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患者抗缪勒氏管激素与年龄之间相关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一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中心化验室检测抗缪勒氏管激素(AMH)的女性不孕患者数据12764名,以年龄为分组对象,共分为6组参考对比组别,与患者抗缪勒氏管激素进行相关分析。。其中病例数较集中的年龄段26~35岁,又将人数较集中的组别分成3组进行检验分析与详细数据对比。 结果 不同年龄女性间AMH值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在不同年龄段住院儿童患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改善住院儿童患者的情绪状态,保证患儿心理健康,本文对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本院儿科进行治疗的200例住院患儿进行研究,为了提升研究准确性,将患儿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分别分为6个月~1岁婴幼儿、1~3岁幼儿、3~7岁学龄前儿童以及7~14岁学龄期儿童,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措施,观察心理护理效果。结果:经干预后发现,各个组的患儿经过心理护理后的状态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学龄前儿童组和学龄期儿童组的心理状态变化幅度高于婴幼儿组和幼儿组。结论:在住院儿童患者护理期间,采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儿的配合程度,改善患儿的情绪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年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的特征和出院医嘱用药。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为2019年12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入组成员,回顾性分析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出院后1个月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其临床特征以及按照医嘱进行用药的情况。结果:患者主要出现的临床特征包括呼吸困难、下肢浮肿以及患者的肺部出现湿罗音;对于阿司匹林的使用其年龄范围在60岁至75岁这一区间的患者中使用率更高,而对于氯吡格雷和利尿剂药物的使用则是在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中使用概率更高,他汀类和地高辛药物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中使用概率相差不大。结论:对于冠心病慢性心衰的患者来说,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年龄大小等不同的临床特征进行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的控制,从而进行更加正确合理的用药治疗,保证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适用于评估和校准人类生物学年龄的表观遗传学时钟模型。方法于2019年7月1日至11月30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长寿队列选取186名研究对象,于2020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体检人群选取124名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家族疾病史等资料,通过体格检查测量对象的心率和血压,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端粒长度,采用靶向甲基化位点测序检测EDARADD cg09809672、IPO8 cg19722847、NHLRC1 cg22736354、P2RX6 cg05442902和SCGN cg06493994基因位点的甲基化水平。排除DNA甲基化和端粒长度检测质量控制不合格的54名对象,最终对256名对象资料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年龄段甲基化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构建生物学年龄预测模型,采用Kendal秩相关分析评价年龄差值[即(公历年龄-生物学年龄)]与端粒长度的相关性,比较各年龄组不同年龄差值对象的健康相关指标。结果对象年龄的M(Q1,Q3)为67(51,91)岁,其中女性166名(64.84%)。随年龄增加,基因位点甲基化水平分别呈下降(EDARADD cg09809672、IPO8 cg19722847和P2RX6 cg05442902)和上升趋势(NHLRC1 cg22736354和SCGN cg06493994)(均P<0.05)。所构建的生物学年龄预测模型为:Y=-53.121×EDARADD cg09809672-137.564×IPO8 cg19722847+141.040×NHLRC1 cg22736354-67.893×P2RX6 cg05442902+149.547×SCGN cg06493994+4.592×sex+64.185(R2=0.86,P<0.001),式中Y为生物学年龄,方程各项依次为5个基因位点甲基化水平、性别(男性=1,女性=2)和截距。年龄差值与端粒长度Kendall秩相关系数为0.731(P<0.001)。与年龄差值<0的对象相比,年龄差值≥0的对象未成年期收缩压较高[分别为(88.50±8.89)和(109.83±9.48)mmHg,1 mmHg=0.133 kPa],青壮年期TC较低[分别为(5.48±0.23)和(3.98±0.54)mmol/L],TG较低[分别为(3.51±0.32)和(3.41±0.20)mmol/L],中年期FBG较低[分别为(6.17±0.67)和(5.37±0.79)mmol/L],高龄老年期舒张压较高[分别为(76.99±6.78)和(83.97±9.36)mmHg](均P<0.05)。