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白玉雕玉璜,战国晚期玉佩,器物高5.6厘米,宽12.5厘米.厚0.3厘米。1992年临淄商王墓地出土。该器物为双首龙形主体造型,两端龙首雕,尖卷唇,巨目圆珠.独角,利齿,有须。颈饰绞丝纹。龙体表面饰有凸起的勾连云纹,背饰雕卷云纹,形如龙鬣,云纹中心部分有孔可供佩带穿系。

  • 标签: 透雕 玉璜 白玉 战国晚期 器物 出土
  • 简介:本文结合史料文献,较有独到见解地剖析了道教崇尚医药的缘由.首先,从历史和思想渊源上分析,医道两家具有"亲缘性",这就势必为二者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关联奠定了基础;其次,医道两家在生死观上是相通的,以长生信仰为核心的道教义理体系中暗含有重视医药的逻辑因子,修"仙道"必须通"医道";此外,道门奉行的"道人宁施人,勿为人所施"的祖训及"功行双全"的宗教伦理也是促成道教尚的内在因素.

  • 标签: 道教 教义 宗教伦理 义理 首先 生死观
  • 简介:宋明易学散论徐明一宋明时期,理学家多热衷于《周易》之学,仅北宋解易的著作就有六十余家。其中著名的有:欧阳修、李觏、胡瑗、周敦颐、邵雍、张载、王安石、司马光、程颢、程颐、苏轼等。这一时期易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是,深入发掘《易经》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从总...

  • 标签: 医易学 《内经》 太极学说 张介宾 《周易》 赵献可
  • 简介:刘完素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创立火热病机,也是金元医家引易人的第一人。刘氏认为“教源自伏羲”,医学和易学在根本原理上是一致的。所以医家应该知易,知易则医理更明。刘氏自觉地站在易相通的立场来建立其医学理论体系。他不仅以易理阐释医学的基本道理,而且把易学“燥万物者莫燠乎火”和“润万物者莫润乎水”之理作为其论火热病病机和治疗的基础。刘氏在易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刘完素 医教 易教 医易学
  • 简介:宋代士人积极致力于作仪化民,现存私修士庶典含通礼、专礼与杂礼,在体例和内容方面反映了两宋之别。北宋私修士庶典,除祭祀专礼之外,还包括文较少且偏重于伦理道德训教的家礼、家范、乡约,以及如《司马氏书》的“偏向经注的注体”;南宋私修士庶典,除道德训教类与北宋礼书辑本,晚期更是出现了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家礼》,具有鲜明的实用性。藉由对《司马氏书》和《家礼》之“丧”的比较分析,可以管窥两宋“注体”与“经注体”由合至分的过程。不同于汉唐以降知“”而不知“礼”,注之学渐盛而《仪礼》经学渐衰的情况,南宋时期“注体”与“经注体”的分离,恰好是实践礼仪与《仪礼》经学分别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体现。

  • 标签: 两宋《司马氏书仪》《家礼》 丧仪
  • 简介:是道教仪式之中的重要品类。它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民俗学渊源和思想基础。就理论角度来说,道教之灯乃以传统易学为结构框架。本文选择了道教灯中的几种要代表性的形式进行考察。作者通过文本的解读与历史追索,认为此类灯不仅贯穿着易学的象数法门,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易学义理观念。

  • 标签: 道教 灯仪 易学 象数
  • 简介:李氏朝鲜以儒立国,严守夷夏之辨,在明清易代后对中国心生鄙夷,导致其固步自封。燕行使北学派的奠基人洪大容对夷夏之辨进行了深入反思,他晚年的作品《山问答》中体现了他成熟的新华夷观,而其理论基础“以天视物”正来源于《庄子》的“以道观之”。

  • 标签: 《庄子》 洪大容 《医山问答》 华夷观 以天视物
  • 简介:在经历了元明以来的“理”的理解方面的“去实体化”的转向以后,理学思想家大都走向了理气一元论。这显然已经偏离了朱子原有的理论形态。陆世站在申明朱子之说的立场,坚定地维护朱子理气二元存在论之架构以及理先于气说。陆世的论证依据,虽不外朱子之既有观念,但充分反映了复兴朱子学这一时代需求,也表现了其个人对朱子理学之体认心得。其理先于气说之特色及其效果,在对抗诸儒异说之目的下;显示了清初朱子学发展之一重要侧面。

  • 标签: 陆世仪 理先于气 理气动静 时代意义
  • 简介:"两高"出台的关于生产、销售假药、劣犯罪的司法解释,将明星代言假药、劣的行为纳入刑事法规制范围。基于正当性和合理性两方面的考虑,对代言行为科处刑罚确有必要。代言行为作为生产、销售假药、劣犯罪的帮助犯,应具有帮助的故意与帮助的行为,还要以正犯成立犯罪为前提。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认定代言行为人的"明知"及"宣传行为",对其处罚宜以财产刑为主、自由刑为辅。

  • 标签: 代言行为 共同犯罪 帮助犯 明知
  • 简介:当健康的定义发展到今天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之时,道德的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儒家学说在塑造道德的人格和如何理解并达成个人的人生意义上有很多重要资源。本文以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联结为出发点,探寻以道德情感为成人依托的孟子和以理性认知为成人依托的苟子在培植中国人的人格上各自提供的独特价值。将孟荀结合起来考察,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在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上的影响,并通过情感生

  • 标签: 儒家 孟子 荀子 人格 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