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近来“西安当代艺术”有些声响,先是有一场“城墙之外:2017西安当代艺术展”开幕,接着是一场“构成呼应关系”“打破围墙”的“西安2017当代艺术研讨会”举行,颇有媒体推介稿里说的“惊艳”“又一当代大事件”“必将载入西安当代艺术的史册”“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篇章”“西安业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阵地”的意味。整出这些声响的带头人之一是彭德先生,有趣,他却是一个“客居西安”的批评家。彭德先生也给我转来了研讨会邀请,我以为论坛是要围绕着“西安当代艺术”讨论的,自己没有近距离观察过西安当代艺术.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城墙 艺术研讨会 呼应关系 艺术发展 “惊艳”
  • 简介: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入手,将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融入室内空间,穿越时空,在高层次上体现东方神韵的美,使其呈现出具有苏州园林的情调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装饰风格,让空间兼具时代感和传统文化气息。

  • 标签: 主题酒店 东方酷 新中式
  • 简介:常常有人感慨,当代的文学批评江河日下,大部分批评已沦为出版市场的附庸,还有一部分是自说自话,固步自封。甚至有人直言,文学批评已死。当下的文学批评到底有几副面孔、几种范式?或许大家都能说出一二。从内部形式看,主要有理性批评和感性批评两种,从外部形式看,

  • 标签: 文学批评 诗性 出版市场 内部形式 感性批评 附庸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军旅小说呈现出一种重建“父性文化”及精神秩序的诗性冲动。对“父亲”的书写实质上是一种面向当下精神状况的历史性沉入。“父性文化”的重建是一个拾掇起被时代击碎的文化残片进行重新整合、模塑并加以价值确认的过程,它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寻找、皈依、认同以及再造主导型权威文化的努力。然而,有效的权威文化应该是开放的体系和文化综合的产物,任何一种单一的文化都不足以支撑起民族的精神大厦,这是作者和读者们需要认真反思的一个问题。

  • 标签: 军旅小说 诗性 皈依 寻找 文化综合 精神
  • 简介:明清时期的建与毁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有550多年历史。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面对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城台高十余米,城台涂朱,辟五券门,中门为皇帝出入,其它四门亦按官品等级规定出入;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 标签: 天安门 历史 重建 明代 清代 "承天门"
  • 简介:文化转型带来了音乐批评的"叙事危机",但文化转型时期的"对话主义"也为音乐批评的重建带来契机.中国新音乐批评值得反思,更需要重建.中国新音乐批评应是一种建立在音乐分析基础上的音乐批评,进而是一种具有"话语分析"特征的文化批评,最终成为一种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实践活动.

  • 标签: 音乐批评 新音乐 音乐分析 文化转型 时期 叙事
  • 简介:恐怕只要稍微敏感一些的读者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下的文学批评已经越来越丧失了它最初的激情,越来越无法提出让人兴奋的话题。尽管当前批评家出版、发表论文的数量远远高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但就其在整个思想界和社会生活中所占的位置及所发挥的作用而言,却已经大大地下降了。如果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参与了那个时代思想的构成和人的精神面貌的塑造的话,

  • 标签: 文学批评 现实维度 发表论文 社会生活 精神面貌 80年代
  • 简介:艺术批评是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包括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思潮和流派等)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规模引进西方的哲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文艺理论,为艺术批评在方法论上奠定了新的基础。相比之下,

  • 标签: 批评理论 当代艺术 危机 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 批评标准
  • 简介:《叶落大地》以一段被遮蔽和遗忘的历史来建构故事,重新挖掘历史背后所蕴藏的文化与生命的因子,历史叙事具有边缘化、个人化的特点。小说将作家的历史和艺术想象与特殊族群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重组、再造,共同构成了文本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小说精心塑造了各类的人物形象,构造了一个丰富的民间人物画廊,其中洋溢着蓬勃的自由生命意志。

