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化管理实施在输血护理中提升护士输血质量所发挥的管理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8月~2020年2月诊治的输血治疗患者50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实施细化管理方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士的输血质量和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士输血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组间数据对比有差异,P

  • 标签: 输血护理 细化管理 输血质量 安全性
  • 简介:红细胞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血型鉴定困难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不规则抗体常由于输血和妊娠等免疫刺激而产生,在盐水递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递质才能使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

  • 标签: 红细胞血型: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路径用于临床输血护理的价值。方法: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接诊输血治疗病患65例,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35例采取输血路径护理,对照组30例行常规输血护理。对比输血差错率等指标。结果:针对输血差错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10.0%低,P<0.05。针对护理质量,研究组(97.42±2.01)分,比对照组(91.38±3.47)分高,P<0.05。针对满意度,研究组97.14%,比对照组80.0%低,P<0.05。结论:于临床输血护理中用输血路径,利于输血差错率的降低,护理质量的改善,及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临床输血护理 价值 满意度 输血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护理中输血质量监控的应用和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从输血患者中抽取,开展时间为2023年4月,结束时间为2024年4月,从中选取80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并采用“双盲选”法进行分组,两个小组各获得40例,一组是参照组使用常规输血护理,另一组是研究组使用输血质量监控护理,记录结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输血质量监控指标评分高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科学地应用输血质量监控,能够促进输血安全性和输血质量的提高,借鉴价值明显。

  • 标签: 临床输血护理 输血质量监控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少白细胞输血与常规输血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要输血患者94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7例)和观察组(n=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观察组患者采用少白细胞输血,对比分析两种不同输血方式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输血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白细胞输血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少白细胞 常规 输血 不良反应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外科临床输血护理效果、输血风险以及输血误差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外科收治的需要输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输血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心理情况、输血风险和误差情况。结果护理,观察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风险和误差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外科临床输血患者,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输血风险和误差,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外科临床 心理状况 输血风险 输血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输血治疗患者90例,时间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之间,根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常规输血的45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少白细胞技术输血的45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输血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2.2%)显著低于参照组(22.3%),2组间相比较,(X2=4.8481,P<0.05)。结论输血治疗患者应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可将炎性介质的产和疾病的传播显著减少,同时可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研究。

  • 标签: 常规输血 少白细胞技术输血 不良反应 降低作用
  • 简介:摘要:研究在需要输血的患者中采取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需要输血的患者,依据不同的输血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60例。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输血治疗,实验组患者开展少白细胞输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过敏、血红蛋白尿、发热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输血不良反应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用于临床输血治疗的价值。方法: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本院接诊输血治疗病患7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A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输血风险与输血误差发生率,研究组2.86%,比对照组17.14%低,P<0.05。针对SDS和SAS评分,研究组干预后分别是(34.67±2.58)分、(35.12±3.04)分,比对照组(44.83±3.62)分、(45.72±3.96)分低,P<0.05。结论:于临床输血治疗中用针对性护理,效果好,且利于负性情绪的缓解。

  • 标签: 临床输血 影响 针对性护理 输血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炎脂肪肝患者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药物治疗对病情的干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016年确诊并制定治疗措施干预肝炎脂肪肝患者60例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所接受治疗手段差异将其每组3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措施分别为传统对症治疗与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疗程比较患者疗效与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根据患者肝功能情况变化作为疗效判断依据,对照组与观察者判定无效例数分别为9例、1例,统计学软件对组间总有效率数据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如乏力、腹胀、纳差、肝区疼痛等存在典型症状患者例数,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提示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肝炎脂肪肝患者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药物可提高疗效,保障症状缓解效果,改善肝功能指标,保障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肝炎后脂肪肝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主要病因在临床上区分酒精性引发原因与肝炎性引发原因的本质性不同与危害。方法: 选取我院 2011年 2月至 2015 年 3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 307例,根据病因分为酒精性引发原因形成的肝硬化 203 例和肝炎性原因引发的形成的肝硬化 104例。为了更好的区分两种肝硬化的治疗与其它详细特性,分别在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性反应表现、实验室检查肝功能主要指标等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在男性患者中,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饮酒。在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脏器质性病变高于酒精性引发原因而产生的肝硬化。结论: 酒精性引发原因产生的肝硬化与肝炎性引发原因产生的肝硬化之间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临床差异性,通过临床特点分析,可做出鉴别诊断。

  • 标签: 肝炎 肝硬化 酒精 肝硬化 临床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 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 方法: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本院收治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观察组)与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各 61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观察组中具有腹痛、黄疸、肝肿大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比对照组多 ( P<0.05 )。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总胆固醇、谷氨酰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水平比对照组高(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并发症(胆结石、胰腺炎)发生率比对照组大( P<0.05 )。 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相较肝炎肝硬化患者更为显著,患者的预后更差,应及时诊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临床特点 腹痛 血尿酸 并发症
  • 简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理与肝炎病毒侵袭肝细胞导致的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紊乱有关.白细胞介素-6(IL-6)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解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的水平变化,笔者对7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IL-6作了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 白细胞介素-6 血液 肝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常见肺部合并症的原因、特点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0年 3月 -2020年 3月期间肝炎肝硬化出现肺部合并症患者 7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肺部合并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肺水肿,其构成比分别为 56.41%、 32.05%;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经治疗好转、痊愈 54例,死亡 15例( 19.23%),恶化、转院、自动出院共计 9例。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免疫能力降低,其肺部合并症的发生风险增高,以肺部感染、肺水肿等为主要合并症,肺部合并症的发生可造成原发病恶化,增加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应及时、正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

  • 标签: 肝炎 肝硬化 肺部合并症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