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风湿科收治的PM/DM患者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及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营养状况、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2,P>0.05),护理后观察组营养状况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089,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946,P<0.05),观察组误吸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9.38%、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8%、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51,4.267;均P<0.05)。结论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早发现吞咽功能障碍,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预防营养不良,降低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评估中型颅脑创伤(mTBI)患者神经功能恶化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8例mTBI患者的临床资料。88例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10.3±1.1)分(9~12分),每8小时重新评估1次,GCS下降≥2分或病情发展需立即处置定义为神经功能恶化。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TCD监测颅内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独立危险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88例患者中,40例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另48例未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GCS、CT分级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搏动指数(PI)、舒张期血流速度(FVd)、收缩期血流速度(FVs)、平均流速(FVm)]可能为mTBI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Vd(OR=0.873,95% CI:0.816~0.921,P<0.001)、FVs(OR=1.061,95% CI:1.026~1.104,P=0.001)及PI(OR=80.700,95% CI:1.600~716.200,P<0.001)为影响mTBI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ROC可见诊断效能最高的是PI(AUC=0.869),其次为FVd(AUC=0.827);最佳截断值为PI>1.22,FVd<35.8 cm/s。结论初步推断作为无创、可重复、床旁监测手段,TCD监测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有效预警中型mTBI患者发生的神经功能恶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C肽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随病程变化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 570例,男970例,女600例,年龄12~88(58±12)岁,糖尿病病程3 d至34(8.3±7.2)年。将患者按照病程进行分组,分别为糖尿病病程≤1年组340例,1年<病程≤5年组325例,5年<病程≤15年组650例,病程>15年组255例。采用ANOVA法比较不同病程患者组间的C肽释放指数(CRI)水平。在病程分组基础上,再分别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25羟维生素D[25(OH)D]中位数进行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亚组间的CRI水平。采用Pearson法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CRI主要相关因素。结果病程、HbA1c和25(OH)D是T2DM患者CRI的主要相关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3.108、-17.247和0.326,P均<0.01。胰岛功能随病程延长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在病程早期(病程≤5年),随病程增加胰岛功能缓慢下降;随着病程进一步延长,胰岛功能以每年约2%的幅度持续下降;这种下降趋势至病程22年后出现减弱,患者的胰岛功能再次趋向缓慢下降。HbA1c的中位数为8.7%,将患者分为HbA1c<8.7%和HbA1c≥8.7%亚组;25(OH)D中位数为45.7 nmol/L,据此分为25(OH)D<45.7 nmol/L和25(OH)D≥45.7 nmol/L亚组。HbA1c<8.7%亚组CRI均明显高于HbA1c≥8.7%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5(OH)D分组后不同亚组间C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随病程延长呈现先缓慢再加速再缓慢的下降趋势,患者CRI水平与多个因素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供者血液中新型生物标物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的关系,及其预测DGF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进行肾移植术的受者进行观察和评估,收集获取供者器官前12 h内的血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供者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肾脏损伤因子-1(KIM-1)、白细胞介素18(IL-18)等4个新型标志物。将受者按照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和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EGF)组,分别计算两组供者4种新生物标志物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阳性界值,计算供者血液新型标志物预测DGF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70例受者,术后发生DGF(DGF组)8例,DGF总体发生率为11.43 %。DGF组供者血NGAL浓度为(521.01±132.84)ng/ml,EGF组为(299.99±100.03)ng/ml(P<0.001),当NGAL浓度>425.15 ng/ml时,其预测DGF的敏感度为87.5 %,特异性为90.3 %,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DGF组供者血IL-18浓度为(14.10±12.36)ng/ml,EGF组为(4.61±1.83)ng/ml(P=0.0475),当IL-18浓度>5.345 ng/ml时,其预测DGF的敏感度为100 %,特异性为64.5 %,AUC为0.914。