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人类永恒生命主题和价值追求。中国古代先哲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提出“和谐”思想,传统“大同”社会就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实践层面的集中反映。而时代局限性决定了传统“大同”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发展层次、所秉承核心、社会运行保障制度等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

  • 标签: 大同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差异性
  • 简介:本文从文化人类与哲学人类视角,论述巴赫金审美人类思想独特价值,主要包括从神话到小说体裁、从原始生存到文学狂欢以及审美人类学文学批评三个方面。论文指出,其审美人类思想挖掘了民间文化巨大力量。从而建构了文本与文化、文化与经济之间复杂中介机制。

  • 标签: 巴赫金 审美人类学 小说体裁 狂欢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不是永恒在场、一成不变形而上学,而是在时空差异语境中不断出场创新体系。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出场辩证法需要深度分析思想赖以出场历史“场域”辩证建构;理解“出场”与“在场”、“同一”与“差异”等多重辩证循环;理解出场语境、出场路径与出场形态三重结构辩证作用。历史场域、多重循环和三重结构深刻表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辩证视闽。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不仅需要时代实践驱动,也需要当代思想滋养,在思想撞击和学术对话中磨砺思想之锋,在不断批判地汲取对话者优秀思想资源中成为当代话语。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出场学 辩证法
  • 简介:孙熙国、张莉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马克思晚年“人类笔记”理论主题》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一生理论研究是随着时代问题和任务转换而转换。但不管如何变化和转换,马克思理论研究主题都是实现以无产阶级为代表劳动者自由、发展和解放。

  • 标签: 马克思 人类学 笔记 晚年 哲学社会科学 北京大学
  • 简介:"变形"不是简单身体和形式转换问题,而是特定文化语法中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共谋与分裂产物。在审美人类视野中,"变形"主要从两个方面凸显其与"美"相关:一、在以包含和排斥为潜在逻辑制度神圣化原则中,"美"被历史地生产与再生产出来;二、艺术通过审美变形使人们"看到"被遮蔽现实生活关系,从而打破现代神话种种幻觉。两种变形机制共同指向关于"美"如何作为一种被建构与能建构存在追问,并以此显现美学现代之维。

  • 标签: 审美人类学 变形 意识形态 神圣化原则 审美变形
  • 简介:审美交流是审美人类凸显出来重要问题。审美交流存在着三种不同阐释维度。现代美学审美交流是一种以审美普遍为基础、以想象为核心精神性交流,企望自由境界;后现代美学突破了审美的自律,其语境观和问性观念使审美交流理解具有了新基础,突出了审美交流平等和复杂;而审美人类对审美交流阐释注重其文化机制,从而凸显了审美的语境、经验和完整

  • 标签: 审美交流 现代美学、后现代美学、审美人类学
  • 简介:为纪念李达《社会大纲》问世五十周年,本刊特发表王炯华同志《论李达〈社会大纲〉历史地位》一文。该文通过三十年代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特别是苏联哲学关系考察,论述了《大纲》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历史地位,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同中外近现代哲学历史渊源。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地位 辫证法 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
  • 简介: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者身体三种规定——作为工具而存在身体、作为自我意识外化身体和作为欲望而存在身体,马克思提出人身体是欲望、工具和智慧聚集之所,身体在欲望、工具和智慧相互生成中历史和社会性地生成自身观点。马克思所理解身体因而是审美化身体,马克思身体理论因而是一种身体美学,它帮助我们认识和批判当今消费文化语境中身体所面临虚无主义、欲望主义和技术主义困境,并指引我们获得回归身体自身共生主义智慧。

  • 标签: 身体 工具 欲望 智慧 共生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发展有着空间上、时间上两个向度。在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中,时间向度上推进起着更加重要作用。时代对于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方针的确定以及邓小平理论形成具有重大影响。邓小平对时代最伟大贡献在于提出了两个新重要判断:“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揭示了时代特征重大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刻地揭示了当今时代特征发生变化经济根源。邓小平理论一系列重要论述也是对时代变化及其规律在认识上回应。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认识重大转变,也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重大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对于三大规律深化认识突出地表明,我们观念发生着重大变化,正在实现着马克思主义又一次时代跨越。这个跨越生动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活力和生命力,也充分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历史时期创造力。而邓小平正是推动实现这一时代跨越第一人。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 改革开放 时代特征 与时俱进
  • 简介:不从理论上把毛泽东实践概念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本质区别梳理清楚,就有可能在毛泽东实践概念解读上丧失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中国之旅立场,将毛泽东实践概念解读引向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立场上去,或者将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误当成毛泽东实践概念,用西方左派激进主义思潮实践概念冒充、伪造、置换毛泽东实践概念,将毛泽东实践概念打扮成他们政治立场上需要使用工具.

