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患儿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舒适护理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实证研究方式,取我院需要进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设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随机分组,两组人数相同,观察组用舒适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检查结束后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舒适护理模式下患儿检查满意度较高、心理状态评分稳定,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经舒适护理后患儿能够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哭闹现象有所缓解,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较高,临床护理价值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应用无痛胃肠镜治疗的价值。方法:试验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取消化内科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70例,依据抽签法分组,每组人数各35例。参照组接受常规胃肠镜检查,研究组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分析比对各项生命指标、血压水平、临床各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各项生活指标、血压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诊疗时间、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舒适度、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应用在消化内科疾病检查中,可使诊断效果、安全性提升,对不良反应进行控制,会使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提升,减轻疼痛感。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超声微探头辅助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胃息肉(息肉直径小于5mm)患者162例,采用随机分组法生成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使用超声微探头辅助光学内窥镜对患者病灶区息肉进行钳除治疗,观察组在同样治疗方式上增加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症状(围术期出血、围术期腹痛)率、康复护理满意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良症状出现,观察组的不良症状率(2.46%)低于对照组(14.81%)(P<0.05);观察组对康复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2.59%)高于对照组(76.54%)(P<0.05)。结论 康复护理在消化道息肉围术期有效降低了不良症状率,减少患者对息肉治疗的恐惧感,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治疗护理中风险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入选接受内镜治疗的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40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护理)。观察指标:出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预后指标。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的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再出血机率的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转手术机率的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P<0.05。结论:内镜治疗期间采取风险护理后将有效减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量,降低并发症机率,尽快止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经胃内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时,不同型号塑料支架的引流效果。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内镜中心2014年3月—2020年12月所施行的EUS引导下经胃内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置入“双猪尾”10 F双塑料支架组和置入“双猪尾”7 F双塑料支架组,比较这两组塑料支架的引流效果、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共纳入29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其中10 F双塑料支架组11例,7 F双塑料支架组18例,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48.2±8.0)min及(34.7±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P<0.001)。术后腹痛[18.2%(2/11)比5.6%(1/18)]、发热[9.1%(1/11)比11.1%(2/18)]及出血(均无)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个月后复查CT,10 F双塑料支架组、7 F双塑料支架组嚢腔完全消失率分别为90.9%(10/11)和88.9%(16/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对于符合EUS引导下经胃内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标准的患者,7 F与10 F支架的引流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7 F支架具有手术操作便利、时间较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帽状息肉病的临床、内镜特征,并评价其内镜下切除治疗效果,对2017年6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结直肠息肉切除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帽状息肉病的14例病例(共56枚息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男8例,女6例;年龄14岁~74岁,其中<60岁7例,≥60岁7例;7例(50.0%)伴消化道症状;息肉多发4例,单发10例(71.4%);息肉位于直肠42枚(75.0%),乙状结肠13枚(23.2%),横结肠1枚;山田分型Ⅰ型44枚(78.6%),Ⅱ型3枚,Ⅲ型5枚,Ⅳ型4枚;内镜下息肉表面可见明显白色帽状覆盖物41枚(73.2%)、明显充血发红23枚,其中两者均可见8枚;2例行ESD治疗、12例行EMR治疗,均完全切除,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7例伴消化道症状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缓解;11例(78.6%)随访期间完成肠镜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由此可见,帽状息肉病无性别、年龄发病差异,息肉多单发,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形态以山田Ⅰ型为主,表面多有白色帽状覆盖物,患者可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内镜下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消化内镜下消化道息肉电切除术护理配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08月至2021年08月收治的64例消化内镜下消化道息肉电切除术患者开展调查,随机分组后分别以常规护理、综合护理配合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n=32,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有效性。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通过加强护理配合可进一步提高消化内镜下消化道息肉电切除术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治疗中的价值。方法:ANVUGIB患者取样67例,双盲信封法分组,入院时间2019年11月至2021年06月,给予内镜止血+保守药物治疗(研究组,n=35)和保守药物治疗(对照组,n=32),观察恢复情况,对比PaO2、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指标、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粪便潜血(2.70±0.78)d转阴,肠鸣音(2.06±0.69)d恢复,(1.62±0.57)d止血,比对照组早,住院(7.15±1.27)d,比研究组(3.19±0.97)d短,研究组生命体征指标更优,止血总有效率97.14%(34/35),比对照组78.13%(25/32)低,P<0.05。结论:ANVUGIB保守治疗基础上应用内镜止血可提升止血效果,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加速粪便潜血转阴、肠鸣音恢复,具有理想止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