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胭窝囊肿关节镜下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胭窝囊肿患者5l例。按Rauschning和Lindgren胭窝囊肿分级。其中关节镜组27例为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胭窝囊肿,Ⅱ级8例,Ⅲ级19例。开放手术治疗组24例为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胭窝囊肿,Ⅱ级6例,Ⅲ级18例。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至0级的恢复率,囊肿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8~16个月随访,平均13.6个月。切口长度:关节镜组(1.08±0.14)cm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10.08±0.7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关节镜组(30.25±3.38)min长于开放手术治疗组(19.85±2.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按Rauschning和Lindgren胭窝囊肿分级,关节镜组:0级24例,Ⅰ级1例,Ⅱ级2例。开放手术组:0级21例,Ⅰ级2例,Ⅱ级1例。恢复率:关节镜组(88.9%)与开放手术组(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关节镜组(3.7%)与开放手术组f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胭窝囊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比较射频消融和常规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生存质量、生存期影响,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结果两组间主因素构成均衡,具有可比性。常规组与治疗组经干预治疗后总生存质量及EORQLQ-LCl3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EORQLQ-LCl3评分及总生存质量、生存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其与放化疗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简介: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至2016年1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TKA术后感染的24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行TKA且未发生感染的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吸烟(OR,2.21;95%CI:1.10~4.50)、BMI≥24(OR,1.29;95%CI:1.09~1.56)、糖尿病(OR,4.50;95%CI:2.28~10.25)、ASA评分≥3(OR,1.19;5%CI:1.01~1.43)、出血量≥200ml(OR,1.15;95%CI:1.02~1.37)以及引流时间≥24h(OR,1.30;95%CI:1.08~1.54)是TKA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TKA术后感染受患者机体因素和手术因素的共同影响,提示临床医生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简介:目的:评价前程加速超分割治疗食管癌放疗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对96例食管癌随机分为前程加速超分割组(前超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男性63例,女性33例;年龄41岁~70岁,中位年龄57岁;病变部位胸上段21例,胸中段63例,胸下段12例.病变长度:<5cm29例,5.0cm~7.0cm57例,>10cm10例.全部采用6MVX线外照射,常规组1次/天,2.0Gy/次,5次/周,总剂量64Gy~68Gy,44~45天完成.前超组2次/天,1.5Gy/次,间隔6小时以上,总剂量64~68Gy,35~37天完成.结果:随访率96.9%.1、3、5年生存率前超组为81.15%、44.1%和26.8%,常规组为61.7%、25.1%和16.9%.前超组1、3年生存率高于常规组(u值为2.97及2.64,P<0.01),5年生存率无显著意义(u=1.71,P>0.05).前超组和常规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7.16和16.7%(χ2=1.52,P=0.20);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前超组为18.8%,常规组为12.5%(χ2=0.71,P=0.40).结论:食管癌前程加速超分割治疗的1年和3年生存率高于常规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患者对前超组放疗副作用与常规组相比无明显增加.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根治性远端胃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估其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开展的21例腹腔镜辅助、33例开腹根治性远端胃癌切除术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康复、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近期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术前评估ASA评分、肿瘤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分期、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84.7±53.9)mlvs.(130.7±55.1)ml],腹腔镜组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7.4±1.4)天vs.(8.6±2.1)天)]明显短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疼痛感觉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组患者2年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6.3%、77.4%,开腹组为88.2%、7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疼痛轻的优点,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5月~2008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9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临床病理特点的不同.结果老年组有半结肠癌、直肠癌比例分别为23.5%(48/204)、49.O%(100/204),非老年组比例为14.6%(28/192)、60.4%(116/192).老年组DukesA、B、C期比例分别为9.8%、45.1%、28.4%,非老年组比例为3.6%、34.9%、45.8%.老年组高分化肿瘤比例为26.0%,低分化肿瘤比例8.3%,非老年组高分化比例10.9%,低分化比例27.6%.老年组合并息肉92例(45.1%),非老年组合并息肉25例(13.0%).与非老年人相比,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有半结肠癌比例高,直肠癌比例低,临床分期早,组织分化好,结直肠息肉伴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有半结肠癌比例高,生物学行为好,结直肠息肉伴发率高,应重视结肠镜检查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年龄为15~70岁,中位年龄为58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及下腹部包块。