  • 标签: 毛泽东 西方马克思主义 实践
  • 简介:在当代文化转向语境下,马克思美学也要直面"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历史趋势并做出应战。但这种积极应战并不是走向庸俗实用论,而是在现象视角之内,回到"生活世界"构建一种"本体论",因为"我们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反射和回声发展"。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一种"生活实践"哲学,"生活"实践与"实践"生活是内在相通,马克思美学遂尔成为了"生活美学"。这种具有"现代"美学取向与维特根斯坦"生活形式"、杜威"经验完满"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现象视角来看,这种"现实生活"是"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统一,人类正是置身在"生活世界"内,并与"生活世界"互动一种感性生成现实存在,它最终指向"人全面发展"审美精神。由这种哲学思维范式出发,就可以:(1)将理论哲学视角回归到人类生活实践本身,(2)将主体与客体二分视角回归到现实生活本质直观,(3)将感性与理性二分视角回归到现实生活本真呈现,(4)将传统美学视角回归到"生活美学"(PerformingLiveAesthetics)建构。

  • 标签: 马克思 生活实践 生活世界 生活美学 维特根斯坦 杜威
  • 简介: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与《资本论》中异化劳动理论是对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解剖。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提出异化理论是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描述。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异化理论阐述,分析两者联系及差异,总结二者得失,重建哲学社会批判功能,唤醒人批评意识,克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盲目追求物质利益而产生异化现象,为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必要借鉴。

  • 标签: 马克思 异化劳动 马尔库塞 单向度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是为了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对内是为了凝聚社会共识和引领社会风尚,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根源 实践意义
  • 简介: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终结论”需要回到马克思不同时期著作文本进行重新解读,展现其在不同时期对哲学态度思想转变,从而揭示马克思“哲学终结论”本质内涵在于“终结”当时占统治地位传统旧哲学,其真正目的在于为创立具有批判和革命实践唯物主义新哲学开辟思想道路,而不是要宣布作为一门学科哲学死亡和消失。据此,马克思“哲学终结”思想对于现当代哲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它启示人们哲学研究本身也应该在继往开来同时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 标签: 马克思 哲学终结 实践唯物主义
  • 简介:<正>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过程中,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意识形态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问题基本理论。这些论述涉及到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性质、地位、作用、特征和意义,涉

  • 标签: 重要组成部分 现实意义 实践过程 社会作用 基本理论 问题提出
  • 简介:范畴作为思想之网上纽结,其内涵、结构与意义都是在历史中生成。深入研究范畴形成史是任何理论研究与发展基础中基础。在形成史视域中理解“社会形态”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要坚持开放、动态、立体联系论,而非封闭、静止、平面的要素论;要坚持抽象与具体、科学与价值统一,而非各执一端。这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澄清各种对社会形态误解和责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理论、方法和实践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社会形态 范畴史 内涵 意义
  • 简介:胡振平在《东岳论丛》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毛泽东《论持久战》虽然是部军事著作,却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光辉。他站在时代高度,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特点及其将会发生变化,不仅在最混乱时刻以极强说服力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思潮,统一了人们思想;不仅以科学分析预测了抗战三个阶段,

  • 标签: 《论持久战》 毛泽东 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意义 《东岳论丛》
  • 简介:唯物史观伴随着政治经济研究深入而逐步发展,唯物史观创立又为政治经济研究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以此为基础,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反过来,剩余价值理论创立也为马克思创立科学形态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从而为唯物史观提供了科学论证。总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得出'总结果',在得到这个结果之后又立刻成为马克思进一步研究政治经济'指导'。正是这两个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开辟道路。

  • 标签: 马克思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理论 方法论
  • 简介: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跨越社会制度全球顽症。面对腐败这种“全球威胁”,世界各国在加强司法和行政部门反腐职能同时,借助媒体监督、民众举报、签订反腐公约等多种方式,加大反腐斗争力度,惩处高层腐败。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反腐斗争中影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突出。国际间反腐败协作不断加强,许多国家为打击腐败行为曾集中力量和时间开展了声势浩大反腐败运动。

  • 标签: 反腐倡廉 思想比较 邓小平 毛泽东 社会制度 反腐斗争
  • 简介: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问题,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中,将马、恩、列、斯关于知识分子思想与自己所处时代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各自具有时代特色和理论创新知识分子理论。当然,他们理论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一脉相承、不断向前发展。研究这种前后相承与发展轨迹,对于党在新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确立有着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知识分子理论 毛泽东 邓小平 中国革命和建设 知识分子问题 知识分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