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在有手术减压指征的前提下,在减压范围方面,进行有限减压和广泛减压的选择。[方法]2002年至2013年12年间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49例;其中采用椎板间节段开窗减压术(有限减压组),包括1.腰椎间盘镜单节段减压术治疗103例2.腰椎间盘镜双节段减压术治疗18例3.单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116例4.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16例5.多节段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11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广泛减压组)包括1.单节段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52例。2.多节段全椎板(2个以上)切除减压术治疗13例(广泛减压组)。随访76例(其中有限减压组51例,广泛减压组25例),平均随访5年。[结果]有限减压组残留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活动性腰痛2例(3.9%),腿痛2例(3.9%),间歇性跛行1例(1.9%)。广泛减压组残留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活动性腰痛1例(4.0%),腿痛1例(4.0%),间歇性跛行1例(4.0%)。[结论]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的有限减压与广泛减压无统计学差异。两者在病人术后残留腰疼、腿痛、间歇性跛行的比例相近。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针对院内2019年2月-2020年2月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手术病患156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78例。手术后参照组病患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前提下给予舒适性护理。对两组病患的睡眠质量与护理效果开展剖析。结果 针对睡眠的质量。潜伏期、持续性、混乱、效率、药品与日间功能混乱等相应信息开展比对剖析。研究组病患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性护理对腰椎管狭窄病患手术后睡眠有着较好的改善性效果,能够充分减少病患的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06本院收治的43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21例[采用开放后路腰椎植骨融合(PLIF)]、观察组22例(采用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对照组更少,同时卧床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予以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MIS-TLIF治疗能减少其术中出血量,缩短其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符合当前微创理念,应用前景广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结合微型钛板置入治疗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51例,A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47岁-65岁;采用微型钛板固定。B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53岁-66岁,使用传统缝线悬吊固定。两组均行C3-C7节段椎板减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24个月,采用“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应用日本庆应大学整形外科的12分法进行量化评定轴性症状(axialsymptom,AS)发生率,通过影像学资料的测定评价颈椎曲度的变化及椎管矢状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均获术后24个月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JOA评分A组术前、术后24个月分别为(7.8±1.2)、(14.4±2.0)分,改善率为65%±8%;B组为(8.2±1.0)、(14.0±2.0)分,改善率为50%±12%。轴性症状评分A组术前、术后24个月分别为(6.4±1.8)、(9.4±0.5)分,改善率为68%±5%;B组为(6.1±2.0)、(8.2±0.3)分,改善率为40%±3%。术前、术后及组间JOA评分及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曲指数A、B两组治疗前分别为(14.4±5.5)、(14.7±4.9),治疗后为(14.1±4.2)、(11.5±3.8)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分别为(0.3±1.2)、(3.2±0.9),两组颈曲指数差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术后一周、术后24个月颈椎管矢状径测定,A组为(7.4±3.8)mm,(12.5±2.1)mm;(12.3±2.0)mm,B组为(7.2±4.1)mm,(13.3±1.6)mm,(11.6±1.1)mm,手术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个月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取内镜下经单侧入路行双侧椎管减压治疗的效果与对手术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的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收治时间在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通过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常规后路开窗减压术,观察组:34例,内镜下经单侧入路行双侧椎管减压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功能障碍情况、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ODI评分小于对照组,上述相关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取内镜下经单侧入路行双侧椎管减压治疗,具有微创治疗优势,并可改善患者术后功能障碍,保证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4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及观察组(ULBD)各42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效果、腰腿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腰椎功能(JOA)]、CT影像学[突出物侵占比、椎管面积]。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JOA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突出物侵占比、椎管面积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SS患者采用ULBD治疗,可减轻患者腰、腿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优化CT影像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