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69岁,因右眼视物模糊,视力骤降1周入院。左眼失明十余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右眼眼轴长20,8mm,晶状体回声正常,玻璃体内靠右侧后上壁可见一1.9cm×1.2cm×1.7cm稍强回声区向腔内突起,基底较宽,形态不规则,呈蘑菇形,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匀,近基底部可见不规则稍低回声区,玻璃体内另见弧形带状强回声,其一端与视乳头相连,球后未见明显异常回声;CDFI:肿块基底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其中一支动脉血流频谱测值:Vmax0.15m/s,Vmin0.07m/s,RI为0.53;左眼眼轴长22.3mm,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脉络膜黑色素瘤 超声表现 动脉血流频谱 左眼失明 玻璃体内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多发序贯性食管、鼻腔黑色。食管黏膜、鼻腔黏膜起源的黑色发病率均很低,前者更为罕见。本病例胃镜显示距门齿30 cm处食管前壁可见一大小约3 cm×5 cm黏膜菜花样隆起。先后2次手术,第2次在全身麻醉下行右颈外动脉阻断+右鼻侧切开鼻腔鼻窦肿瘤切除及上颌骨部分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右鼻腔鼻窦恶性黑色。患者术后失访。

  • 标签: 黑色素瘤 食管 鼻腔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索黑色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9—2019年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内科收治的黑色脑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脑转移的局部治疗包括手术、立体定向放疗和全脑放疗。全身治疗手段则分为化疗、靶向治疗(BRAF抑制剂)及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共计271例患者被纳入本项分析中,其中男占55.4%,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2岁(范围16~82岁)。有50.2%患者发现脑转移时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正常,25.5%的患者颅外转移器官数≥3, 24.7%的患者并发肝转移。诊断时有50.2%的患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随访至2020年4月,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9.1个月(95%CI为7.7~10.5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8.0%(95%CI为36.0%~44.0%)、11.0%(95%CI为9.0%~15.0%)。与脑转移生存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脑转移、乳酸脱氢酶大于正常上限以及并发肝转移(均P<0.05)。结论黑色脑转移预后差,发现脑转移后中位总生存期短。有症状的脑转移、乳酸脱氢酶大于正常上限以及并发肝转移是黑色脑转移总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脑转移,黑色素瘤/化学疗法 脑转移,黑色素瘤/靶向疗法 脑转移,黑色素瘤/免疫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在诊断恶性黑色的特点及价值。方法取1o毫升注射器穿刺肿块吸取细胞,直接涂片,瑞氏一姬姆萨复合染色,光镜检查。结果25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黑色中细胞学诊断21例,3例诊断为恶性肿瘤,未予分类,一例报告为软组织见异形细胞,建议活检。细胞学诊断准确率85%,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95%。讨论FNAC对恶性黑色特别是有色素颗粒的肿块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对没有色素颗粒的病例在分类上有一定困难,临床资料及复杂多样的细胞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但要依靠病理学及参考免疫组化确诊。FNAC方法简单,创伤性小,时间快,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好方法。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细针吸取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恶性黑色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对象为2021.06月至2023.06月医院行综合治疗的恶性黑色患者,入选对象共8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1)与研究组(个性化护理,n=41)。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在治疗依从率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恶性黑色患者综合治疗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综合治疗 个性化护理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手术联合细胞治疗在皮肤型黑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皮肤型黑色患者作为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术后细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结果 研究组CD3+、CD3+CD4+高于对照组,CD3-CD56+、CD3+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联合细胞治疗皮肤型黑色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倡推广使用。

  • 标签: []细胞治疗 手术 黑色素瘤 免疫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浸润性生长。组织学上可见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或巢状分布,并见少量黑色沉积,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多角形或梭形,细胞界清,胞质丰富,核大深染,可见1~2个大的核仁。免疫表型肿瘤细HMB45(+),Malan-A(+),SMA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30%,S-100(+)及Vimentin(+),Actin(-),CD117(-),CD34(-),CK8/18(-),DES(-),EMA(-),SMA(-),及P-CK(-)。病理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与病理均要与转移癌、淋巴等相鉴别,预后不良。

