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艳霞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1-1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
  • 机构:〔摘要〕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有效解决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现存的困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 简介:本文简述了运用网络环境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意义。并以虚拟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提供形象信息,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拓展多彩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这三个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论证。

  • 标签: 信息技术 网络资源 整合 自主探究能力
  • 简介:情境创设已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经过有效设计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达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还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导入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 标签: 〔〕情境创设标签以生为本情境导出
  • 简介: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同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个论断一方面揭示了人类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给我们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发现、研究、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充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学生允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呢?

  • 标签: 教学情境 课堂学习 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 问题情境 教学工作
  • 简介:俗语说:“学问,学问,学习贵在有问。”要想长进学识与能力,必须多问善问,“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创设让学生“悱”“发”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越学问题越多,探求欲望越强烈,这才是理想的课程环境。可是,长期以来,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被曲解、简单,只注意了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而忽略了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没有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注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标签: 问题情境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 初中
  • 简介:《新课程标准》强调实施新时期生物教学,应舍弃传统生物教学中片面强调培养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观点,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当学生被设计的课堂情境所感染,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教学情境如何,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此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教学艺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 标签: 学习情境 情境设计 探索感
  • 简介:摘要情境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与学生生活相近、并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学问题。它是一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的外部诱因。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又能唤起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无形动力。创设教学情境,是要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的探究与学习之中。

  • 标签: 问题情境思维情境情感情境多媒体情境
  • 作者: 王桂荣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1-1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
  • 机构:〔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考虑到小学品德课的特殊性,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道德认识,那么思想品德课将会失去活力,将无法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要营造一个多变的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创设小学品德课情境的具体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学习者在远程教学平台中遗留的大量数据,体现了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知识建构过程。但由于远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精力有限、学习过程缺乏监管等,导致这些数据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文章选取某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学平台中存储的网络学习行为数据,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出学习风格、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之间隐含的内在规律,并转换为有利于教学决策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知识,以帮助不同风格的学习者改善自身学习行为,同时便于教师在不同类型的远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学习者的风格差异完善教学过程。

  • 标签: 网络学习行为 学习风格 学习成绩 关联规则
  • 简介: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总结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表情,由此可见,语言因素传递的信息是丰富而有效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准确、恰当、适时、自然地运用语言教学行为,可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大交流的信息量,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形式及其运用。

  • 标签: 小学 教师 教学方法 非语言行为 课堂氛围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鲍淑丽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1-2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无论养成哪种好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及时巩固和反复的训练,让“他律”变成“自律”,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拥有一个好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作者: 黄芳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
  • 机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一旦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但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人并不是单纯地受理性支配,还要受自己思维和行为惯性的制约。因此,学前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