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清醒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就诊的88例ICU清醒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组1和组2。组1实施普通护理措施;组2在组1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评价(1)护理满意率;(2)护理前后睡眠质量、焦虑评分、抑郁评分;(3)护理投诉发生率。结果(1)组2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比组1高,P<0.05;(2)两组护理前睡眠质量、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组2护理后睡眠质量、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比组1好,P<0.05;(3)组2护理投诉发生率显著比组1低,P<0.05。结论ICU清醒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不良情绪的影响大,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减少护理投诉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规范全面的优质护理措施。结果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及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无明显差别;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SCL-90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规范全面的优质护理措施,有利于减轻患者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不良事件上报率低的原因,寻求改进方法。方法采用安全文化调查问卷(HospitalSurveyonPatientSafetyCulture,HSOPSC)和田欢欢汉化并修订的不良事件报告障碍调查问卷,分析安全文化调查中的待改进领域和影响不良事件上报障碍的重要因素。结果安全文化调查中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对差错的非惩罚反应、人员配置为待改进领域;不良事件上报的障碍是惩罚性文化、报告流程、报告意义。结论建立不良事件管理体系,建立不良事件的制度和规范,成立不良事件监督小组,并明确各个成员的责任,鼓励全院员工积极主动的对不良事件的情况进行准确的上报,以消除不良事件对医院服务质量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析父母本身具有的不良习惯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希望能够为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将2015年6月19日—2017年7月11日间接受问卷调查的1469名父母以及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父母本身具有的不良习惯进行调查分析,取平均值后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957例父母并无不良习惯,512例父母存在不良习惯。在拥有良好习惯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其本身的心理素质较高。与拥有良好习惯家庭相比较,父母不良习惯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且儿童的心理问题也相对比较突出。结论父母本身的不良习惯会对儿女造成一定的影响,父母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自觉改正不良习惯,减少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6年8月因使用头孢硫脒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发生的43例头孢硫脒ADR的临床资料,分别从病人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全部43例ADR的病例中对原患疾病影响均不明显,ADR的累及器官主要体现在皮肤及附件。结论需要加强头孢硫脒的用法宣传和用药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ADR。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于临床应用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由于接受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服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结果12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72例为男性,相应占比60.0%,48例为女性,相应占比40.0%;97例为静脉给药方式,相应占比80.83%,23例为口服给药,相应占比为19.17%,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大,而加替沙星最低,且不良反应主要发生部位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及其相关附件等,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且因患者性别、给药方式以及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因而临床上应针对患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类型及给药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腹部切口愈合状态不良患者在应用湿性愈合敷料基础上开展护理处置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切实提升针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治疗护理水平提供经验借鉴。方法择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26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愈合敷料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处置,研究组患者在应用湿性愈合敷料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处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实现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实现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在应用湿愈合性敷料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处置,相较在应用常规愈合敷料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处置,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产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2016年5月11日—2017年5月11日),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对药物的名称与给药方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50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后,静脉给药的方式最高,占据百分比为80.00%,明显高于口服给药方式,P<0.05,其中加替沙星造成的不良反应最高,P<0.05;5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轻度患者41例,中度患者6例,重度患者3例,其中治愈49例,占比为98.00%,死亡1例,占比为2.00%,1例死亡患者是由于加替沙星导致的。结论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效果较为显著,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减少给药不良反应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献血在我国现代人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人们为了救死扶伤,出于公益的目的,会不定期的去血站或者流动采血车进行献血。常见的献血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单采血小板进行献血时会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着重对这些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践经验来探究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从而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对策,进行预防。方法选择在承德市中心血站从2017年7月—2017年12月进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计有180例,分析其在实际献血完成之后的反应和引起这些反应出现的因素,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不良反应的避免和治疗。结果;在进行研究的180位献血者中,出现一定献血反应的有40例,占总体人数的22.21%。通过对这些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和身体机能进行总结研究,能够发现献血反应的出现和献血者的年龄、血型、生活所在地等因素是没有关系的,而和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和是否空腹献血具有不可避免的关系。结论在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的时候,先必须要对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和身体机能进行评估,对其指标进行严格的管控,从而挑选出合格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这些献血者都具备体重合格、身体素质较强、还具有相同的献血经历等条件。除此以外,在进行采血之前,对献血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消除其紧张的心理,并提供餐饮服务,这也将有利于落实相关的采血和护理工作,从而有效降低了献血反应发生的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溃疡病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溃疡病消化不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10mg/d,餐后口服,1次/d)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10mg/d,餐后口服,1次/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嗳气、胃部灼烧感和上腹痛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溃疡病消化不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