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再联合运动疗法,对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测定、SAS和SD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5.57±1.34)mmol/L、餐后2h血糖(6.18±1.42)mmol/L、SAS评分为(36.45±6.32)分、SDS评分为(35.62±7.84)分,以上4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不良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癫痫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l5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癫痫的患者46名,平均分为对照组(n=23,不进行有氧运动)和观察组(n=23,进行3次/周的有氧运动)。在有氧运动干预前后使用心理疲溃感量表(MBI)和焦虑量表-14(FS-14)评估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感中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度持久的有氧运动能够缓解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癫痫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其焦虑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患者施以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对其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3月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数字奇偶法对脑梗死患者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对应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常规康复护理以及分期康复护理;最终对两组脑梗塞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其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上下肢肌力评分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极为显著(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表现出的疾病恢复特点加以明确后,合理施以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此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最终对于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进行显著改善,有效体现出分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2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银杏达莫与神经内科常规护理配合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疗效、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ADD)评分及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降低(P<0.05),ADL评分均升高(P<0.05);且组间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较之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AMA、HAMD相比于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较之对照组(69.05%),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风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态、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运动功能与胃肠激素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时收治的36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4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同时将38例正常对照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的胃固体排空功能进行检测,记录胃电节律,对所有人在空腹情况下血液中的胃动素、一氧化氮以及胃泌素的水平进行测定。然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其心理因素进行评分。结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固体排空时间相对缩短,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固体排空时间比较长。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电节律异常。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胃泌素以及一氧化氮的含量明显增加,血浆胃动素含量明显降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血清胃泌素以及血浆胃动素明显增加,一氧化氮显著降低。经过测试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观念、焦虑等不良情绪。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存在胃电节律异常、胃固体排空障碍,研究发现这两者之前存在一定的关联,一氧化氮、血液胃动素和胃泌素也发生了变化,心理方面均出现异常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实验组实施系统康复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而且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显著,符合P<0.05的要求。结论采用系统康复治疗的办法对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药物加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人。参照组给予单纯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数据没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中西医结合药物加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在运能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70例,将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用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有显著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之中应用针刺+电子生物反馈联合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探究针刺+电子生物反馈应用在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治疗时间前后顺序分组纳入,单一组50例患者进行单一针刺治疗,联合组50例则进行针刺+电子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患者BI评分、FMA评分以及NBD评分展开分析。结果治疗四周之后,联合组患者BI评分、FMA评分以及NBD评分均明显优于单一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应用针刺+电子生物反馈,安全有效,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和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缺氧缺血性脑病120例患儿(在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早期护理,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结果观察组小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率(1.67%)、社交(95.15±2.33)分、语言(96.82±1.41)分、精细运动(97.85±1.35)分、大运动(98.55±1.12)分、适应(96.37±1.44)分、运动发育指数(96.85±1.42)分、智力发育指数(95.68±2.41)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小儿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