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068350)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创伤的程度。方法随机将1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分成内镜组52例和传统手术组48例,分别实施内镜甲状腺手术和传统手术方式,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内镜组在术后3、10和24h的疼痛程度按VAS评分分别为(2.22±0.48)、(2.89±0.81)和(1.20±0.44)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的(3.81±0.56)、(5.52±0.78)和(2.11±0.56)分,经统计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镜组术中出血量(22±12)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的(38±14)ml,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甲状腺手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对机体创伤小,有利于疾病恢复,适合临床开展应用。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异位胰腺胃镜以及超声下胃镜的现象。通过研究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三年中所有的异位胰腺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出患病时的反应、胃部在内镜及超声下的现象。根据57位病人的资料,其中异位的位置在胃窦部的有52位患者,在胃角处有4名患者,只有一位患者患病位置在十二指肠处。而有49名患者胃镜检查时发现隆起顶部有脐样处开口。采用超声检查异位时,有50位患者的异位隆起边界不清晰,其中48名患者超声检查都是不均匀混合回声,6名患者有低回声及等回声病灶。还有6名患者异位病变处于黏膜层,47名患者病变位置为黏膜下层,2名患者病变位置为累及肌层,还有2名患者处于突破肌层。所以检查异位胰腺病例时,基本没有任何可以明显看出来的症状,只能结合胃镜检查及超声内镜才能确诊病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常见枕部着力的额颞部对冲伤)患者的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预后评分平均分(3.01±1.22)分,对照组患者术后预后评分(4.72±0.98)分,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患者进行手术时,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纵膈内淋巴瘤的CT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纵膈内淋巴瘤患者2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经病理证实,20例患者均为纵膈内淋巴瘤;而CT检查出纵膈内淋巴瘤18例,检出率为90.0%(18/20),1例高度怀疑,1例漏诊。20例患者病理为霍奇金病15例、非霍奇金病5例(2例为大细胞淋巴瘤、3例为淋巴母细胞瘤)。结论纵膈内淋巴瘤采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清晰的显示肿瘤侵及范围以及解剖细节,且有利于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定性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给予患者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呼吸困难、1例声音嘶哑,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出现2例呼吸困难、2例声音嘶哑、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效果显著,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采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后经手术证实40例,采用MRI、MRA检查诊断,对MRI、MRA的影像表现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进行比较。结果对MRI和MRA检查对小于5mm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情况为,经手术或DSA确诊的小动脉瘤23个,MRI检查检出小动脉瘤13个,检出率为56.52%;MRA检查检出小动脉瘤17个,检出率为73.91%;MRI加MRA检查检查检出小动脉瘤22个,未检出的小动脉瘤1个,检出率为95.65%。结论颅内动脉瘤MRI显示动脉瘤与其血流、血栓、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关。动脉瘤在MRA上显示为与载瘤动脉相连的囊状物,其大小约与动脉造影所显示相仿。两者结合诊断,检出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5O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IPPO组和ORIF组,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PPO组手术时间短于ORIF组,切口长度小于OR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RIF组,骨折恢复时间短于ORIF组,疗效优良率高于OR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RI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与ORIF技术均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固定方式,但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时患者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决,效果较好,更具有临床研究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方案对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06年6月~2010年6月所收治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方案,一组采取DHS治疗方案,分别从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等方面对比两种方案治疗效果。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95min、164ml、77ml;DHS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21min、291ml、154ml,两种手术方案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患者治疗效果评定优40例,良16例,优良率为93.3%。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