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作用。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80例接受心肺复苏干预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分组理念与原则将本研究中所选取的80例患者划分到两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急诊护理措施。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效果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5.00%)、复苏后28d存活率(95.00%)、出院时存活率(93.94%)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85.00%)、复苏后28d存活率(85.00%)、出院时存活率(69.70%),数据差异均显著,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突出,可以更好的改善临床预后作用,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为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提供更多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47例实施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患者根据复苏情况分为院内复苏和院前复苏组 ,并回顾和分析这 47例例患者的 CPR时间 (TC)、患者心脏骤停发生的时间和除颤开始时间,记录数据并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本次研究的 47例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在及时的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后, 5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和田地区和田市维吾尔医院,和田市古江巴格乡卫生院,墨玉县普恰克乡卫生院等三家基层医院推广心肺复苏展开分析研究。 方法:从 基层医院从事急诊的、相对固定的、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中选择 80 名医护人员;若无专门从事急诊的医护人员,可由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内科门诊医护人员代替。通过对参与培训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工作,最终分析培训前后基层医院的工作人员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本次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对基层医院进行心肺复苏推广活动,可以显著提升医院内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程度,且 P > 0.05 。 结论:对基层医院推广心肺复苏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知识掌握程度,有助于提升医院内的抢救成功几率,其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心肺复苏 基层医院 推广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的114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应用面罩通气、持续电除颤时长>5min、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10min、合并冠心病、年龄>60岁是导致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面罩通气、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30min、年龄>60岁是导致复苏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患者的复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面罩通气、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10min、年龄>60岁等,临床需根据其因素做好对症干预工作。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纳洛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一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心肺脑复苏治疗,观察组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临床治疗后存活率、复苏成功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比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比例等临床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在常规心肺脑复苏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治疗,有助于相关临床指标水平的改善,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

  • 标签: 小儿 心肺脑复苏 纳洛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肺复苏术临床护理要点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本院147例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74例)和研究组(73例),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压、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对心肺复苏术患者,应采取急诊护理,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减少不良反应,建立理想的护患关系。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急诊护理 临床指标 护理满意度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指标诊断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8年11月就诊收治的120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Apgar评分为4-7分)95例、重度窒息组(Apgar评分≦3分)25例,并同期选取12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CO2、PO2、BE、pH、乳酸值等指标水平及相关脐动脉血指标和Apga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PCO2、乳酸值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窒息组PCO2、乳酸值均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PO2、BE、pH值均低于对照组,且重度窒息组PO2、BE、pH值均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新生儿脐动脉血PCO2、乳酸值均和Apgar评分呈负相关(r=-0.512、-0.509,p=0.013、0.015),新生儿脐动脉血PO2、BE、pH值均和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751、0.486、0.586,p=0.001、0.026、0.008)。结论脐动脉血气指标辅助新生儿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脐动脉血气指标 新生儿窒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血PH测定在新生儿窒息以及预后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2-2020.2期间在我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婴儿,包括40例正常新生儿(A组)、40例轻度窒息新生儿(B组)以及4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C组),行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测定并予以分析。结果:C组新生儿脐血PH与新生儿评分小于A组、B组,B组新生儿脐血PH与新生儿评分小于A组,不同数据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00±0.10)个月期间,C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A组、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脐血PH测定可用于新生儿窒息的评价,脐血PH越小,则新生儿窒息越严重,且不良结局风险更大。

  • 标签: 脐血PH 新生儿窒息 不良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观察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检查确诊为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龄1小时-26天。对所有新生儿都进行CT扫描,观察分析新生儿的CT表现,根据CT表现判断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对其中的38例患儿进行了为其6个月的随访,再次对患儿进行CT复查,观察患儿的复查结果。结果CT确诊27例轻度脑损伤患儿,占47%;17例中度脑损伤患儿,占30%;1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占23%。随访CT复查的结果,恢复正常的患儿有23例,其中有2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1例为重度脑损伤患儿;出现外部脑积水的患儿有12例,其中有8例是重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还有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的脑实质出血灶吸收之后转化为脑软化灶。结论CT检测,能够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新生儿存活率,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脑病 CT 观察
  • 简介:摘要总结新生儿窒息伴发多脏器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筛选2013年1月-2016年12月因窒息收住我科患儿87例,对脏器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分析。结果经分析结果显示,重度窒息患儿脏器发生率高于轻度;且窒息后患儿脑损害发生率68.24%、肝脏损害43.53%、心肌损害63.53%、肺损害58.82%;窒息之后新生儿窒息伴发多脏器损害和宫内窘迫、窒息程度、脐带异常等相关。结论新生儿窒息常常会伴随严重脏器损害,其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在孕妇分娩前需严密监测,做好围生期孕妇的保健工作,以较好地缓解新生儿窒息后对脏器造成损害。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多脏器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观察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检查确诊为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龄1小时-26天。对所有新生儿都进行CT扫描,观察分析新生儿的CT表现,根据CT表现判断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对其中的38例患儿进行了为其6个月的随访,再次对患儿进行CT复查,观察患儿的复查结果。结果CT确诊27例轻度脑损伤患儿,占47%;17例中度脑损伤患儿,占30%;1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占23%。随访CT复查的结果,恢复正常的患儿有23例,其中有2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1例为重度脑损伤患儿;出现外部脑积水的患儿有12例,其中有8例是重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还有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的脑实质出血灶吸收之后转化为脑软化灶。结论CT检测,能够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新生儿存活率,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脑病 CT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助产护理在预防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到2018年2月的80例产妇,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助产护理干预组开展助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产程的时间、分娩出血;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助产护理干预组满意度、汉密尔顿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产程的时间、分娩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产妇实施助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 标签: 助产护理 新生儿窒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助产护理在预防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6年 8月到 2018年 2月的 80例产妇,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助产护理干预组开展助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产程的时间、分娩出血;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助产护理干预组满意度、汉密尔顿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产程的时间、分娩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 P< 0.05。结论:产妇实施助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 标签: 助产护理 新生儿窒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儿科收治的37例窒息新生儿病案,将患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组和轻中度窒息组。根据患儿症状制订合理护理方案,采取护理策略对两组患儿进行对症复苏与抢救,对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7例中共治愈35例(94.6%),其中轻中度窒息组29例全部治愈,重度窒息组中1例主动转院,死亡1例。结论采取护理策略对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对症复苏与抢救,及时发现潜在高危因素并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病死率和伤残率。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护理策略 因素 病死率
  • 简介:摘要探讨Apgar评分法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巧妙应用。自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累计抢救新生儿急症患者1478例,其中窒息后进行复苏抢救患者705例。结果,705例窒息新生儿经过抢救,治愈643例,占91.2%。经分析,巧妙应用Apgar评分法对705例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复苏,效果满意。

  • 标签: Apgar 评分法 新生儿窒息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助产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出现窒息的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助产护理。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3.38%)明显低于对照组(9.75%),其中,实验组新生儿窒息1例,对照组新生儿窒息9例,且护理满意度(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助产护理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