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连续低压灌注下经尿道分区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治疗我院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高龄高危BPH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Ⅰ组64例,进行标准TURP;Ⅱ组64例,在连续低压灌注条件下进行TURP。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组织切除克数、术中出血毫升数以及术后并发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以及最大尿流率(Qmax)的差别。结果Ⅱ组人员各项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显著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两组人员的IPSS、QOL和Qmax发现术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Ⅱ组人员各项数值都要优于Ⅰ组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低压灌注下经尿道分区前列腺电切手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BPH,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980nm半导体红激光前列腺汽化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与手术疗效,以评估980nm半导体红激光汽化术临床价值。方法自2013年4月至2015年04月共入组我院417例BPH患者,其中218例应用980nm半导体红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199例应用TURP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冲洗量。评估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均术中视野清晰,术中患者血压、心律维持正常,等离子组患者需输血患者共11例(5.52%)。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红细胞压积;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出院时间等数据,组二患者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组一患者,且对于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患患者,其术前停药时间明显缩短,整体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随访两组患者,随访时间3~24月。其术后第6个月及第12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PVR、IPSS及QO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80nm半导体红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是一种治疗BPH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在本院于2015.04-2017.04期间收治的所有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显著的效果,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大力钳碎石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大力钳碎石治疗;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15例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大力钳碎石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本院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治疗的72例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n=36)。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且术后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6.6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干预的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尿道电切术后使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产生的并发症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目标性选取我院浅表性膀胱瘤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在(59.3±13.9)岁,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实施尿道电切术,手术后反复冲洗膀胱吸净膀胱肿瘤组织至尿液澄清,术后24h,结合丝裂霉素和生理盐水膀胱内灌注治疗,以手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和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总复发率作为观察指标,观察本实验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膀胱穿孔1例,约占2.5%;出现尿频尿痛情况者2例,约占5%;胃肠道不良发应2例,约占5%;总发生率为12.5%;术后1年内复发的患者有5例,约占12.5%;在术后2年内复发的患者有3例,约占7.5%;在术后3年内复发的患者有4例,约占10%;膀胱肿瘤的总复发率为30%。结论尿道电切术结合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术后肿瘤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经关节镜行全切术及部分切除成形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共计31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37.6±17.3)岁;病程22d~3.7年。患者均经关节镜确诊为盘状半月板损伤。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不能改善,遂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31例患者中,有17例行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1组),14例行盘状半月板完全切除术(2组)。随访6个月~24个月。术后1个月,Ikenchi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全部患者的异常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的改善。总体的手术优良率90.3%,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伸直范围)均较其术前有显著的改善。结论临床经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时应最大程度的保留半月板功能;除严重撕裂、无法保留者,尽量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特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切除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切除手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短期复发率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化疗方式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而言,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LEEP刀宫颈锥切术联合术前术后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作探讨。方法将纳入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对照组用LEEP刀宫颈锥切术+术后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观察组用LEEP刀宫颈锥切术+术前术后重组2α-2b干扰素栓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接受LEEP刀宫颈锥切术联合术前术后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的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去势、电切术联合间断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对患者血清VEGF、miR-34a及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仅给予间断性内分泌治疗,试验组额外给予手术去势、电切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miR-34a及IGF-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VEGF和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iR-34a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去势、电切术联合间断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和IGF-1,升高miR-34a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