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筛蝶窦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29例(32侧)TON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视力:无光感15侧,光感14侧,指动3侧。所有患者均采用术中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筛蝶窦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术前均行高分辨率头颅CT扫描,观察手术相关结构的解剖特点,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变化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29例患者术后随访(5.2±1.1)个月(3~6个月)。术后视力:无光感10侧,光感4侧,指动4侧,指数5侧,最小分辨角的对数(logMAR)视力表≥0.02的9侧,手术有效率为59.4%(19/32)。无一例患者发生颈内动脉损伤、脑脊液鼻漏、嗅觉丧失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筛蝶窦视神经管减压术是治疗TON的有效手段,该手术解剖特点清晰,术中神经导航辅助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治疗结果 视神经管减压术 经筛蝶窦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倒置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HILOS)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采用腓骨倒置PHILOS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19例(19踝)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患者资料。男9例,女10例;年龄36~65岁,平均46.7岁;左踝11例,右踝8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骨关节炎6例,距骨缺血性坏死2例,马蹄内翻足2例。所有患者均为Morrey-Wiedeman关节炎影像学分期Ⅲ期。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18~62个月(平均31.5个月)随访,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由术前(46.3±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1.6±0.9)分,VAS由术前(7.1±0.2)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2.0±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踝关节全部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9~14周(平均11.5周)。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1例患者术后出现足跟外侧皮肤感觉减退,口服营养神经药物3个月后恢复。1例患者术后2周拆线时外侧切口出现裂开,清创后逐渐愈合。末次随访时2例患者出现距下关节退变,1例患者出现距舟关节退变,但都无临床症状。结论腓骨倒置PHILOS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固定可靠、融合时间短,减轻了疼痛和改善了踝关节功能,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关节融合术 腓骨 骨板 空心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粗隆单一双孔道减压植骨+异体腓骨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大粗隆单一双孔道减压植骨+异体腓骨支撑的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收治的30例(41髋)早期ONFH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双髋关节正侧位X线、CT平扫及MRI检查,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的骨坏死分期标准对其分期,其中ARCO ⅡA期1髋、ARCO ⅡB期1髋、ARCO ⅡC期33髋、ARCO ⅢC期6髋,术前评估患髋Harris评分。术后随访时复查髋关节正侧位X线及CT,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以综合评价术后临床疗效。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3.6±13.2)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74.2±5.81)分,优良率为12.20%;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7.7±7.2)分,优良率为80.49%;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及术后优良率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9,χ2=38.45;P值均小于0.05);其中,1例女性患者术前左髋ARCOⅡ期,因病情进展于术后22个月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3髋术前ARCOⅡC期,末次随访时病情已进展到ARCO Ⅲ期,但髋功能良好,末次随访时手术成功率为97.56%。结论大粗隆单一双孔道减压植骨+异体腓骨支撑治疗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该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腓骨 减压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体束受侵犯程度与胶质瘤患者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1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显示锥体束受侵犯程度将患者分为3型,其中肿瘤仅侵犯前下部为Ⅰ型,侵犯后上部为Ⅱ型,浸润破坏内囊结构为Ⅲ型。分析各型患者术前、术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理学类型及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41例患者中,Ⅰ型18例(43.9%),Ⅱ型20例(48.8%),Ⅲ型3例(7.3%)。Ⅰ型患者术前、术后均无运动功能障碍。Ⅱ型患者术前4例有运动功能障碍,其中3例术后得到了改善,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1例术后新发生了运动功能障碍。Ⅲ型患者术前均有运动功能障碍,术后症状均进一步加重。Ⅰ、Ⅱ、Ⅲ型肿瘤全切除者分别有11例、5例、1例,与Ⅰ型比较,Ⅱ+Ⅲ型肿瘤全切除比例低[分别为26.1%(6/23),11/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Ⅰ、Ⅱ、Ⅲ型患者中,世界卫生组织(WHO)Ⅲ~Ⅳ级胶质瘤患者分别有3例(3/18)、7例(7/20)、3例(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29例获3~72(22.7±12.0)个月的随访。Ⅰ型患者随访13例,均未复发;Ⅱ型患者随访15例,其中7例复发;Ⅲ型患者随访1例,术后第3个月因残留肿瘤增大而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3型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锥体束受侵犯程度越重,胶质瘤的病理学级别越高,手术全切除率越低,术后疗效越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锥体束 治疗结果 岛叶 分型
