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检测心钠素水平(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CPHD)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PHD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并对观察组进行为期15天的常规治疗。检测并记录观察组在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内以及对照组的ANP、N-脑钠肽前体(N-brainnatriureticpeptideprecursor,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arterialsystolicpressure,SPAP)、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partialpressureofoxygen,PaO2)、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midexpiratraryflowcurve,MM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1)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急性加重期的AN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ANP水平与NT-proBNP和SPAP个水平均呈正相关,ANP水平与PaO2、MMEF以及FEV1各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P是CPHD诊断治疗的灵敏标志物,测定ANP对CPHD的诊断有诊断价值,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纳入的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下进行健康教育管理,观察组患者则在优质护理下进行健康教育管理,对比两组孕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血糖控制率以及妊娠和分娩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为94.12%,血糖控制率为88.24%,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为70.59%,血糖控制率为61.77%,观察组整体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常规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如血压未达标则加用缬沙坦和比索洛尔至血压达标。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mg/d,连用4周。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和ICAM-1浓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4周血清hs—CRP和ICAM-1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4周,瑞舒伐他汀组的血清hs—CRP和ICAM-1水平比常规治疗组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2.1267,P=-0.0333;产5.7905,P=-0.0000)。结论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和ICAM-1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炎症。
简介:有创动脉压监测法是经过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一种有创技术,可通过换能器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袖带血压监测更能准确、直观地反映血压变化,并且可随时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还可通过压力波形的变化,及时发现是否有低血容量,是CCU常用的监测手段.主动脉夹层[2]患者80%以上患有高血压病,而主动脉撕裂的程度和范围与血压波动幅度有关,通过严密动态的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院CCU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了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有创动脉压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互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健康对照者20名。所有试验对象当天采集空腹静脉血5ml。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氟伐他汀40mg治疗组(26例)和80mg治疗组(25例),30d时再次采血5ml,测定IL-6、IL-10和MMP-1浓度。结果治疗前AMI、UAP组IL-6和MMP-1显著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IL-6和MMP-1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80mg组下降更甚(P〈0.01)。血清IL-6水平与血清MMP-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47,P〈0.01)。IL-10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IL-6、MMP-1在ACS患者中血清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斑块不稳定相关,从而促进了冠心病患者发展为临床上的ACS;IL-10在冠心病患者血清水平中无明显变化;IL-6、MMP-1和IL-10与冠脉病变支数无关;氟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IL-6、MMP-1的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其效用与药物浓度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9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6例;对照组(CG)30例.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且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SAP组FINS升高、ISI降低;UAP组FINS、TC、TG升高,吸烟年限长,ISI降低;AMI组BMI、WHR、FINS、TC、TG、LDL-C升高,吸烟年限长,ISI、HDL-C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APN与BMI、WHR、FINS、TG、LDL-C呈负相关,与ISI、HDL-C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依次增多.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arterysclerosis,CA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以及阿托伐他汀对此的影响.方法选择CAS患者212例,按照CAS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CAS组73例,中度CAS组96例,重度CAS组43例,每天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AS斑块的数量和稳定性、HDL-C、LDL-C、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变化.结果中度CAS组和重度CAS组治疗后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77±1.26)mmvs(2.23±1.06)mm,(2.15±1.10)mmvs(2.61±1.31)mm,P<0.05].3组治疗前后IMT和斑块性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治疗前后LDL-C、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治疗前TG、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LDL-C、TG、hs-CRP、CD8明显降低,HDL-C、CD4、CD4/CD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CAS的机制之一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在荆州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26例,记录入选冠心病患者的肝功能、血脂、心电图等相关检测结果及住址、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资料。测定血清Lp-a、HbA1c浓度,并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探究其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4组不同血清Lp-a浓度患者之间的冠脉Gensini评分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χ^2=9.35)。对4组不同血清HbA1c浓度患者之间的冠脉Gensini评分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χ^2=10.58)。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脉Gensini评分与Lp-a呈正相关(r=0.069,P=0.04);冠脉Gensini评分与HbA1c呈正相关(r=0.079,P=0.032);HbA1c与Lp-a无相关性(r=0.031,P=0.23)。