  • 标签: 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学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酒精以及酒精与二硝基氯苯、卡介苗、雄黄的不同组合液对B16移植性黑色小鼠内注射的疗效。方法由B16细胞接种产生的移植性黑色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5组,每组6只,每鼠分别以0.1mL的纯酒精(纯酒组),酒精与卡介苗混悬液(卡酒组,卡介苗15μg),酒精与二硝基氯苯(DNCB)溶液(D酒组,DNCB1mg),酒精与雄黄混悬液(雄酒组,雄黄1mg),以及磷酸钠(PBS)缓冲液(对照组)局部内注射,每周注射2次。每10d观察各组肿瘤大小,并于d30杀鼠剥离肿瘤称重。结果D酒组6鼠中有1鼠,于第3次注射后20h死亡。接种30d后,纯酒组、卡酒组、D酒组、雄酒组及对照组的重分别为(2.19±1.69)、(1.76±1.32)、(0.13±0.10)、(2.61±1.45)以及(3.97±1.01)g,D酒组与其它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很低剂量(1mg)的半抗原DNCB与纯酒精的溶液内注射治疗移植性黑色小鼠,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对PBS及纯酒精的相对抑率分别高达96.73%及94.06%,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 标签: 酒精 二硝基氯苯 卡介苗 雄黄 肿瘤 黑色素瘤
  • 简介:目的通过剑尾鱼属内鱼类的杂交,观察黑色在其杂交后代的形成情况.方法白体剑尾鱼(♀)与黑体剑尾鱼(♂)杂交,子一代(F1)和子二代(F2)分别自交,观察其后代外部特征变化和黑色形成的情况;对黑色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剑尾鱼杂交种的F2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F3中有较高的黑色发生率,为20.5%.HE染色和Lillie黑色染色证实增生组织为黑色.结论通过不同剑尾鱼的杂交和自交,后代有黑色形成,可望进行黑色模型的构建.

  • 标签: 剑尾鱼 杂交种 黑色素瘤 组织病理学 形成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黑色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皮肤肿瘤,具有早期易发生转移、患者预后差等特点。近年来,过继性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兴免疫疗法,在实体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为代表的过继性免疫疗法在黑色中疗效显著,与免疫或靶向联合治疗是未来发展方向,而针对过继性免疫疗法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尚待开展。该文就过继性免疫疗法在黑色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黑色素瘤 过继性免疫疗法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黑色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118例黑色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区域淋巴结转移,采用99Tcm-右旋糖酐行术前示踪显像,术中γ射线探测仪精准定位,切取前哨淋巴结(SLN)行病理活检;原发灶局部行扩大切除重建术;SLN病理阳性患者行区域淋巴结清扫。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18例患者的病史为2~360个月,平均病史为53.6个月。原发灶位于手足84例,甲下27例,皮肤7例。平均Breslow厚度为3.6 mm,合并溃疡72例(61.0%,72/118)。全组患者平均切取SLN 2.8枚,SLN阳性29例(24.6%,29/118),假阴性率为2.5%(3/118)。淋巴结显性转移和远处转移24例(20.3%,24/118),其中远处转移合并淋巴结转移7例(5.9%,7/118),单纯淋巴结显性转移8例(6.8%, 8/118),远处脏器转移9例(7.6%,9/118)。全组患者病理分期为Ⅰ期33例,Ⅱ期56例,Ⅲ期29例,5年生存率为69.5%。Breslow厚度为SLN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Breslow厚度、SLN状态、SLN阳性数目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SLNB能够提供准确的病理分期并预测患者的预后,临床应常规开展。