  • 作者: 王向东 王引言 江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50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脑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其位置深在,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纤维束,与情感、记忆、内脏感觉与运动、语言等多种功能相关,同时脑胶质瘤本身具有极强的侵袭性,因此胶质瘤患者极易出现功能障碍。近年来,影像学检查技术发展较快,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胶质瘤的诊治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对应用于胶质瘤的DTI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于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 ADL评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12月,于我院就诊的 65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33例)、研究组( 32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予以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 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医护一体化护理后,研究组患者 SAS、 SD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降低; 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有显著提高,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针对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而言,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升其 ADL评分及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 ADL评分 影响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鼻蝶垂体切除术后患者降低并发症及提高睡眠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我院进收治的行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26%)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并发症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合并蝶窦内巨大假性动脉瘤的报道并不多见。2018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因颅底骨折而导致TCCF合并蝶窦内巨大假性动脉瘤的患者,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和Onyx胶,颈内动脉-海绵窦和颈内静脉-岩下窦联合途径将病灶完全栓塞,术后随访1年,患者预后良好,未见病灶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采用"定点、划线、上移"法改良胸前区操作杆穿刺孔位置完成胸前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的29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操作均顺利,术后颈部皮瓣无明显疼痛、麻木,颈部无疤痕残留。我们认为男性患者行改良胸前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通过改良胸前区操作杆穿刺孔位置,可在兼顾颈部美容效果的同时,降低操作难度,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拓展手术适应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腔内治疗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9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8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栓塞(A组,n=30)及静脉联合皮穿刺入栓塞(VP组,n=58)分为两组。A组年龄(31.53±16.08)岁,VP组年龄(25.97±13.67)岁。A组和VP组间的年龄、栓塞手术次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A组和VP组间的Schobinger分期、Yakes分型以及疗效评估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栓塞手术(3.00±1.72)次,VP组栓塞手术(2.10±0.9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P=0.002)。A组临床治愈8例,部分缓解18例,无缓解3例,恶化1例。VP组临床治愈44例,部分缓解10例,无缓解4例,恶化0例。VP组的临床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3,P<0.001)。A组皮肤水泡、坏死3例,肢端坏死1例;VP组皮肤水泡、坏死1例,肢端坏死1例,术中发生一过性低氧血症2例。结论在肢体AVM栓塞路径的选择上,皮结合静脉侧并发症率更低,疗效优于动脉侧。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栓塞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正中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15例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8例;年龄17~65(51.3±12.3)岁。SchatzkerⅤ型10例,Ⅵ型5例;双柱骨折9例,三柱骨折6例。采用前正中结合后内侧手术,骨缺损均行植骨。结果15例患者获得12~24(14.4±3.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5.2±1.3)周。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在术后即刻[(9.2±1.3)°、(85.1±1.7)°]及术后12个月[(8.9±1.2)°、(84.5±1.6)°]分别与术前[(2.8±1.6)°、(73.7±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Rasmussen放射学评分9~18分,平均(15.1±2.5)分,优3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3.3%;HSS评分66~98分,平均(85.1±9.3)分,优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6.7%;Lachman试验及Pivot-shift试验均为阴性,所有患者膝关节均可完全伸直,屈曲100°~135°,平均(117.7±11.3)°。1例前正中伤口出现脂肪液化,清洁换药3周后愈合。结论前正中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近期疗效满意,可根据适应证选择使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剥离术的手术途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改进的技术要点在于剥离途径的角度、方位,使其充分暴露瘤体下极假包膜。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剥离术。手术时间(90.3±32.3)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肝门阻断时间(12.5±35.4)min。术后第1天引流量10~150 ml,逐渐减少第3天<30 ml予以拔除。平均住院时间(5.5±2.7)d。血清ALT、AST、总胆红素和前白蛋白水平,术后第1天和第3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1,-4.182, -2.235, 9.722, P<0.05),而术后7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7,-1.392,1.000,-2.531,P>0.05)。结论肝血管瘤剥离术其技术要点在于剥离途径的角度、方位,使其充分暴露瘤体下极假包膜。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肝门阻断时间短、正常肝组织保留多、对肝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 标签: 血管瘤,肝 腹腔镜 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 10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50例。使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手术治疗研究组,使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出现率,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和骨折复位优良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 胫骨平台 后侧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前后联合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颈胸段脊柱骨折展开对照研究,共计 60 例,手术时间于 2018年 6 月—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囊后三角解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胆三角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验组胆囊后三角解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种方法的价值。