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取2005~2006年糖尿病患者的尿、痰、脓、粪、血等做病原菌培养,同一患者同一类型标本多次检出同一株细菌,仅录入首次菌株,分离阳性或优势生长的菌落采用“第2代15e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并做药敏试验。结果2005年516例,2006年534例标本病原菌检出率为真菌(11.8%、13.7%)、大肠埃希氏菌(9.4%、10.7%)、金黄色葡萄球菌(4.1%、4.5%)、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3.9%、3.2%)、铜绿假单胞菌(2.3%、1.1%)、洋葱伯克霍德菌(1.7%、3.6%)、鸟肠球菌(3.1%、2.8%)、粪肠球菌(2.1%、4.1%)等。2005年与2006年大肠埃希氏菌的药物耐药率,如阿米卡星(15.9%、7.1%)、呋喃妥因(9.8%、3.5%)、氯霉素(45.9%、21.2%),三种药耐药率有所下降,加酶抑制制的头孢类及半合成青霉素类的耐药率较低,其余的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略有上升。洋葱伯克霍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且有降低的趋势,其余的略有上升。金黄色葡萄球菌、鸟肠球菌、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且有下降趋势,其余的耐药率有所上升,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但有上升的趋势。
简介:1血糖的概念人体内糖的种类好多,有多糖、双糖、单糖。血糖只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言,不包括果糖、半乳糖等单糖。正常人血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也就是说血糖只是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变动。多数人空腹血糖多在3,3~6.1mmol/L之内,餐后半小时及1小时血糖不超过11.11mmol/L范围。血糖的来源包括食物消化、吸收、肝内储存的糖原分解、从脂肪和蛋白质糖异生等。血糖的去路,包括氧化转为能量;转化为糖原储于肝脏、肾脏和肌肉中;转变为脂肪和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分加以储存。人体调节血糖的重要系统和器官包括内分泌神经系统。肝脏能通过储存和释放葡萄糖来调节血糖,神经系统可通过对糖类的摄取、消化、利用和储存等直接作用来调节血糖;也能通过内分泌系统间接影响血糖;而内分泌系统则可分泌多种激素调节血糖。肝脏、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合作,维护着血糖的稳定。
简介:T2DM患者79例,根据UAER分为A组,n=30(UAER〈20ug/min)、B组,n=27(UAER20~200ug/min)、C组,n=22(UAER〉200ug/min),所有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并测定UAER、AC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收缩压(SBP)。结果随着UAER的增加,GFR逐渐下降(P〈0.01),ACR逐渐升高(P〈0.05),GFR与UAER、ACR呈显著负相关(P〈0.01);C组的HbA1c、SBP、Scr、BUN较A组及B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GFR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病的敏感指标,结合UAER、ACR能更准确更全面反映糖尿病肾病的病变程度,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