  • 标签: 黑色素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预后 转移
  • 作者: 张扬 陈威 于文华 赵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肾癌黑色素瘤内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护理部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黑色患者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2019年4—5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167例恶性黑色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应对自我效能量表和状态自尊量表。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2份。黑色患者病耻感得分(54.54±11.53)分,75.93%(123/162)的黑色患者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社会支持、行为自尊、社会自尊、伤口异味、婚姻状况是黑色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可解释黑色患者病耻感总变异率的34.9%。结论黑色患者因疾病和自身等综合因素产生病耻感,且病耻感水平较高,应引起医护人员和社会人群的高度重视,给予黑色患者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护理干预,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黑色素瘤 病耻感 影响因素 自尊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规范化治疗对预后的区别。方法2004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10例恶性黑色,采用光镜观察恶性黑色的病理形态学物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恶性黑色的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治疗方法均为手术加生物化疗治疗,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肿瘤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以皮肤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MB45及S-100均为阳性,治疗后死亡4例.1例再次手术未见复发,余5例未见复发征象。结论恶性黑色少见,且发病隐袭,发生部位较广,组织结构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手术切除为主结合生物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恶性黑色较有效方法。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对3例鼻腔恶性黑色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分析3例鼻腔黑色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组织形态特点是形状不规则的上皮样细胞、短梭形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织化学以HMB43、S-100阳性为特点。结论发生于鼻腔的恶性黑色较为少见,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的最重要依据。关键词鼻腔恶性黑色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阴黑色的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81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外阴黑色患者,共59例。回顾性分析外阴黑色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随访截止日期为2020年1月15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6.0个月(2~198个月)。结果(1)临床特点:59例外阴黑色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岁(18~83岁);按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分期标准,Ⅰ期18例、Ⅱ期7例、Ⅲ期26例、Ⅳ期8例;38例患者的病变为单发,21例为多发;肿瘤最大直径的范围为0.3~17.0 cm;其中17例患者的病灶表面有溃疡。(2)治疗方式:59例外阴黑色患者中,5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外阴根治性手术、20例因病变局限于单侧外阴行外阴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3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化疗联合干扰素治疗、1例干扰素治疗、1例放疗。淋巴结处理:56例手术治疗患者中,37例行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其中24例(65%,24/37)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9例术前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查体均未发现腹股沟肿大淋巴结,其中3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1例(1/3)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余16例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手术。术后辅助治疗:56例手术治疗患者中,31例术后辅助化疗,1例辅助放疗,4例干扰素治疗,17例予包含化疗的联合治疗,3例术后未行辅助治疗。(3)生存情况:随访期内,59例外阴黑色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0个月(2.0~198.0个月),3年生存率为42.5%,5年生存率为23.8%。Ⅰ、Ⅱ、Ⅲ、Ⅳ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2.0、45.0、24.0、23.0个月,Ⅰ、Ⅱ期分别与Ⅲ、Ⅳ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外阴根治性手术、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0、29.0个月)均明显长于未手术患者(9.0个月,P<0.01);行腹股沟淋巴清扫术、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未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0、32.0、30.0个月,3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49.0个月)明显长于术后辅助放疗、干扰素、包含化疗的联合治疗患者(分别为9.0、14.0、26.0个月,P<0.01)。(4)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分期、外阴手术与否、术后辅助治疗方式是影响外阴黑色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仅分期是影响外阴黑色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外阴黑色患者的预后差,分期是其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可能获得相对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外阴肿瘤 黑色素瘤 外科手术 放化疗,辅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黑色患者在综合治疗期间的护理对策。方法:研究资料摘选自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黑色患者合计31例,分析其综合治疗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在注射干扰素治疗之后,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情况,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0摄氏度,本文中出现3例,占比为9.67%,发热时常则超过了12个小时,剩余的28例患者温度在28.5摄氏度左右,占比为90.32%,发热时常在12个小时之内。结论:恶性黑色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后,护理人员给与其精神上的鼓励与安慰,同时保证良好的病房环境,能够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积极的面对疾病,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综合治疗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