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

龚慧冯程凌柯林淑慧陶莉柳媛王娜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430015)

【摘要】目的:研究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和观察组(分期康复护理),每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巴塞尔)指数及FMA(运动功能)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分期康复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改善了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借鉴。

【关键词】分期康复护理;脑梗死;肢体运动;生活质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231-02

脑梗死是临床多见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因疾病进展迅速病情严重,患者死亡率和抢救后致残率比较高。其中主要是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本文为了研究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将上述100例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见下:

1.基线资料和治疗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50例/组。

对照组:男女比例分别是24比26;年龄范围(49~77)岁,平均年龄(59.43±6.17)岁。

观察组:男女比例分别是23比27;年龄范围(48~78)岁,平均年龄(59.21±6.42)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护理每天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日常康复训练。

观察组:采用分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①术后前期: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体位转换和肢体的摆放,主要是为了保持患者上肢向前伸、下肢屈膝;刺激患者肢关节的被动运动,活动顺序按照从大关节到大小关节,循序引导,以未引起患者疼痛适宜;帮助患者进行侧翻身、双手上举、踝关节的牵张的练习,以及坐位或者站位的平衡训练,一周5次,每次45分钟。

②术后后期:对患者进行起坐训练,在护理师的帮助下患者握住辅助栏独自起立或者坐下,使患者躯干得到伸展;步行训练及单腿站立训练促使行走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步行模式、学会重心转移并且根据肌力不同制定不同的训练模式;同时加强自理能力训练,例如吃饭、穿衣、淋浴、漱口等指导患者在这些方面进行练习,增加患者肢体的协调性及灵活性。一天2次,每次45分钟,一周5天。

③出院后: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诊,根据患者复诊后的情况提出正确的训练方法及护理方法,并鼓励家属加强对患者语言功能的训练,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对患者绝望、恐惧、焦虑的情绪予以疏导,并且要多关心谅解、体贴、安慰患者,增加患者主动锻炼的积极性,使其恢复自信。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三个月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软件处理,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用(%)表示,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别,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护理后通过观察得知,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及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情况(x-±s,n=50)

注: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关节痉挛、褥疮、继发性癫痫分别是0例、2例、0例;而对照组关节痉挛、褥疮、继发性癫痫分别是3例、4例、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的差别较大(P<0.05)。

3.讨论

脑梗死常见于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死于脑梗的患者达到130多万,且不断增加,幸存者中多数有运动功能障碍,而术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2]。因此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多数脑梗死患者经过抢救后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在住院期间长时间卧床休息及一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3]。而目前临床一般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护理模式被动,不能及时根据患者的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因此康复效果不明显。

而分期康复护理方法,能利用早期损伤可塑性强的特点,帮助患者进行患肢的摆放,定时翻身,根据患者肢体情况进行相应简单的拉伸运动,刺激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4];在后期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再进行转移训练、起坐训练、步行训练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患者离院后告知正确的训练方法,让患者坚持训练,争取早日康复,重新回归社会[5]。

通过对两组脑梗死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分析可得,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情况,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莫美华,麦素贞,杨惠芳.渐进性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5):967-968.

[2]刘丽,杨宏,李卫.康复护理措施对于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5,36(2):381-381.

[3]马晶.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中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6):228-229.

[4]戴丽.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今日健康,2015,14(7):188-188.

[5]曲广枝.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4):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