延迟,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与正常组相比,EAE组大鼠17d、21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13,17,21d时IFN-γ、IL-1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IFN-γ、IL-12浓度与神经症状评分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IFN-γ=0.904,P〈0.01;RIL-12=0.885,P〈0.01)。与EAE组相比,Atorvastatin组13d、17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12水平在13,17,21d时均显著低于EAE组(P〈0.05)。结论Alorvastalin能改善EAE大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纠正Th1/Th2失衡有关。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阿伐他汀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12 白细胞介素-4
  • 简介: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不自主的面肌抽搐为特点的功能性颅神经病变,在紧张、激动时易诱发,且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其主要病因被认为是面神经出脑干段(rootexitzone,REZ)受到责任血管的压迫[1]。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angle,CPA)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也可导致HFS的发生。面神经根部的蛛网膜增厚、粘连导致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也被认为是该病的主要诱因[2]。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针灸、神经阻滞等,但都无法做到完全根治。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因其对神经及血管功能能够完全保护,已成为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术后复发、症状不缓解、颅神经并发症、脑损伤并发症甚至围手术期死亡等仍无法避免。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现就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的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治疗方法 影响因素 疗效 面神经根部
  • 简介:双相障碍患者伴发焦虑症状十分常见,这已经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双相障碍患者伴发焦虑症状通常与下列因素相关:(1)发病年龄早,抑郁发作次数多,症状严重,出现自杀行为;(2)高致残率和隐匿型抑郁;(3)精力和体力的明显下降;(4)物质滥用以及进食障碍。因此,伴发焦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通常在急性期和维持治疗阶段疗效欠佳,且预后不良。另外,伴发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的患者对锂盐或抗惊厥药物的疗效欠佳。近期,有的学者提出一种假设,即双相障碍患者伴发惊恐障碍和/或广泛性焦虑,或者伴发社交焦虑障碍,可能是双相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双相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目的应该是要致力于使二种精神障碍都得以缓解,而不是在治疗一种精神障碍的同时造成另一种精神障碍病情恶化,这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上的一个挑战。

  • 标签: 双相障碍伴焦虑症状 药物治疗
  • 简介:垂体泌乳素腺瘤是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常见肿瘤,约占功能性腺瘤的40%-60%。近年来随着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已经成为大多数泌乳素瘤的首选治疗。本文就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泌乳素腺瘤治疗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一、垂体泌乳素腺瘤垂体泌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分泌性腺瘤,也是颅内原发性肿瘤中相对较为特殊的良性肿瘤

  • 标签: 泌乳素腺瘤 多巴胺受体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耐药性
  • 简介: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1],约有15%~20%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由于颅外颈内动脉狭窄导致[2]。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和支架置入术(percutanc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stenting,PTAS)均存在再狭窄的并发症,本文就其再狭窄的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术后再狭窄 外科治疗 颈动脉狭窄 基因 颅外颈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简介:脑皮质发育不良,是难治性癫痫的重要病因之一。本文就脑皮质发育不良的分类、分子生物学、影像学、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基础和临床研究脑皮质发育不良与癫痫提供依据。

  • 标签: 皮质发育不良 难治性癫痫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低密度脂蛋白(LDL)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入选发病3天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7例,检测急性期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进行评分并分组,并进行6个月至1年随防以记录脑梗死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单相关分析及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不同严重程度组间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LD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显著正相关(r=0.278,P〈0.001;r=0.386,P〈0.001;r=0.316,P〈0.001);随访期脑梗死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比较显示超敏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可反映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脑梗死复发关系密切。

  • 标签: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