结论所构建的表观遗传学时钟模型可用于评估和校准人类生物学年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不同年龄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确诊的41例TA患儿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以3岁为界将患儿分为大年龄组、小年龄组,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对冠状动脉受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生长发育受限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7例小年龄组患儿中男8例,女9例;24例大年龄组患儿中男6例,女18例。小年龄组广泛型最常见,共10例(58.8%);大年龄组以胸腹主动脉型最为常见,共13例(54.2%)。小年龄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共13例(76.5%);大年龄组为高血压,共19例(79.2%)。小年龄组患儿均有血红蛋白(Hb)降低,均有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100.0%);大年龄组白细胞升高6例(25.0%),ESR增快13例(54.2%),CRP升高11例(45.8%)。小年龄组受累最多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前降支、回旋支),共16例(94.1%);大年龄组受累最多为锁骨下动脉,共15例(62.5%)。小年龄组患儿均处于疾病活动期,其中8例单用生物制剂,3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5例为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联合治疗,1例先用糖皮质激素,因效果欠佳换用生物制剂治疗。大年龄组有18例活动期病例(75.0%),2例拒绝治疗;16例活动期病例和6例非活动期病例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19例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3例为糖皮质激素联合生物制剂。小年龄组有16例冠状动脉受累,大年龄组仅1例冠状动脉受累(P<0.01);小年龄组中9例存在生长发育受限,大年龄组均未出现生长受限(P<0.01);小年龄组血压均得到控制,大年龄组中16例血压控制不满意(P<0.01);小年龄组广泛型发生率高于大年龄组,且病情活动期发生率高于大年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TA临床特点、治疗差异大。小年龄TA病情进展更急剧;血管受累更广泛,更易累及冠状动脉等中血管;更应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影响。大年龄TA部分可自行进入非活动期,受累以大血管为主,易遗留高血压后遗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对比敏感度(CS)改变及与正常儿童CS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弱视患儿作为弱视组。根据弱视程度诊断标准将患儿弱视眼分为轻、中、重3组;对弱视组中的单眼弱视患儿再细分为弱视眼组和对侧眼组。选择同期就诊的视力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共纳入弱视组83例(137眼),对照组26例(52眼)。双眼弱视54例(108眼);单眼弱视共29例(29眼),即弱视眼组29眼,对侧眼组29眼。轻、中、重度弱视组分别为45、69、23眼。检查单眼弱视对侧眼组及轻、中、重各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及正常对照组的CS。采用配对t检验、LSD-t检验、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各空间频率上,各组治疗前CS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同一组内,治疗后CS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在空间频率18.0 cpd下,对侧眼组和轻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空间频率下治疗后CS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空间频率6.0、12.0、18.0 cpd上,中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组仍有差别(P<0.05),在空间频率3.0 cpd下,中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组无差别。各空间频率下重度弱视组治疗后与正常组仍有差别(P<0.05)。弱视治疗前,在各空间频率下,弱视眼CS与弱视程度呈负相关(r=-0.52、-0.60、-0.55、-0.54,均P<0.001)。结论:不同严重程度的弱视患儿的C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CS会有一定程度提升,其中轻度弱视眼比中、重度弱视眼更容易恢复。
简介:摘要:电能是现代社会主要能源,影响着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进步的核心力量,保障供电稳定性与可靠性非常重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大,供电难度随之提高,输电线路时常满载运行,线路在长期运行中难免出现故障问题,影响正常供电,甚至导致非计划性停电。为降低故障率,保障线路运行安全性,应采取有效运维措施。但当前运维工作开展中存在诸多问题,运维管理效能无法有效发挥,导致输电线路故障率较高。为全面提升输电线路运维效率,采取差异化运维,提高运维管理针对性势在必行。本文将针对输电线路差异化运维计划优化展开研究。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课程的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融合,使之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教学模式,从而真正的融入到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能够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差异,小学生虽然年龄相距不大,但是起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差异,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