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今天所有关于艺术的争论,已十分突出地指向一个焦点:对艺术精神与艺术语言两者关系的把握。康德指出:“心灵的一切机能或能力可以归结为下列三种,它们不能从一个共同的基础再作进一步的引伸了,这三种就是:认识机能,愉快及不愉快的情感和欲求的机能。”——这段话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人格在理论上的一次完整概括,并且进一步成为艺术精神内在机制和结构的初步把握。
简介:最近拜读了张义宾先生的(2003年6月出版),感到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简介:《嘎茫莽道时嘉》,又名《侗族远祖歌》,是一部综合性反映侗族历史的民间史诗。作为侗族远古历史映射在我们面前的投影,它蕴含着侗族祖先流传下来的记忆碎片,并且勾勒出远古时期侗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对于人类的起源,《嘎茫莽道时嘉》丰富多彩地呈现出人类诞生、成长、发展、毁灭以及再次成长发展的历程。它包含的人类起源形式并非是单一化的,而是多方面的融合,这也是其他民间史诗所没有的,并且蕴含着多彩而深沉的民族文化精神。
简介:原创现代蒙古舞剧《蓝·印》将蒙古舞、现代舞、萨满舞三个舞种有机融合,是蒙古舞剧的成功探索和创新。舞剧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丰富的舞蹈语汇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思索空间。
简介:米家山水以“云山”创格,其潇湘图式亦极为独特和关键。本文以米友仁现存“潇湘图”作品为对象,以“云山’’图式为出发点,考察“云山”与“潇湘”的关系。同时,在肯定米氏绘画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尝试从美学角度评定“云山潇湘”的独特价值。并进一步认为,“米氏潇湘”的意义不仅在其“笔墨逸趣”,更在其展现了一个典型的“文人世界”。这个“文人世界”的构成既包括“潇湘”本身的内在意涵,更包括以“非宗教信仰下的佛道思想”为代表的精神意趣。
简介:酝酿了很久的、由文化部牵头召开的“全国美术工作会议”终于在2013年落下帷幕。据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文化部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美术工作会议。社会关注美术,说明美术在当下已成为人们不能忽视的精神属地;政府抓美术,既要推动国家美术的整体形象建设,也要让美术更多地惠及百姓。不论怎样,美术都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社会关注度的文化领域。
简介:五、庞大浩瀚的宇宙结构体系。围绕岗仁波钦,藏传佛教营造了一个十分庞大,而又完整近于缜密的宇宙结构及其神灵信仰体系。
简介:李晓柱1963年生,河北任丘人。中国国家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蒙协会会员、中网写意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骋教授。中国画作品十幅分别入选笫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其中《欢乐的果园》人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边陲白杨》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镝奖。作品多次参加各类学术邀请鼹,并出版多部画集。
简介:“场所精神”原是古罗马文学中的一种观念,即任何“独立”存在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守护神。舒尔茨认为。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是生活发生的地方,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它由人、动物、花鸟、树木、水、城市、街道、住宅、门窗及家具等组成,包括日月星辰、黑夜白昼、四季与感觉。
简介:《图像学研究》一书通过对图像的讨论,不仅实现了对这些图像的图像学解读,也使得这些解读成为一种“图像”,勾勒出人存在的种种状态,用以书写作者心中对于人的基本认知,暗喻着关于人的价值与人的界限的讨论。此书可视作潘诺夫斯基利用学术研究,传达心中对人文精神之理解的作品。
简介:乔治·莫兰迪与克里斯托弗·伊沃雷这两位艺术家,在木木美术馆内产生跨时空的交流。他们的作品创作于不同时代不同地理位置,他们却有着相似的哲学精神和绘画语言。本文通过物体是描绘对象作品回归语言本身、形式相似性、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延展这三个方面对他们的绘画语言进行比较。
简介:赵氏孤儿故事在京剧舞台上的演绎,大致可归为两类:一是《八义图》系统,二是晚出的《赵氏孤儿》。《八义图》充分展现了不同境遇之下义士群体的自由意志与道德精神,而《赵氏孤儿》着意突出作为“中心角色”的程婴形象,从“一人一境”变为“多人一境”,巧妙地实现了义士群体与程婴形象的互动,为义士精神的呈现提供了新的叙事格局。