两组供者间血L-FABP、血KIM-1均无明显差异。而供者血肌酐诊断DGF的敏感度为62.5 %,特异性为75.8 %,AUC为0.692。结论供者血NGAL和IL-18浓度的升高用于预测肾移植术后DGF优于供者血肌酐水平,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的分层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7.98±5.48)岁;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68.05±5.15)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的分层干预。比较两组临床康复效果、吞咽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5,P<0.05)。干预前,两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Burke吞咽障碍筛查量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分别为(1.83±0.30)分、(23.31±1.8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4±0.45)分、(27.76±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3/50),显著低于对照组22.0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的分层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提高其临床康复效果,增强吞咽功能,并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能量CT碘定量参数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灌注及肝功能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28例作为肝硬化组,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行双能量CT增强扫描。比较两组肝脏灌注参数[门静脉血流碘含量(PVIC)、肝动脉供血比重碘分数(AIF)、门静脉期肝实质碘浓度(Ip)、动脉期肝实质碘浓度(Ia)]、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参数峰值(PV)、正性增强积分(PEI)、信号增强率(SER)]和肝硬化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肝脏灌注参数、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Child-Pugh分级和肝脏灌注参数、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PVIC、Ip低于健康对照组,AIF、Ia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PV、PEI、SER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中,Child-Pugh C级患者PVIC、Ip低于A、B级患者,AIF、Ia高于A、B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C级患者PV、PEI、SER低于A、B级患者(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与PVIC(r=-0.516)、Ip(r=-0.534)、PV(r=-0.671)、PEI(r=-0.582)、SER(r=-0.635)呈负相关(P<0.05),与AIF(r=0.725)、Ia(r=0.649)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肝脏灌注参数会出现异常表达,并与Child-Pugh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双能量CT碘定量参数可为临床评估肝功能储备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术后的肛门直肠功能目前仍未得到认可,主要的质疑来源于经肛操作平台对肛门的潜在损伤。本文通过对参与TaLaR研究中30例患者随访结果的分析,来探讨taTME术后的肛门直肠功能,重点评价目前最常用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在随访应用中存在的临床问题。从随访数据结果上看,taTME组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组患者的总LARS评分以及单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从临床表现上来说,短期内taTME的功能结果并不如laTME,最大的问题表现为排空障碍。然而,这些差异在LARS评分上却均未得到证实。这一方面是问卷本身的针对性并不强,缺乏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是问卷随访的过程中面临着太多影响结果的干扰因素,很难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真实状态。所以,只通过LARS评分来肯定taTME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说服力并不强,这可能需要更多的客观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复发期、缓解期类淋巴系统功能改变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1例RRMS患者,其中复发期患者16例(复发期RRMS组),缓解期患者25例(缓解期RRMS组)。另外招募本院同期于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对照者29例(正常对照组)。回顾性收集3组受试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并计算沿血管周围间隙(ALPS)指数,比较3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和ALPS指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RRMS患者ALPS指数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缓解期RRMS组比较,复发期RRMS组患者的扩展残疾量表(EDSS)评分、修正的疲劳影响尺度(MFIS)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左脑、右脑ALPS指数均高于复发期RRMS组、缓解期RR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期RRMS组患者左脑ALPS指数与病程、EDS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536,P=0.032;r=-0.573,P=0.020)。结论RRMS患者存在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类淋巴系统功能异常可能是复发期RRMS患者临床功能障碍的潜在病理基础。
