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对治疗肥胖伴有2糖尿(T2DM)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2月两家医院收治的64例肥胖伴有T2DM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干预情况分为两组,腹腔镜下SG(LSG组) 30例和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L-RYGB组) 34例,采用SPSS 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逐步)模型,分析T2DM缓解与否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血脂相关指标除甘油三酯外,两种手术方法均未获得明显改善。两组间BMI和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YGB对血糖的缓解率(88.2%)优于LSG(76.7%)P<0.05。而术后1年,两组接受治疗的患者的HbA1c、收缩压和舒张压减少值均明显降低(P=0.016; P=0.029和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空腹血糖、HbA1c可作为1年时T2DM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 P=0.001; P=0.008)。L-RYGB显示出T2DM缓解率明显高于LSG (OR=1.79, 95%CI: 1.133~2.829, P=0.013)。两组患者均未发生30d内死亡和胃肠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中,L-RYGB的发生率较高(11.8% vs.3.3%, P=0.022)。结论在T2DM缓解方面,术后1年的结论,L-RYGB优于LSG。远期持久缓解的结果,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肥胖症 胃旁路术 胃切除术 疗效比较研究 代谢手术
  • 简介:摘要2糖尿抑郁 (type 2 diabetes comorbid depression, T2DD)使患者自我管理和依从性变差,增加社会负担。然而,T2D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疫炎症系统、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以及T2DD的神经影像学改变方面。因此,本文就当前T2DD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了解其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糖尿病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2糖尿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视网膜病变(DR)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 304例2糖尿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均进行眼底检查。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R组与非DR(NDR)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NDR组相比,DR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女性中总胆红素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D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在男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P<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平滑曲线拟合显示在女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发生风险呈U关系;在男性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在男性中,总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DR的发生风险降低8%(OR=0.92,95%CI 0.88~0.98, P<0.01);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DR的发生风险降低9%(OR=0.91,95%CI 0.84~0.96, P<0.01)。在女性中,当总胆红素<12.8 μmol/L时,总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DR发生风险降低17%(OR=0.83,95%CI 0.72~0.95, P<0.01);当总胆红素≥12.8 μmol/L时,每增加1 μmol/L,DR发生风险增加10%(OR=1.10,95%CI 1.01~1.20, P<0.05)。当间接胆红素<9.8 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DR发生风险降低20%(OR=0.80,95%CI 0.68~0.94, P<0.01);当间接胆红素≥9.8 μmol/L时,间接胆红素每增加1 μmol/L,DR发生风险增加13%(OR=1.13,95%CI 1.01~1.25, P<0.05)。结论在2糖尿女性患者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DR患病风险存在U关系,在男性患者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DR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直接胆红素与DR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患者腹部脂肪分布与糖脂代谢及糖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糖尿患者357例,定量CT测量内脏脂肪(VAT)和皮下脂肪(SAT)面积,同时检查患者糖尿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根据VAT的值以三分位数法分为3组:T1组(VAT<162.0 cm2)、T2组(162.0≤VAT<221.1 cm2)、T3组(VAT≥221.1 cm2)。结果T1组HbA1C水平高于T3组(P<0.05);T1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于T2、T3组(P<0.05);T2、T3组男性比例、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24h尿白蛋白、糖尿肾病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高于T1组(P<0.05);T3组空腹C肽(FCP)、改良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T1、T2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VAT、SAT与BMI、FCP、HOMA-IR呈正相关(P<0.01),VAT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TG、24h尿白蛋白、糖尿肾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呈正相关(P<0.05),与HbA1C、HDL-C、eGFR呈负相关(P<0.05),SAT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0.01),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校正年龄、BMI、收缩压、空腹血糖等因素后,VAT仍是发生糖尿肾病的危险因素(P=0.013)。结论VAT、SAT均与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相关,VAT可能是2糖尿患者发生糖尿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腹部脂肪面积 糖尿病,2型 糖尿病并发症 定量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肥胖对2糖尿、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长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1986年纳入大庆市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的糖耐量正常者519名和新诊断2糖尿者630例,之后评估23年随访的长期临床结局。