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三十年研究结果表明,丰富的海洋生物存在大量具有结构多样性和新颖性的代谢产物,并表现出显著的生物活性,这是陆地生物无可比拟的,也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海洋生物资源是一个潜在巨大的新药来源的宝库已成为一种共识。多年来重大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病、艾滋病和神经疾病等的蔓延,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急待研发一批高效低毒的特效药物。从天然资源中寻找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仍然是发现新药先导化合物的主要途径。故加强从天然药用资源中发现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研究,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简介:目的:探讨痛泻要方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过滤空气皮下注射和1%角叉菜胶囊内注射制备大鼠背部气囊炎症模型预防性灌胃用药,用放免法检测炎性渗出液中IL-6和PGE2,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渗出液中NO,用化学发光法分析药物血清对多形核白细胞(PMN)活性的影响。用MTT染色法分析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的增殖情况。结果:痛泻要方和氢化可的松均能显著降低大鼠气囊炎症渗出液中IL-6水平,降低大鼠气囊炎症渗出液中NO含量。痛泻要方药物血清、10^-4-10^-6mol/L芍药苷能显著降低PMN的活性,且10^-4mol/L芍药苷的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当,痛泻要方药物血清对PMN活性的影响明显强于正常大鼠血清。痛泻要方药物血清和正常大鼠血清皆能明显促进IELs增殖。结论:痛泻要方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降低炎症渗出液中IL-6、NO水平,抑制PMN活性,促进肠道IELs的增殖。
简介:目的:研究太白贝母的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实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实验、小鼠气管段酚红实验、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升高实验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的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结果: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的起效剂量分别为4g/kg和0.32g/kg,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的有效剂量范围分别为4g/kg~20g/kg和0.32g/kg~1.6g/kg。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能明显抑制氨水所致小鼠咳嗽,能明显延长枸橼酸致豚鼠咳嗽的潜伏期并减少咳嗽次数,能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量,能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升高,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结论: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取有明显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其效果与川贝母无明显差异。
简介:目的:研究珠子参开花习性,传粉方式及探索提高结实率的方法。方法:在珠子参开花期定株观察记录其开花习性;通过4种不同人工授粉处理确定珠子参的传粉方式;采用叶面施肥、喷施微量元素硼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法,探索提高珠子参的结实率。结果:珠子参其开花习性与同属植物人参、西洋参、三七相似;其传粉方式为常异花授粉植物;分别喷施0.5%的KH2PO4溶液,0.1%和0.25%的硼砂水溶液,50mg·L^-1和100mg·L^-1的赤霉素溶液、20mg·L^-1的6-苄胺腺嘌呤溶液,可使珠子参的开花结实率分别提高15.76%、15.46%、16.97%、14.67%、14.32%及10.0%。结论:该研究为珠子参规范化栽培及良种繁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简介:0.02、0.04、0.06mmolASI和0.008、0.016、0.024mmolSK可对抗远志皂苷的溶血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12.5mg/kgASI及6mg/kgSK,ig每日二次,连续5天,可对抗CCl4所致死亡。12.5、25mg/kg×dASI,6、12mg/kg×dSK,ig持续14~16天,可引起昆明种小鼠或C57BL/6小鼠的红细胞内超化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12.0mg/kg×dSK、25mg/kg×dASI持续4天,可使昆明种小鼠或C57小鼠的肝内MDA含量明显下降,GSH含量明显上升。以上结果提示黄芪苷具有抗生物氧化性质,这不仅可能有助于解释黄芪苷对抗CCl4的毒性作用和远志皂苷的溶血作用,这一基本生化机制,也有助于阐明中医应用黄芪异病同治的原理。
简介:目的:研究莪术油软胶囊的抗病毒作用.方法:用MDCK和Hela细胞分别测定流感病毒A3及腺病毒7型毒力(TCID50)以及药物对各细胞的毒性;采用细胞病变(CPE)抑制法来测定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莪术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A3及腺病毒7型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0008ml/ml和0.0004ml/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5和30.莪术油软胶囊160、80和40mg/kg灌胃,对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株)和合胞病毒(RSV)引起的小鼠肺炎,能明显降低肺指数,降低死亡率.结论:莪术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A3及腺病毒7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