简介:摘要近年来以基因治疗为代表的新兴精准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等过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罕见致盲性眼病带来了治疗的希望。虽然过去十年内IRD相关药物临床试验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但由于IRD存在基因及临床表型高度异质性,同时流行病学及疾病自然病程等研究有限,多数患者就诊时视觉功能损伤严重,传统视觉功能评价指标难以在上述研究中应用,导致此类临床试验缺乏公认的视觉功能评估及研究终点指标及评价方法,这对研究设计、有效性评价和临床实践应用等方面提出了重大挑战。目前针对IRD药物临床试验安全性及视觉功能等疗效终点指标及评价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规范化指导意见。因此,为了规范和统一IRD临床试验有效性评价及终点指标选择,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以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经过反复讨论,提出了我国IRD药物临床试验疗效终点及评价指标的共识性推荐意见,供临床医师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参考应用,旨在促进我国IRD临床试验及自然病程研究设计水平的提高和有效地评估疾病进展及干预疗效。相信随着医学科学和临床试验发展,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与更新。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在心脏矫正术后的心肺运动功能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21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的心脏矫正术后患儿13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纳入患儿分为双心室矫正组(75例)和单心室矫正组(61例)。根据病种复杂程度,将双心室矫正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简单CHD亚组(35例)和复杂CHD亚组(40例)。收集纳入患儿的CPET参数,包括最大摄氧量(VO2 max)、最大单位体重摄氧量(VO2/kg max)、无氧阈(AT)时单位体重摄氧量(VO2/kg@AT)、最大氧脉搏(O2/HR max)、心率储备(HRR)、最大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max)、变时性指数(CI)、运动峰值后1 min心率恢复(HRR at 1 min)、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单位体重氧摄取效率斜率(OUES/kg)及运动振荡通气(EOV)等。比较不同矫正术式患者的CPET参数,在双心室矫正组中进行亚组分析,比较简单CHD亚组和复杂CHD亚组患者的CPET参数;并将双心室矫正组患者的CPET参数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对CPET参数间相互关系进行识别。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6例CHD术后患儿,年龄(9.4±3.1)岁(范围6.2~16.0岁),男性84例(61.8%)。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CPET检查,无严重循环异常。与单心室矫正组比较,双心室矫正组患儿的VO2/kg max[(32.6±6.9)ml·kg-1·min-1比(23.5±5.9)ml·kg-1·min-1,P<0.001],O2/HR max[(7.24±2.93)ml/次比(6.35±2.17)ml/次,P=0.030],HRR at 1 min[(32.5±13.9)次/min比(26.3±12.5)次/min,P=0.036],OUES/kg(36.9±8.8比29.7±11.8,P=0.001)更高,VE/VCO2 slope(29.1±5.20比35.1±8.0,P<0.001),EOV发生率[32.0%(24/75)比57.4%(31/61),P=0.027]更低。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简单CHD亚组比较,复杂CHD亚组的VE/VCO2 slope、EOV发生率更高,VO2/kg max、O2/HR max、HRR at 1 min、OUES/kg更低(P均<0.05)。双心室矫正术后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参数较正常参考值差。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O2/kg@AT和VO2/kg max(r=0.86,P<0.001)、VO2/kg max和OUES/kg(r=0.63,P<0.001)、HRR和CI(r=0.91,P<0.001)、VE/VCO2 slope和PetCO2 max呈强相关(r=1.00,P<0.001)。结论单心室矫正术后患儿的运动心肺功能弱于双心室矫正术后者,双心室矫正术后患儿的运动耐量低于正常儿童。双心室矫正术后患儿中,复杂CHD患儿的运动耐量低于简单CHD患儿。CHD术后患儿接受CPET评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干预模式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胃癌术后患者138例,采用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9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肠胃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模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基于量化评估策略干预模式应用于胃癌术后患者护理中,可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其肠胃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早期评估脓毒症新生儿心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脓毒症新生儿及同期住院的一般感染患儿的相关资料。收集患儿临床、实验室、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和生存数据,比较脓毒症有心功能障碍和无心功能障碍及一般感染患儿各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新生儿心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T-proBNP对脓毒症新生儿心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112例脓毒症新生儿(心功能障碍49例、无心功能障碍63例)和67例一般感染患儿纳入分析。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组新生儿发病时间明显早于脓毒症无心功能障碍组和一般感染组〔h:52.9(0,180.3)比53.9(0,183.6)、81.0(45.6,202.4),均P<0.05〕。