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市场经济是个好东西,但随之而来,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掩盖着的失业现象.以研究、报道新情况新问题为己任的新闻媒体,怎样报道过去讳莫如深的失业问题,以及如何为失业者构筑“再就业工程”添砖加瓦,显然是可以各自大显身手的.在此,笔者要推荐其中一篇上佳好新闻,相信它对我们摒弃日见陈旧的报道模式,拓展新的报道思路,会颇有启迪作用的.这篇发表于1995年5月30日《市场指南报》头版头条的新闻是:《市场指南报与武汉劳务市场率先担道义(肩题)失业者:我们热忱帮您找岗位(主题)自本期起,本报将常年免费陆续刊登有一技之长、素质尚好的失业者求职信息(副题)》.为叙述方便,以下将这篇报道简称为《找岗位》.笔者以为,这篇报道,从构思、写作到实施,无不充分体现了非常难能可贵的据实、唯实、求实的风格,而且真正发挥了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作用.
简介:上世纪70年代,新密下王村来了一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家全在郑州,说是接受农村再教育。那时农村比较贫穷,郑州对大家来说是个极其陌生的城市,全村两千余人,去过郑州的成年人寥寥无几,更别说小孩子了。"那里一定路很宽,车很多,灯火通明,格外热闹吧!"有时我心里使劲想郑州的模样。对郑州的向往,让我觉得来自那里的知青充满了神秘感。上初中的哥哥告诉我,他们和知青去乡里开大会,半路上两个学生被喝醉的三个混子暴打,一个知青冲上去,几招猴拳就将混混打得跪地求饶。还听说这些知青多才多艺,拉二胡、吹笛子、唱歌都十分了得,田间地头,也经常听到知青美妙的歌声,调动了大家干活的积极性。还有人说,一位女知青和村里帅气的男老师谈起了恋爱。总之,那些年知青们的故事,成了村头巷尾大家谈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