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当地下界面存在倾角时,地面上同共中心点道集中记录到反射波并不是来自界面上个反射点,而是来自界面上个反射段,用这样共中心点道集直接进行动校正叠加也就无法实现真正共反射点叠加,从而严重影响了倾斜反射波水平叠加剖面上成像质量。而MO就是将零炮检距地震记录转化为自自收地震记录,保证在任何地层倾角情况下都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种重要技术。我们将看到:地层倾角较大情况下,对于些大炮检距地震记录在叠加前应尽可能作DMO处理,消除非零炮检距地震道由于地层倾角而产生时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平叠加剖面的质量。而且DMO还能消除地层倾角叠加速度影响,从而使得叠加速度更接近均方根速度,提高速度分析正确

  • 标签: DMO技术 处理效果 地震勘探 倾角时差 倾角时差校正 共反射点叠加
  • 简介:崖13-1气田渐新统陵三段砂岩成岩作用特征主要反映硅酸盐矿物溶解-沉淀成岩变化及其孔隙改造。陵三段砂岩深埋条件下,仍保持良好孔隙,其主要原因在于:早期(早中新世)大气淡水淋滤、溶解和适度再生胶结,晚期(上新世晚期)溶解、烃类及时进入,以及浅蛙时间长而深埋时间短,因而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和次生孔隙发育、陵三段砂岩成岩-孔隙演化史揭示该处深部碎屑岩储层原生与次生复合孔隙成因模式,可作为预测琼东南盆地深部储层性质参考资料。

  • 标签: 崖13-1气田 L3砂岩 成岩特征 孔隙演化 孔隙保存 埋藏成岩史
  • 简介:BZ28-1油田N6H水平井实际资料基础,试井结果分析、IPR曲线分析和开发指标计算方法N6H水平井动态分析和动态预测方面的应用作了些探讨。

  • 标签: BZ28-1油田 N6H水平井 开发指标预测 产能
  • 简介:以往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近期所获地质资料分析和天然气运聚成藏规律研究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中深层(T30以下)天然气勘探中CO2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中深层CO2风险相对较小,中深层CO2分布与浅层CO2分布类型;CO2烃气局部富集主要与泥底辟及热流体上侵活动密切相关,中深层寻找高产富烃天然气,必须选择构造规模,储集条件好,相对低压低势且距泥底辟活动中心区较远构造布井,以避免可能出现CO2风险。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泥底辟带 中深层 天然气勘探 CO2风险 热流体活动
  • 简介:中海技眼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已成功地开发出SAS油井试油数据处理系统,19961222日通过了中海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科研项目验收并受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勘探部、科技办及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领导好评.该项目填补了我国油井延长测试领域里空白,从根本上解决了油井测试连续监测问题.尤其是解决我国海上油田投产前延长测试问题上更显示出其强大优越.

  • 标签: 油井 试油 数据处理系统 开发成功 中海技服人才技术开发公司
  • 简介:在海上油气田从开发前期研究到废弃全过程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始终将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作为切工作总目标;根据每个开发阶段工作重点,不仅制定了相应经济目标,还制定了具有可操作具体管理与监督措施,建立了有效激励机制;同时从降低原油开发成本和生产操作成本入手,决策、管理和技术改造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使中国近海油气田开发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 标签: 经济效益 高效开发 海上油气田 中国 近海油气田 开发成本
  • 简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于1998莺歌海盆地进行了首次海上多波地震试验,得到了分辨和信噪比都较高纵、横波资料,利用多波地震资料进行烃类检测效果很好,解决了许多常规纵波地震所不能解决油气勘探问题,通过多波地震资料认真解释,发现和验证了几个规模较大气藏和岩亮点。

  • 标签: 海上多波地震 烃类检测 效果 莺歌海盆地 亮点 含油气盆地
  • 简介: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2成因及运聚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壳源型CO2形成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多期局部上侵活动,CO2运聚分布具有分期、分层、分区及分带特点,气源主要来自沉积巨厚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西部火山幔源型CO2形成主要受控于幔源火山活动与沟通深部气源基底深断裂发育程度,CO2运聚分布特征与幔源火山活动及基底深断裂发育密切相关.根据CO2不同成因机理、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运聚分布特点,可以追踪其气源,分析和预测天然气尤其是CO2运聚分布模式,从而为研究天然气勘探部署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莺-琼盆地 珠江口盆地 CO2 成因类型 运聚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
  • 简介:据新近发行MarineandPetroleumGeology报道,HydrocarbonHabitatinRiftBasins(《裂谷盆地油气生聚》)书已经出版。该书汇集了1993英国巴斯召开裂谷盆地学术会议成果,旨在对裂谷盆地地质特征和油气生聚进行概括。大陆裂谷和湖相烃源岩盆地是该书所涉及主要内容。书中论文可分为四部分。第部分“裂谷构造:模式和观测”包括5篇论文。Morley总结了过去十多年来裂谷构造地质研究进展及其油气勘探重要意义。根据东非和苏伊士湾野外和地震调查,他裂谷构型、转移带作用和地壳伸展模式作了综述。Kuznir等论文采用定量方法裂谷盆地形成机制进行了正、反演模拟。Roberts和Gawthorpe描述了科林斯湾断层形变研究详细成果,文中涉及与裂缝孔隙度有关成岩作用。Bosworth概括了苏伊士湾裂谷地层和构造。他着重讨论了裂谷盆地β系数的确定问题,认为苏伊士湾南段