与一般感染组比较,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组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ALB比值、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升高,右室内径(RV)、Tei指数明显增加〔ALB(g/L):24.1±3.8比27.8±3.6,WBC(×109/L):12.7(3.7,18.9)比15.4(9.9,23.2),LVEF:0.626±0.123比0.700±0.021,NT-proBNP(ng/L):20 230.6(15 890.0,35 000.0)比7 324.5(2 426.5,13 890.0),hs-CRP/ALB:0.33(0.29,0.81)比0.06(0.00,0.21),PASP(mmHg,1 mmHg=0.133 kPa):52.25±14.12比41.07±27.73,RV(mm):10.74±2.42比8.55±1.41,Tei指数:0.52±0.03比0.30±0.04,均P<0.05〕;且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组NT-proBNP、Tei指数明显高于脓毒症无心功能障碍组〔NT-proBNP(ng/L):20 230.6(15 890.0,35 000.0)比13 057.6(8 946.0,35 000.0),Tei指数:0.52±0.03比0.39±0.02,均P<0.05〕,LVEF明显低于脓毒症无心功能障碍组(0.626±0.123比0.671±0.08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Tei指数、hs-CRP/ALB是脓毒症新生儿发生心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8.73(1.54~5.67)、1.97(1.26~2.87)、1.87(1.03~3.40),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Tei指数、hs-CRP/ALB对脓毒症新生儿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5%CI为0.84~0.91)、0.78(95%CI为0.65~0.79)和0.77(95%CI为0.61~0.77)。其中,NT-proBNP以12 291.5 ng/L为截点值时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9.0%;Tei指数以0.45为截点值时敏感度为74.0%,特异度为77.0%;hs-CRP/ALB以0.10为截点值时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76.3%。结论NT-proBNP可作为早期心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志物,快速诊断脓毒症新生儿心功能障碍,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用药,改善患儿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功能联合正性暗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评估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以随机字母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正性暗示,观察组则予以患者家庭功能联合正性暗示措施,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ADL评分分别为(34.61 ± 4.36)、(35.58 ± 4.82)分,GSES评分分别为(17.94 ± 2.48)、(17.38 ± 2.62)分,SAS评分分别为(61.82 ± 6.57)、(61.37 ± 6.64)分,SDS评分分别为(63.71 ± 6.65)、(63.28 ± 6.94)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GSES评分分别为(69.85 ± 7.84)、(24.25 ± 2.69)分,较对照组的(58.39 ± 6.72)、(20.48 ± 2.31)分高,而SAS、SDS评分分别为(47.64 ± 4.91)、(50.29 ± 5.26)分,较对照组的(54.52 ± 5.83)、(54.15 ± 5.91)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779~8.597,均P<0.05)。2组患者护理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值为2.037~3.656,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00%(54/60),较对照组的75.00%(45/6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675,P<0.05)。结论家庭功能联合正性暗示可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生命质量,获得满意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探寻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标志物。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9年1月到2020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的40例ESRD患者(ESRD组),同期纳入24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被试者脑磁共振成像,得出受试者相应脑区的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slow)。利用智力测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利用双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ADCslow、认知评分的差异,用Pearson分析终末期肾病认知功能评分和ADCslow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ESRD组患者在MoCA量表上的得分[(23.30±1.7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7.92±1.00)分](P<0.01)。ESRD组双侧额叶、海马、岛叶脑区的ADCslow值分别为[(0.648±0.035)、(0.633±0.043)、(0.762±0.043)、(0.756±0.042)、(0.792±0.048)、(0.776±0.054)]较对照组[(0.600±0.039)、0.610±0.037、(0.725±0.059)、(0.711±0.054)、(0.740±0.063)、(0.716±0.051)]明显升高(P<0.01)。(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SRD组双侧岛叶、右侧海马的ADCslow值与MoCA量表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r=-0.38,-0.38,-0.66,均P<0.05)。结论IVIM中ADCslow值可较好地反映ESR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长期随访的视功能和眼底结构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首诊且随访时间≥5年的ROP患儿35例6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例36只眼,女性14例27只眼;出生胎龄(GA)(29.30±1.77)周。