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IDA法草甘膦生产工艺用氧化釜,因原料介质双甘膦的氯离子含量过高和工艺条件的原因,以及选材错误,产生严重腐蚀和裂纹而导致设备成批报废,对此分析了设备失效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配合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加用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痛缓解效果、治疗前后骨密度(测量范围包括:Ward三角区、股骨大转子)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痛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骨密度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骨密度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吸烟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炎症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它能增强抗炎基因的表达和减少炎症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但是糖皮质激素在COPD的治疗中对炎症效应细胞、细胞因子、蛋白酶等无抑制作用,相反,还延长了中性粒细胞的生存时间,这一现象被称为糖皮质激素抵抗。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一种重要的调节基因表达的核酶家族,主要作用是调节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而HAT和HDAC的动态平衡对炎症基因的转录活性和炎症反应程度的调节起关键作用。国内外学者对COPD、HDAC和糖皮质激素抵抗的相关关系作了大量研究,证明了糖皮质激素在一定程度上通过HDAC发挥其抗炎作用,而吸烟等因素引起的HDAC活性降低可能参与了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形成。COPD中的糖皮质激素抵抗,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氧化应激反应干扰了GR核移位,阻断了糖皮质激素-GR复合物与DNA的结合,从而限制了其炎症拮抗效应的发挥。而氨茶碱、N—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等能够活化HDAC,拮抗因HDAC表达降低而引起的糖皮质激素抵抗,为COPD的治疗寻找新的路径。但氧化应激是怎样作用于HDAC引起表达下调、HDAC/HAT失衡在COPD中的影响、各种炎症因子在HDAC/HAT失衡和糖皮质激素抵抗中扮演何种角色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简介:组蛋白的乙酰化调节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机制,它参与了机体病理、生理水平的多方面调节。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共同决定了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节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我们建立了非同位素法高通量筛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模型,筛选了约二百种化合物,发现三种能够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化合物。实验证明,它们能在细胞水平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并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初步体内实验表明,化合物H9能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发生、发展。新结构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能具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草甘膦除草剂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中毒严重程度的差异。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草甘膦除草剂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接触时间、中毒剂量、中毒原因、中毒途径、临床表现、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式、住院时间、预后等信息,并根据2016年《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中毒严重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病情分级,以住院期间最高病情分级为最终病情分级,根据病情分级结果,无症状和轻度纳入轻症组,中度、重度和死亡纳入严重组。对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83例急性草甘膦除草剂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存活,主要为轻度中毒(56.6%),男女比例为33∶50,平均年龄为39岁。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最高),且多发于春夏季节。主要中毒原因和中毒途径分别为自杀(71.1%)和直接口服(83.1%),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71.1%)。实验室检查多见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 NEUT%)、D-二聚体升高和血红蛋白、血钾降低。与轻症组相比,严重组平均年龄更大[(51±17)岁vs.(35±19)岁]、自杀和直接口服占比更高、住院时间更长[8.0(4.8,12.0) d vs. 3.0(2.0,5.5) d]、中毒剂量更大[200.0(50.0,200.0) mL vs. 30.0(11.3,57.5) mL]、入院24 h内NEUT%更高[(83.4±10.4) vs.(73.2±12.8)]。严重组较轻症组更易发生WBC、NEUT%、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等指标升高和血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草甘膦除草剂中毒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一般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中老年人、直接口服、中毒剂量高和入院24 h内NEUT%高的患者病情更重,严重中毒更易引起实验室指标变化。
简介:目的评价骨质疏松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本组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30例,其中女24例,男6例;年龄53~80岁,平均(67.6±8.1)岁。所有患者均予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mg静脉滴注,其中术后5~7d应用5例,术后1个月25例。术后12、24、36个月复查并记录骨密度变化,同时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治疗期间的症状和不良发应。结果本组患者治疗1年后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应用3年骨密度持续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头痛、关节痛、恶心等反应,再次应用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无骨折不愈合、骨不连、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螺钉退出等并发症发生。无再骨折发生。结论骨质疏松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可以有效降低再骨折率、提高骨密度,且并不影响骨折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6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0例。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及阿发骨化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5mg每年一次静滴,持续3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唑来膦酸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随访3年,两组患者共156例获得随访,两组患者治疗3年后,治疗组的腰椎(L1-4)、股骨颈以及Ward三角等不同部位的骨密度(BM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内治疗组均无新发脆性骨折,对照组共发生3例椎体压缩骨折及1例下肢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63%静滴唑来膦酸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发热、乏力、全身疼痛、恶心等症状,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后2天内基本缓解,且症状及发生率随输入唑来膦酸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减轻。结论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能持续增加骨密度,有效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方法研究纳入82例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患者均由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患者均手术治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1例)术后降钙素治疗,观察组(41例)术后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VAS)、患者满意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VAS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骨密度、VA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显著,患者骨密度改善,恢复好,疼痛轻,患者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研究富勒烯膦酸衍生物2P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利用本实验室合成的富勒烯膦酸衍生物2P作用于HeLa细胞,并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PI/H033342双染色法等方法检测其效应.结果表明,2P在光照条件下对HeLa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有剂量依赖性和光照依赖性.经过双染后荧光镜检测和流式检测后发现有高比例的凋亡细胞存在.流式细胞术结果还发现2P对HeLa细胞周期产生明显影响,表现为G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推测细胞可能被2P阻断在S、G2期.以上结果提示富勒烯膦酸衍生物的细胞毒作用,以及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予以帕米膦酸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12月24日至2016年12月24日我科10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帕米膦酸。观察两组疼痛缓解、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为96.00%,相比对照组而言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上两者不存在对比价值,P值大于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钙水平为(2.08±0.77)mmol/L,相比对照组更优,P值小于0.05。结论肺癌骨转移予以帕米膦酸,临床价值较高,在稳定病情、缓解疼痛方面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卡膦酸二钠在肺癌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接诊收治的4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因卡膦酸二钠静脉滴注,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患者在疼痛缓解上,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达到83.33%;在活动能力上,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0.83%。患者止痛起效平均时间为2.32±1.2小时,止痛维持平均时间为25.32±2.32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因卡膦酸二钠作用迅速,安全性高,副作用轻微,对于肺癌晚期骨转移疼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