  • 标签: 《裂谷盆地油气生聚》 大陆裂谷 地质特征 书评
  • 简介:总结埕北油田从试采到全面投产期间多次防砂措施失败和成功经验,说明油井防砂重要以及砾石充填防砂方法先进。探讨了确定充填防砂井生产压、采液强度,采油速度等指标,以及不同地质条件和井况防砂井泵型要示。埕北油田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提出了分析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埕北油田 防砂方法 效果 生产压差 采液强度 采油速度
  • 简介:印度支那国家(越南、柬埔寨及老挝)和缅甸具有丰富油气资源,其大部分地区未经勘探。印度支那和缅甸沉积盆地经历过复杂构造变动,构造和油气圈闭类型多。地层岩和沉积相垂向和侧向上变化,可能造成些地层圈闭或复合圈闭。印度支那缅甸近海和陆上总沉积面积大约为300×10~4km~2产品分成合同方式由

  • 标签: 油气勘探 油气资源 越南 柬埔寨 老挝 缅甸
  • 简介:小区块油藏具有区块面积小、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等特点。根据江汉小区块油藏地质特点及测井实际情况,分析测井资料小区块油藏构造、沉积相、储层展布、储层地质参数评价、多井测井储层评价及描述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并结合浩82区块进行实例分析。

  • 标签: 江汉油田 小区块油藏 测井评价 测井资料 储层评价 地质构造
  • 简介:当前二维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DMO处理仍然沿用传统做法,即在获得共反射点道集后,仍采用共中心点道集距曲线方程进行速度分析。因此,获得速度分析结果低于介质均方根速度。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二维情况下共反射点道集速度分析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导出了可直接用于进行CRP道集速度分析时距关系方程式,从而为DMO后速度分析及其动校正提供了种理论基础。

  • 标签: 速度分析 二维地震资料处理 DMO处理 共反射点道集
  • 简介:本文根据海上汕气田勘探成果,着重阐述了联合开发中,小油田可能,指出开发这些油田所需要进行研究工作,并预测了近期可能形成产能规模。

  • 标签: 海上边际油田 开发 中国 海洋石油工业
  • 简介:自从八十年代初工作站开始投放市场以来,它作为新代计算机以其优良图形性能和快速运算速度受到各行各业用户青睐,由于工作站价廉物美,与原有的大型及巨型机相比具有良好性价比,所以到目前为止,原属大型机市场几乎全被各类工作站生产厂家抢占,随之而来是软件开发和应用硬件平台大转移,各类厂商和工作站用户纷纷工作站上开发各种专用和通用软件,目前运行于工作站平台上应用软件已数不胜数,但工作站界面开发环境却始终不尽人意,成为困扰软件开发人员和影响软件开发周期,开发效益障碍,笔者经四艰苦努力和探索,Motif界面开发方面取得突破,研制开发出VMIDT界面生成工具。

  • 标签: Motif界面开发 工作站 地质软件 VMIDT界面生成工具
  • 简介:航磁异常与油气藏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烃类向上逸散及局部构造在磁异常中都有不同程度表现,由此可以建立航磁异常与烃类分布关系理论模式.文中探讨了3种提取与油气相关异常方法,即用剖面上延剩余法提取与烃类相关高频微磁异常及与局部构造有关中频局部异常;用归化总梯度法确定油气上方场源位置;用线积分法圈定油气田范围等,并结合实例以上方法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寻找方法 应用效果 航磁异常 油气藏预测 剖面上延剩余法 归一化总梯度法
  • 简介:回顾了渤海西部海域岐南断阶带石油勘探开发历程,论述了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油田(藏)特点及石油富集规律。针对该带复杂断块、中小油田为主,油田成群分布,轻质原油、近岸、水浅特点,提出了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经济效益应遵循指导思想和主要技术措施。

  • 标签: 歧南断阶带 石油富集规律 石油勘探开发 指导思想 技术措施
  • 简介:1引言工作站资源有效管理思路,是科研生产和管理迫切需要背景下提出.工作站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科研生产中作用是有目共睹,但受其昂贵价格(包括硬件和软件价格)限制,工作站资源拥有又是有限.如何充分地利用有限资源,便成了工作站管理中个重要问题.以南海西部研究例,2000共有7勘探项目,所能利用工作站大约有15台套,使用软件系统主要为斯伦贝谢公司Geoframe和Landmark公司OpenWorks,可用License10个.从年初预计来看,中勘探项目大约要在工作站上完成70000km二维地震解释任务和30000km三维地震解释任务;同时,还有大量地质和地震研究课题需要在工作站上完成,或者需要工作站支持.如果将有关工作分解成定量工作站项目,大约有70多个,也就是说,需要70多台工作站硬件系统、70多个软件License.需求与现实之间矛盾非常突出.要想在现有工作站资源基础上去完成这么多工作量,只有管理和技术上挖潜,管理上加强管理,在技术上强化集成,简而言之,就是体化管理,体化集成.

  • 标签: 工作站资源 管理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 软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