良性肥胖即超重肥胖而无代谢异常(定义为无糖尿、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最终纳入682例受试者(糖耐量正常者350名和新诊断2糖尿者332例),根据基线状态分为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211例)、超重肥胖无代谢异常组(58例)、超重肥胖伴高血压组(81例)、超重肥胖伴2糖尿组(109例)、超重肥胖伴高血压和2糖尿组(223例)。比较各组2糖尿、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病率。结果23年后随访,超重肥胖无代谢异常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病风险与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相比无差异,但是其2糖尿发病率为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的2倍(24.1%、12.5/1 000人年对10.9%、5.2/1 000人年,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史的影响后,这种差别依然存在[风险比(HR)=2.42,95%CI 1.24~4.74, P=0.01]。超重肥胖伴高血压组、超重肥胖伴2糖尿组及超重肥胖伴高血压和2糖尿组的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病风险均高于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并依次递增(P<0.05)。结论良性肥胖人群长期心血管风险和死亡与正常组无差异,但其2糖尿发病率显著增加。肥胖合并其他代谢紊乱人群的2糖尿、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病风险增加更甚。

  • 标签: 良性肥胖 糖尿病,2型 死亡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 2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90例 2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收治患者的时间为 2018年 4月到 2019年 01月。将全部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 45例患者为参照组,在前者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 45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 P< 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患者对比无差异,( P> 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 2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硝苯地平 治疗效果 厄贝沙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T2DM)合并下肢动脉疾病(LEA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骨钙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1月到2018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78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根据LEAD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组(98例)、糖尿合并LEAD组(80例),根据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将糖尿合并LEAD组再分为非闭塞组(55例)、闭塞组(25例)。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以及空腹C肽进行测定。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FGF-23及血清骨钙素含量。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EA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单纯糖尿组相比,糖尿合并LEAD组年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C肽、FGF-23水平均升高(t=2.036~6.249,P均<0.01),且糖尿合并LEAD组高血压病史(χ2=11.193,P=0.001)、神经病变史(χ2=10.382,P=0.001)、饮酒史(χ2=4.589,P=0.032)、颈动脉彩超阳性率(χ2=33.386,P<0.001)也较高;但骨钙素水平降低(χ2=4.189,P<0.001)。与非闭塞组相比,闭塞组骨钙素水平降低(t=3.001,P<0.05),FGF-23水平升高(t=2.23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12,95% CI:1.041~1.188,P<0.05)、饮酒史(OR=3.415,95% CI:1.116~10.452,P<0.05)、FGF-23(OR=9.128,95% CI:3.610~23.080,P<0.05)、骨钙素(OR=0.369,95% CI:0.223~0.612,P<0.05)和颈动脉粥样硬化(OR=4.801,95% CI:1.552~14.855,P<0.05)是LEAD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整体和糖尿合并LEAD组中,FGF-23水平与骨钙素水平均呈正相关(r=0.327、0.585,P均<0.001)。结论T2DM合并LEAD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降低、血清FGF-23水平升高,且与LEAD的严重程度相关。T2DM合并LEAD患者血清FGF-23与血清骨钙素水平呈正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疾病 骨代谢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骨钙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Fer)在中老年男性2糖尿(T2DM)合并肌少症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于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进行体成分分析,按2014‌年发布的亚洲肌少症共识,根据身高校正的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及握力诊断肌少症。选取T2DM肌少症组82‌例,T2DM非肌少症组92‌例。测定两组血清铁蛋白水平,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身体测量及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铁蛋白与其余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T2DM肌少症组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T2DM非肌少症组,分别为243.10(205.75,367.51)、176.68(137.31,218.1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铁蛋白与腰臀比(r=0.284)、体脂百分比(r=0.266)、内脏脂肪面积(r=0.159)、hsC-RP(r=0.242)、HbA1c(r=0.319)、TC(r=0.155)、LDL-C(r=0.161)、FT4(r=0.178)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T2DM病程(r=-0.261)、全身骨骼肌质量(r=-0.410)、四肢骨骼肌质量(r=-0.352)、ASMI(r=-0.423)、TSH(r=-0.273)均呈负相关(P均<0.05)。在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中,高体重指数、高全身骨骼肌质量是肌少症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分别为0.144、0.267,P<0.05),而高血清铁蛋白、高内脏脂肪面积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1.015、1.136,P<0.05)。