结果:实验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 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予以皮椎间孔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实验组为皮椎间孔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小组(30例),对照组为开放性手术小组(30例),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28.4±10.2)min、手术出血量为(14.3±7.4)ml、卧床时间为(10.3±2.7)min、住院时间为(4.3±1.1)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17.1±9.5)min、手术出血量为(78.7±18.2)ml、卧床时间为(21.5±6.2)min、住院时间为(7.1±1.7)d,存在差异(P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 椎间孔镜 椎间盘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辅助或使用显微镜鼻蝶手术治疗不同级别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效果以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7例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内镜下鼻蝶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内镜组,显微镜下鼻蝶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显微镜组。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的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并分析探讨降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策略。结果内镜组患者在手术造成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显微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6.19±9.55) ml与(79.78±11.68) ml;手术所需时间:(93.93±9.53) min与(103.33±9.23) min;住院时间:(7.71±1.53) d与(10.16±1.3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2、4.67、7.94,P均<0.01)。两组不同术式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两种治疗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内镜组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4.8%),显微镜组患者术后出现12例(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出现尿崩症状7例(16.7%),显微镜组患者术后出现22例(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结论内镜鼻蝶切除垂体瘤与显微镜下切除垂体瘤疗效相当,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 标签: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垂体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补肾活血汤联合扩展劈三角肌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间,共计 78例,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单一组,接受扩展劈三角肌手术进行治疗,另一组为联合组,本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两组各有患者 39例,分析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术后恢复情况上对比,联合组明显优于单一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 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联合组明显低于单一组,对比差异明显,结果显示( p<0.05)。结论 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补肾活血汤联合扩展劈三角肌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补肾活血汤 肱骨近端骨折 经扩展劈三角肌入路手术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靶向皮椎间孔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8月至2019年9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32例行常规靶向椎间孔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改良组33例行改良靶向椎间孔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指标及相关评估指标。结果改良组手术优良率(90.91%,30/33)与常规组(87.50%,28/3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少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5、2.916,P=0.042、0.002)。结论改良靶向技术能有效简化手术操作,可一定程度促进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改良靶向技术 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 作者: 唐亚捷 刘健 陈钊 赵俊飞 马介旭 魏培坚 刘彦俊 邱海龙 朱伟 刘辉 庄建 郭惠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外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外科,广州 510080;汕头大学医学院 515041,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超声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外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全胸腔镜下左心房二尖瓣心肌切除术(thoracoscopic transmitral myectomy,TTM)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磁共振共同评估患者心室壁肥厚范围及二尖瓣形态和功能,在全胸腔镜下二尖瓣行心肌切除术,总结手术方法并分析术后早期手术效果。结果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我病区单一术者共完成TTM 15例。经术前影像学评估后发现:6例(40.0%)室间隔肥厚局限于基底段,9例(60.0%)合并左心室中部室间隔肥厚;2例(13.3%)术前超声心动图发现二尖瓣后叶腱索断裂。心肌切除后,二尖瓣处理如下:11例(73.3%)患者行前叶扩大,3例(20.0%)患者为直接缝合前叶至二尖瓣环,1例(6.7%)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室间隔穿孔、残余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主动脉中位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9.0(116.0,147.0)min、184.0(158.0,227.0)min、22.0(9.0,26.0)h、3(2,7)天、9(7,14)天。全组无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2,5)个月。1例(6.7%)患者因A3区撕裂于术后3个月行再次二尖瓣成形术,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明显(术前对随访),分别为[(19.3±3.3)mm对(8.9±4.4)mm(P=0.001)]和[(90.8±23.2)mmHg对(8.9±4.4)mmHg(P<0.001)](1 mmHg=0.133 kPa);随访无患者残存SAM现象;二尖瓣中量以上反流患者数量由12例(80.0%)下降至1例(6.7%)(P<0.001)。结论对于手术指征合适的HOCM患者,TTM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能够良好地暴露室间隔(尤其是中部)梗阻部位、消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SAM相关二尖瓣反流。术中应仔细处理二尖瓣前叶,减少因补片大小或缝合导致的残余二尖瓣反流发生。

  • 标签: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二尖瓣反流 心肌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