急进型ROP (A-ROP)12只眼;阈值前1型ROP 51只眼。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所有患眼仅接受单一抗VEGF药物或激光光凝治疗,并据此分为抗VEGF治疗组、激光治疗组,分别为20例35只眼、15例28只眼。两组患儿GA、出生体重、首次接受治疗时矫正胎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44、0.859、0.694);A-ROP、阈值前1型ROP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小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屈光度以等效球镜度(SE)表示。对比观察治疗后5年时两组患眼BCVA、屈光状态、视野缺损情况、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和FFA周边视网膜异常情况。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5年,抗VEGF治疗组患眼周边可见视网膜无血管区,大小为(2.32±1.84)个视盘直径,其中周边无血管区交界处存在荧光素渗漏1只眼;激光治疗组患眼周边视网膜可见陈旧光凝斑,未见荧光素渗漏。抗VEGF治疗组、激光治疗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15 (0.00,0.20)、0.10 (0.00,0.16);SE分别为0.50(-1.25,1.31 )、0.38(-4.25,1.75)D;视野平均缺损(MD)值分别为2.70 (1.20,4.80)、4.25 (2.83,6.98) dB;CFT、SFCT分别为(225.00±29.31)、(287.18±68.56) μm和(237.17±32.81)、(279.79±43.61 ) μm。两组患眼logMAR BCVA、CFT、SF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3、0.147、0.622 )。激光治疗组患眼SE的下四分位数、视野MD值明显高于抗VEGF治疗组,但SE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视野MD值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 )。结论抗VEGF药物、激光光凝治疗早期ROP均可获得良好的视力预后,周边视野可以较大程度得到保留;激光光凝治疗者周边视野缺损较抗VEGF药物治疗者更显著;对于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发育大致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小管损伤指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β2-微球蛋白(β2-MG)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T2DM患者1 030例,比较UACR正常组(<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30~300 mg/g)与大量白蛋白尿组(>300 mg/g)的尿RBP和β2-MG水平;UACR正常患者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eGFR下降组(<90 ml·min-1·1.73m-2)和eGFR正常组(≥90 ml·min-1·1.73m-2),比较其尿RBP和β2-MG差别。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尿RBP和β2-MG的影响因素。结果(1)随着UACR的升高,3组尿RBP与β2-MG依次升高,尿RBP与β2-MG高于正常范围的比例分别为3.8%、8.5%、39.0%(P<0.001)和12.9%、26.7%、46.8%(P<0.001)。(2)在788例UACR正常者中有12.2%患者 eGFR<90 ml·min-1·1.73m-2;β2-MG高于正常范围的比例在eGFR下降组中高于eGFR正常组(29.2% 比 10.7%,P<0.001)。分别以尿RBP和β2-MG的自然对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尿RBP与UACR(β =0.000 5,P<0.001)、肌酐(β=0.006,P<0.001)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β=0.050,P=0.001)独立相关,尿β2-MG与UACR(β =0.000 4,P<0.001)、肌酐(β=0.011,P<0.001)、收缩压(β=0.005,P=0.031)和空腹血糖(β=0.027,P=0.046)独立相关。结论尿RBP与β2-MG在T2DM患者与尿蛋白及肾功能相关,在UACR和eGFR出现异常之前就可出现异常,对UACR和eGFR正常的患者应早期筛查,并积极控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视皮层是大脑视觉信息的处理整合中心,灵长类动物的视皮层存在背侧和腹侧流2条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平行视觉信息通路。笔者总结了视皮层背侧通路(即where+how通路)、腹侧通路(即what通路)的发现、定位、功能以及二者的联系,并从视觉通路临床应用角度系统梳理了视觉皮层背侧、腹侧平行通路的研究进展。目前2条通路结构和功能相关性研究资料较少,对视皮层视觉通路的视觉信息分拣处理、相互作用及通路信息传递过程编码和神经整合处理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此外,关于2条通路的临床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且研究结果分歧较大,今后需改进研究方法,加强深入研究视觉疾病视通路损害的结构和功能。本文通过对视皮层背侧通路、腹侧通路做—综述,以期为视觉信息的传递、加工和相关临床眼病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视路胶质瘤患者术后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视路胶质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肿瘤切除术,术后行放疗联合化疗1例,化疗25例。术后定期进行门诊和电话随访。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可能影响患儿术后视力的因素。结果29例行肿瘤大部切除,1例行近全切除。术后病理学结果提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9例,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21例。30例患儿中,1例失访,3例死亡,余26例患儿获随访3~48个月。至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17例患儿术后视力无损伤,9例术后视力受损,视力保留率为65.4%(17/2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最大径为儿童视路胶质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肿瘤最大径≥5 cm的视路胶质瘤患儿的术后视力损伤风险较高,有必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