结论铁蓄积与T2DM患者的肌少症密切相关,高血清铁蛋白是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铁蛋白 肌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2 糖尿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合理的选择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7 月我院 收治的 108 例 2 糖尿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 n=54 )、对照组 ( n=54 )。 对照组应用 常规内科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90.74% VS 75.93%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 TG 、 TC 、 HDL-C 及 LDL-C 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 0.05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的 TG 、 TC 、 LDL-C 水平均明显降低, HDL-C 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结论: 2 糖尿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满意,患者的 血脂水平明显降低,广泛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较高 。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2 型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血脂 血糖 血尿酸 心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格列汀对2糖尿(T2DM)合并肥胖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孝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30例T2DM合并肥胖患者,男77例,女53例,年龄(59.42±5.64)岁,年龄范围为38~77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辅以对症支持治疗,联合治疗组行格列美脲片联合利格列汀片治疗,单药治疗组使用格列美脲片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脂指标水平[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指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胰岛素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甘油三酯[(1.51±0.64)mmol/L]、总胆固醇[(3.98±0.34)mmol/L]、LDL-C[(2.03±0.19)mmol/L]低于单药治疗组[(2.42±0.32)mmol/L、(4.46±0.22)mmol/L、(2.42±0.16)mmol/L];HDL-C[(1.33±0.22)mmol/L]高于单药治疗组[(0.95±0.14)mmol/L],HbA1c[(7.18±0.16)%]、FBG[(6.39±0.41)mmol/L]、2 hPG[(8.07±1.42)mmol/L]低于单药治疗组[(7.95±0.18)%、(6.99±0.27)mmol/L、(9.42±1.01)mmol/L];HOMA-IR(1.96±0.24)低于单药治疗组(2.99±0.34)、HOMA-β(10.35±1.50)高于单药治疗组(8.79±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4/65)]与单药治疗组[10.8%(7/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结论利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T2DM合并肥胖患者,可有效改善糖脂代谢功能,增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肥胖 利格列汀 糖脂代谢指标 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替米沙坦联合川芎嗪治疗早期 2糖尿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该院选取 2017年 12月— 2019年 12月接受治疗的 86例 2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 43例。其中对照组用替米沙坦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川穹嗪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对比治疗后两组间空腹血糖( FPG)、餐后 2 h血糖( 2 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 FPG、 2 hPG、 HbAlc、 SBP、 DBP指标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95%)与对照组( 18.6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早期 2糖尿合并高血压治疗中,运用替米沙坦联合川芎嗪治疗对改善患者血压、血脂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 替米沙坦 ;川芎嗪 ;2糖尿 ;高血压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elmisartan combined with ligustrazin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7 to December 2019, 8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3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In the control group, telmisartan was used to treat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e used the combination of chuanfanzine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compared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 HbAlc, SBP and DBP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dexes of FPG, 2hPG, HbAlc, SBP and DBP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3.95%) and the control group (18.60%)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tension, telmisartan combined with Ligustrazin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lipid,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初诊2糖尿(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初诊2糖尿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NAFLD组61例,非NAFLD组85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转氨酶(AST、ALT)、尿酸(UA)及空腹C肽(FCP)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C肽指数HOMA-C肽,将合并NAFLD(NAFLD组)和不合并NAFLD(非NAFLD组)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SBP、TC、LDL-c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AFLD组BMI、DBP、FPG、HbA1c、FCP、HOMA-C肽、AST、ALT、UA及TG指标均高于非NAFLD组,HDL-c低于非N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DBP、UA及TG是初诊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初诊T2DM合并NAFLD患者的糖脂及尿酸代谢紊乱更为严重,胰岛素抵抗及超重是其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糖尿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配合整体护理治疗效果的临床差异。