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当中,滑动加压髋螺钉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接受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研究组则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且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较好,相关数据对比后意义明显( P< 0.05)。结论: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生率约为3.5%1,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属关节囊外骨折。患者常因跌倒时股骨在过度外展或内收位,或直接撞击大转子而引起不同类型的骨折。按股骨距的完整性,可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类。按骨折线的方向,又可分为两型骨折线自外上至内下方的I型,自外下至内上方的II型。I型的一度和二度属稳定类,三度和四度属不稳定类,II型全属不稳定类。按骨折部位,还可分为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2,由于股骨粗隆部位的血液供应丰富,无论何种类型的骨折,均极少不愈合,即使不处理亦可以愈合,主要问题是常遗留髋内翻、下肢外旋、短缩畸形以及死亡率高。而此类骨折多为老年人,大多不能耐受长时间的卧床牵引,因此,良好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往往能收到很好的疗效,也大大降低伤后死亡率。笔者所在的科室自2003年7月—2013年11月共收治了31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并对其中的23例施行切开复位130°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术。结果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用小针刀顺筋滑动推切法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7例89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门诊患者行小针刀治疗,治疗2次后统计疗效,术后6月随访,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1次治愈80指,治愈率89.9%,2次治愈率100%;半年后随访无复发、无后遗症发生。结论小针刀顺筋滑动推切法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副作用少,疗效好。
简介:目的了解杭州市上城区主要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探讨应用为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预测其发病趋势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应用SPSS20.0对2007-2016年杭州市上城区主要肠道传染病月发病数据建立ARIMA模型,以2017年1~12月的数据进行模型的验证,并外推2018年的发病趋势。结果2007-2016年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细菌性痢疾的预测模型为ARIMA(1,1,1)(1,1,0)12,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预测模型为ARIMA(2,0,2)(1,1,1)12,拟合效果均较好。2018年杭州市上城区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有下降的趋势,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有上升的趋势,但幅度不大。结论ARIMA模型对杭州市上城区主要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趋势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提供科学的防控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型双面导热板和“S”型加热袋构成的间接式液体恒温加热装置,解决透析设备中透析液的恒温处理技术问题。方法:分析国外品牌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中的弊端和隐患,采用正温度系数(PTC)加热膜、双面导热板和液袋的“S”型流道,利用热能传导原理实现加热;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实现高精度非接触式检测管路内液体温度的方法,设计出红外测温传感器结构、测量电路以及加热控制电路等。结果:提高热传递效率并减小系统热惯性,加热过程和恒温过程稳定时间短,加热装置出口温度的恒温误差可稳定在±0.5℃以内。结论:临床应用表明,本加热装置具有精度高、安全可靠的明显优势,对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消除多种并发症,提高血液净化治疗效果具有重大作用。【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净化;红外温度传感器;加热;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提升临床中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例腹部肿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主要患有胃癌、肝癌、胰腺癌等,均符合入组标准,并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使用锥形束CT计算放射治疗的误差情况。结果:在进行精确度检查的观察中,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和前后方向(z)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情况,其中前后方向(z)的误差较大,头脚方向(y)次之,左右方向(x)误差最小。结论:通过在提升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临床中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价值,可对临床疗效的提升提供重要帮助。
简介:目的:对一款新型微量注药泵的流速进行质量控制检测,通过与微量注射泵的对比分析,研究其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使用专业的Fluke输液设备分析仪以及指定的输液管路对某品牌注药泵和注射泵的流速精度和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从注药泵和注射泵流速误差比较中发现,流速为1ml/h时,注药泵流速误差范围较注射泵偏大;流速为25ml/h和50ml/h时,两者流速误差基本相当;注药泵的流速随着检测时间趋向于稳定,流速稳定后,检测时间越长,总体误差越小;在第15min时,检测数据符合国家相关检测标准。结论:该微量注药泵结合了输液泵和注射泵的特点,稳定性和准确性均能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能够满足临床科室的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