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a浓度、HbA1c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血压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中青年女性人群转归为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2006年3月~4月,对北京市沙河镇血压正常高值中青年女性775人进行了基线调查,2009年9月~10月进行复查,了解新发高血压情况,分析基线特征与该人群新发高血压的关系.结果①本研究人群基线平均血压为(126.8±6.7/80.2±5.6)mmHg,3.5年后复查平均血压为(128.2±13.9/79.2±8.8)mmHg.高血压发病率23.5%(182/775).②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后,基线血压值、腰围、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值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自然对数(LnHomaIR)均与随访血压值相关(P〈0.05).③单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发病率与基线年龄、血压水平、腰围及TC/HDL-C值显著正相关(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血压值(收缩压、舒张压)、年龄和腰围增加新发高血压的危险,OR值及95%CI分别为1.050(1.021~1.080)、1.051(1.016~1.087)、1.041(1.010~1.073)和1.036(1.011~1.061).结论北京市沙河镇地区血压正常高值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年龄,基线血压水平及腰围是影响中青年女性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转归为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应用多索茶碱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入并实施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口服和雾化吸入解痉平喘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索茶碱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SD以及LVDD值进行比较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与LVDD值均升高,LVSD值均降低,将两组进行比较后均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应用多索茶碱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专科医师-社区医师医联体续惯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全科医师推荐的2级高血压、且血压控制未达标者共320例,其中经社区医生介绍给专科医生进行治疗者为实验组共170例,自行就诊治疗者为对照组共150例.比较1个月后、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满意度、诊疗费用.结果1个月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血压达标率(54%vs.70%),满意度(79.33%vs.97.65%)和诊疗费用[(518±58.9)元vs.(455.4±61.14)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月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血压达标率(80%vs.92%),满意度(91.33%vs.98.24%)和诊疗费用[(410.9±82.69)元vs.(297.7±33.91)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专科医师-社区医师医联体续惯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和就医满意度,降低诊疗费用.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121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9例)和正常对照组(62例),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组分为单支(30例)、双支(14例)、多支病变组(15例),比较各组SUA及baPWV,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SUA浓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正常、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分别为(349.26±96.58)μmol/L、(400.37±70.96)μmol/L、(517.57±85.26)μmol/L、(602.60±77.03)μmol/L(P<0.05或<0.01);baPWV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baPWV显著升高[(1499.04±193.82)cm/s比(1885.32±319.73)cm/s、(2036.00±406.40)cm/s、(2171.03±348.53)cm/s],且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baPWV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11,14.008,P=0.000)结论:血尿酸水平及脉搏波速度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鼾症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动态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对95例高血压伴鼾症患者进行夜间持续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次日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低氧血症(EHL)组(51例)及单纯高血压(EH)组(44例),进行两组的一般状况及24小时动态血压各指标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行LSaO2、体重指数(BMI)、年龄(Age)与24小时动态血压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杓型组33例,占34.7%;非杓型组62例,占65.3%.EHL组24hSBP、24hHR、dSBP、dHR、nSBP、nHR、偶测SBP(cSBP)、偶测DBP(cDBP)与EH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低氧血症组中84.3%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EHL组与EH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高血压伴OSAS者血压增高的程度以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夜间低氧血症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水平与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心内科、神经科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住院病例238例资料,统计脑出血(CH)、脑梗死(CI)、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HF)、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及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在不同SBP、DBP、PP水平的发生率。结果C194例(39.5%);CH52例(21,8%);HF46例(19.3%);SAH、AMI分别30例(12.6%),16例(6.7%)。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SBP、DBP、PP水平密切相关。当SBP≥160mmHg,CH、SAH病例占90%以上;CI、HF病例占70%;AMI占50%。DBP≥90mmHg,CH病例占90%以上;HF、AMI病例占85%以上;SAH病例占80%;CI病例占75%以上。PP〉40mmHg,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占90%以上。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CI最高,CH次之,HF第三位。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SBP、DBP、PP密切相关。SBP≥160mmHg,DBP≥90mmHg,PP〉40mmHg,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高。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在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的意义.方法测定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患者分成A、B、C三组,A组为未经抗血小板治疗的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37例,B组为正常对照组11例,C组为经抗血小板药治疗的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28例.均取晨空腹静脉血3ml,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A组CD41、CD41荧光强度和CD62p均高于B组(P<005),C组的CD41、CD41荧光强度、CD62p均低于A组(P<005).高血压病组与冠心病组的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病与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和激活增强,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抵克立得)能抑制血小板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