方法:选取120例2糖尿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溃疡面< 50%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试验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显效38例,有效15例,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7例。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试验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整体护理对2糖尿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对患者的溃疡面愈合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 整体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对2糖尿合并肥胖患者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糖尿合并肥胖患者30例,借助高通量测序手段比较二甲双胍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结果二甲双胍能够显著增加肠道菌群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调节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增强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丙酸代谢和丁酸代谢等多种代谢功能,同时显著抑制2糖尿、胰岛素抵抗以及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等功能基因的表达。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参与降糖过程。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唑来磷酸治疗骨质疏松合并 2糖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合并 2糖尿患者 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8例,采用碳酸钙 D3和骨化三醇治疗)和实验组( 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唑来磷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参数进行分析收集。结果:经过组间对比显示,实验组腰椎整体、股骨颈部、股骨整体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对骨质疏松合并 2糖尿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在碳酸钙 D3和骨化三醇治疗基础上使用唑来磷酸治疗,能够取得明显更佳的临床疗效,有较高使用价值。

  • 标签: 唑来磷酸 骨质疏松 糖尿病 骨密度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比较妊娠合并糖尿与非糖尿产妇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方法 将 2017年 1月— 2019年 3月该科行剖宫产的妊娠合并糖尿产妇共 9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剖宫产的非糖尿产妇 1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手术方式均为子宫下段切口剖宫产,切口为横切口 ,切口长约 10~ 12 cm。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具体切口愈合不良包括术后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等。结果 观察组 98例中切口感染 6例、裂开 2例、脂肪液化 2例,切口愈合不良共 10例,发生率为 10.2%( 10/98),对照组 150例中切口感染 1例、裂开 0例、脂肪液化 0例, 切口愈合不良共 1例,发生率为 0.67%( 1/150),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10.2%)明显高于对照组( 0.67%), P<0.05。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会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和增加感染的机会,医 护人员应重视糖尿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  

  • 标签:    [ ] 妊娠 糖尿病 剖宫产 手术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糖尿的全球患病率高,其主要危害在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等。近年来,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发展,人们对糖尿及其并发症的认知和管理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在国内外诊疗指南更新中,体现为从以"降糖"为中心到以"结局"为中心的观念变革,开启了糖尿治疗的新时代。本文根据循证证据及相关指南的更新对2糖尿管理理念的变迁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2型 疾病管理 指南 变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磷酸西格列汀用于 2糖尿治疗中的作用评价。方法:样本时间: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样本来源:选取本院收诊的 2糖尿患者共 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n=35)采用盐酸二甲双胍药物治疗,观察组( n=35)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饭后 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均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用于 2糖尿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控制血糖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磷酸西格列汀 2型糖尿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新药剂利拉利汀治疗 2 糖尿的临床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研究阶段为 201 9 年 1 月~ 20 20 年 6 月,共纳入 77 例 2 糖尿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取利拉利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 72.73% ( 24/33 )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 91.18% ( 31/3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针对 2 糖尿患者采用利拉利汀治疗可控制血糖水平,有良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新药剂 利拉利汀 2型糖尿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拉鲁肽用于2糖尿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2糖尿肥胖患者采用随机分组进行治疗观察,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二甲双胍+利拉鲁肽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和体质量,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体质量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体质量差异显著(P<0.05),观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糖尿肥胖患者,利拉鲁肽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利拉鲁肽 肥胖患者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