2例绝经患者绝经前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例绝经患者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1例患者的年龄为15岁,保留卵巢,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统计并分析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病理高危因素、主要辅助检查情况及治疗方案。结果3例患者术前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结果均﹥200IU/L。5例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均提示宫腔或宫颈肿物,直径为5~10cm。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存在特征性“袖口”状结构,其中2例患者有深肌层侵犯,2例患者有肿瘤细胞异源性分化,4例患者存在高危因素。术后补充吉西他滨+多西他赛方案化疗,5例患者除1例失访外均未复发。结论子宫腺肉瘤的发病以绝经后女性多见,亦见于青少年女性,无特异性临床特征,治疗以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为主,术后化疗可能减少复发。
简介:背景与目的:婴幼儿肿瘤发生率并不高,但治疗困难。本文回顾近5年我院收治3岁以下婴幼儿原发性脑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复习自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共收治的98例婴幼儿原发性脑肿瘤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通过外科手术将肿瘤切除,根据WHO2007年新分类获得最终病理诊断。分析该年龄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治疗方案的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该年龄组患儿以男性多发,脑肿瘤以幕上及中线部位居多。低级别星形细胞瘤(21.4%)最为多见,之后依次为室管膜瘤(14.3%)、脉络丛乳头状瘤(12.2%)以及髓母细胞瘤(10.2%)。该年龄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与大龄患儿不同,以头围增大最为多见。预后与肿瘤位置、肿瘤病理、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切除程度有关。结论:该年龄组的原发性脑肿瘤患儿的病理学类型与其他年龄组差异较大,手术治疗仍为低龄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案。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肿瘤的放射治疗大多是手术后的辅助治疗,高能质子束有尾部剂量快速降落现象,其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均优于光子,颅内肿瘤是质子放射治疗的最佳适应证之一,特别是对部分颅底肿瘤的疗效优于开颅手术,而无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本文通过观察质子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近期疗效,总结和探讨质子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剂量、分割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各类脑瘤66例,其中胶质瘤46例,脑膜瘤5例,脊索瘤8例,其他良恶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总剂量为54~70CGE,单次剂量1.8~3CGE;良性肿瘤总剂量为45~72CGE,单次剂量1.8~5CGE。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组。观察时间胶质瘤为9.8个月(1~20个月),良性肿瘤10.5个月(3~22个月)。结果:质子放射治疗66例的总有效率90.9%。胶质瘤显效13例,占27.1%,有效29例,占60.4%,其他恶性肿瘤1例显效,1例死亡。48例恶性肿瘤总有效率89.6%。良性肿瘤显效5例,占27.8%,有效12例,占66.7%,18例良性肿瘤总有效率94.4%。结论:质子因其优越的物理特性,适用于所有需放射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对放疗后复...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和输卵管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对33例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33例腺瘤样瘤,31例发生于子宫,2例发生于输卵管,肿瘤多位于浆膜下及近浆膜的肌壁间。其中1例妊娠患者肿瘤弥漫性生长伴梗死,32例呈结节状生长,结节直径1-5cm不等。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本组33例子宫腺瘤样瘤中合并子宫平滑肌瘤19例(57.6%),腺肌症6例(18.2%),既有平滑肌瘤又有腺肌症2例(6.1%),合并子宫平滑肌瘤和卵巢畸胎瘤2例(6.1%),卵巢畸胎瘤2例(6.1%),只有3例仅表现为腺瘤样瘤(9%)。2例输卵管腺瘤样瘤中分别合并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宫颈大细胞癌合并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腔样结构组成,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在33例腺瘤样瘤中,所有病例腺腔样成分均呈现CK(100%)及Calretinin(100%)阳性,CD34阴性(0%),其中20例同时进行EMA染色,仅10例呈阳性表达(50.0%)。其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平滑肌瘤或腺肌瘤、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血管平滑肌瘤及淋巴管瘤。结论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子宫为最常见部位。免疫组化染色对于腺瘤样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帮助。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好。
简介: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探讨及分析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住院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例肿瘤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通过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睡眠质量,分析睡眠不良(PSQI≥7)和睡眠良好(PSQI<7)的情况;对PSQI≥7的患者进行干预性护理,并观察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睡眠不良者141人,占70.5%,PSOI评分为11.62±2.17,睡眠良好者59人,占29.5%,PSOI评分为3.54±1.16,两组的PSO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睡眠不良者采用干预性护理后,患者睡眠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SOI评分为9.41±2.03,与未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及噪音是影响肿瘤患者住院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住院患者睡眠情况,有利于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