  • 标签: 叶落大地 民间 历史 经验 生命
  • 简介: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可以视为对现代性的不断认同与追寻,在这个过程中,书法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20世纪末,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书法家逐渐职业化,艺术市场愈益发达,职业书法艺术出现了过度艺术化的现象。在学院化、西方化、市场化的多重语境中,职业书法家重视西方现代观念,有时盲从于艺术市场,形成了当代“作为艺术的书法”与传统“作为文化的书法”发展道路的分歧。职业书法的过度“艺术化”,使得书法家主体情感的宣泄受阻,传统文化精神支撑乏力,这种书法创作“去人性化”的状态成为当代中国书法的主要症结,并直接影响了学院书法专业教育。学院书法教育的课程设置多与艺术的专业化有关,造成书法与文学、历史等专业课程隔离,影响了书法文化发展的未来,造成了书法文化精神一定程度上的断裂。如果要重建当代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我们应该通过适度的“去艺术化”,提倡心手达情的笔墨书写,再度“人性化”,发现书法之美与我们自身生活的关联,张扬书法家的主体意识与情感,实现书法创作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建构“作为文化的书法”,重建当代书法精神。

  • 标签: 当代书法 艺术化 精神重建 社会文化发展 中国现代化进程 20世纪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旋律片、娱乐片(商业片)、探索片(艺术片)的划分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断裂:一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发家致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个人奋斗等新的意识形态表述,另一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需要小心维护旧有的意识形态窠臼。这种意识形态的“双轨制”使得主流价值观的建构经常陷入悖论,正如2000年因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热播而掀起的“保尔·柯察金和比尔·盖茨谁是英雄”的讨论。这种争论本身呈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双重面孔:一个是前苏联时期的无产阶级道德典范,是大公无私、为革命/集体/国家牺牲和奉献终生的共产主义战士,

  • 标签: 主流意识形态 男性形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项基本原则 共产主义战士 主流价值观
  • 简介:秦腔版的《王贵与李香香》的成功再次证明了红色经典和传统戏曲这两大文化资源在当代文化价值建构中的重要作用。经典作品提供的是精神和气质,传统戏曲更是当代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宝库……

  • 标签: 现代戏 《王贵与李香香》 红色经典
  • 简介: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分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多种多样(如图),其中既有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所实施的固态保护,也有通过保护民间艺人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的活态保护。总体来说,健全法律机制是非遗保护的制度保障;加强非遗宣传教育是保护非遗的一种有效途径;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模式 灾后重建 羌族 北川 路径分析
  • 简介:漆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其现代创作和教学是漆艺术学科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本人从中国美术学院漆艺学科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漆的语汇、语法与语境"的重建,希望能推动现代漆艺术的再度复兴。

  • 标签: 漆艺术 教学 漆工艺 漆文化
  • 简介:2016年以来,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后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新主流电影的悄然崛起,新电影力量的异军突起,商业类型片在持续完善提升品质,艺术电影在艺术探索中对现实问题进行了及时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在后全球化时代,为了反对和抵制长期以来美国的文化霸权和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入侵,作为民族电影的中国电影在文化、艺术和产业形态的全面勃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后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要获得良性可持续发展,就要进行系统性的价值重构和体系重建。中国电影要在文化生态、作者观念、观众素养和评价评论等方面进行电影文化共同体重构,进而凸显电影作品的精神价值、民族文化和影像技艺,以促进中国电影的持续繁荣发展。

  • 标签: 后全球化时代 文化传播 文化共同体 空间建构
  • 简介: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它所肩负的伟大使命,就是要进一步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方向、路线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生态价值观 戏剧创作 艺术事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成立15周年。30年来,中国画事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成就巨大。在广大中国画艺术家们的支持下,中国画艺委会

  • 标签: 中国画学术 举办中国画 四川地震
  • 简介:由科技理性构建的现代世界充满复制的符码和信息,千变万化正让位于千篇一律,艺术的独一无二性和身份性也受到冲击。在物质发达的世界里,人类的精神没有日益强大,而是愈见萎缩,从大屠杀到艾滋病,从悲惨的自杀到沉浸消费主义等等,成为人类精神疯狂与赢弱的显著体现。这个只有广度没有深度,只有宽度没有高度的世界,就是一个精神贫困的世界。在这个飘渺无依的世界里,艺术的命运如何,人类的精神家园谁来守护?

  • 标签: 精神家园 艺术 当代文艺 精神性 批评家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