简介:希腊瓶画艺术,除了具备“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这一传统理解的艺术精神与风貌之外,还蕴含着一种活泼泼的“悦动”性情感因素,而且这份“悦动”感贯穿于希腊不同历史时期的瓶画艺术风格之中,同时又有着不同程度和形式的显现。这样,我们对希腊的艺术精神又多了一个方面的认识,进而反思现当代的艺术精神——这颗“悦动”之心却又显得是那样的稀缺与可贵。
简介:湘剧有没有"流派"艺术?我的恩师彭俐侬,在她40多年的舞台实践中,就创造了质朴端庄的"彭派"艺术,不仅为省内业内外人士所认同,在全国亦有相当的知名度。彭老师的演唱水平很高,她有一幅得天独厚的嗓子,无论高腔、弹腔,出自她口,音质醇厚,音色清新,既朴实无华,却又十分动听。如《琵琶上路》中,"赵氏女,离故乡"一段近60句的【清江引】放流,在无伴奏情况下,她把唱和板式结合,一气呵成,每一个字都很清晰地送到观众的耳际,牵动人心,真是声情并茂。每次唱完观众都报以满堂彩。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写实精神"对近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启示,这种严谨与格物致知的写实精神将画家的人格、情操和精神等进一步融入到对客观物象的形似描绘之中,并强调对自然形态的提炼、改造与超越。它包含了自然美、师造化、写实与形似、写实与传神等多方面的因素。
简介:当代科学技术长足发展,互联网使得全球经济关联、文化趋同,相对时间内空间距离得到缩短,发展的速度变得惊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比任何一个时代都频繁,中国文化已经被融入世界进程中,本土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迁,审美化泛化成为当下最为关注的焦点。对于当代艺术设计来说,回过头来再认识工匠精神中至善至美的造物观,从匠人精神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当下的设计与文化、艺术与生活,反思物与人、技与艺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简介: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Ⅱ·黑暗森林》提出的主要问题是未来宇宙各文明间关系的问题。小说通过四个“面壁者”的故事,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宇宙关系的图景。这些图景背后隐藏着他们不同的生命哲学,不同的生命哲学决定了人物不同的命运。
简介:万籁鸣先生60年代指导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已经和广大观众见面近半个世纪了。半个世纪以来,这部影片一直是国产动画电影在世界动画舞台上获奖最多影响最大的,同时也是中国动画和动画制作人值得骄傲和
简介:考察徐则臣的长篇小说《新北京Ⅰ:天上人间》,可以发现一群没有身份或缺乏身份认同的“城市异乡者”的精神历程:始于扎根的都市想象,历经悬浮的身体迷失,终至飞翔的欲望宿命。这种精神模式自然成为“城市异乡者”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交战中无法逾越的精神寓言。
简介:当代中国艺术中的宗教精神体现出三种形态及其相应的可能性:其一是对中国传统“审美代宗教”的创造性转换,体现为新的修身或修性的方式,这些艺术家并没有某种明确的佛教和禅家身份,但是通过修禅一般的劳作,把创作的生活和虚无感结合起来,以新的工作或者工夫的方式来做艺术品,体现出一种经过转换的新的平淡意境。其二是中国的基督教艺术,这是少数基督徒艺术家自觉以基督教信仰为理念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现代艺术精神与现代艺术语言——兼论现代艺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语境中的传统美学精神——评《中国古代气论文艺观》
起源神话的民族文化精神——以史诗《嘎茫莽道时嘉》为例
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的完美交融——观原创现代蒙古舞剧《蓝·印》
文人画的精神意趣——以“米氏云山”下的“潇湘”绘画为例
2013年中国美术凸显的本土文化立场与本体审美精神
东方精神的一个神圣巅峰——岗仁波钦人文成像扫描(下)
厚土上的精神狂欢节——李晓柱与中国画新传统探索
景观设计视野中的场所精神—感悟托马斯·丘奇的“加州花园”设计
人文精神的图景——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的一种解读
形而上艺术中的美学精神对话——莫兰迪与伊沃雷绘画语言比较
义士形象及其道德精神——从文化传统看赵氏孤儿故事在京剧中的呈现
宁静中的“悦动”透过希腊瓶画管窥希腊艺术精神的另一面
继承彭俐侬精神 弘扬“彭派”艺术——纪念恩师彭俐侬85周年诞辰
宋代工笔花鸟画之“写实精神”对近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大匠师的至善经验与技术——从工匠精神到日常生活审美化初探
走出宇宙“黑暗森林”的精神火炬——刘慈欣的《三体Ⅱ·黑暗森林》中罗辑形象的启示
动画创作民族形式之风的巅峰之作——谈动画电影《大闹天宫》的传统美学精神
扎根、悬浮与飞翔:“城市异乡者”的精神寓言——论徐则臣《新北京Ⅰ:天上人间》
修性·基督化·自由感:当代中国艺术宗教精神的三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