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2020-2021年徐州铁路男职工共944人胃功能体检数据随年龄变化的差异性。 方法 采集健康体检人员空腹血清,用化学发光法分析检测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Ⅰ(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并计算PGI/PGⅡ比值(PGR)。比较表观健康体检人群中不同年龄组间胃功能四项中位数水平差异。结果 参加体检的铁路男职工不同年龄段PGI、PGⅡ、PGR、G-17检测水平差异较大,各年龄段PGI、PGⅡ、PGR、G-17检测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GI、PGⅡ、G-17中位数水平随年龄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P<0.001),而PGR中位数水平随年龄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P<0.001)。结论 参加体检的徐州铁路男职工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数值,40岁以上职工普遍高于40岁以下的职工。建议40岁以上男职工生活中要特别关注胃部不适及胃粘膜的健康状况,异常结果较高的职工要及时进行胃镜检查;结果异常率不高的职工要调整饮食及生活习惯,对胃病随年龄增加的风险进行早期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假设秋冬季确诊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进展迅速以及寒冷季节的发病率可能更高。方法分析4 993例芬兰儿童及青少年Ⅰ型糖尿病表现的季节性差异。临床诊断时分析患儿的代谢特点、β细胞自身抗体及HLA-Ⅱ类基因情况。结果与春夏季相比(n=1135/22.7%,n=219/24.4%),秋冬季的新发病例较多(n=1353/27.1%,n=1286/25.8%),存在显著季节性差异。与年长儿(5~14岁)不同,婴幼儿(0.5~4岁)在冬季确诊较少(P=0.019),年长儿的发病特点与整体相似。新发病例较少的季节,患儿的代谢失衡情况更加严重。结论糖尿病临床表现的季节性差异在年长儿和年幼儿中有所不同,提示在不同年龄段诱发该疾病的环境因素并不相同。新发病例较少的季节往往临床表现更重,可能是由于就医较晚而非自身免疫情况恶化所致。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特应性皮炎(AD)患者特异性过敏原分布特征及差异性,为诊治特应性皮炎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21年杭州萧山区不同年龄组特应性皮炎患者特异性过敏原(sIgE)流行分布特征和各组总IgE(t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水平的差异性分析。结果 在≤2岁AD婴幼儿中,女性占37.61%、男性62.39%;其中33.90%患者tIgE水平高于100IU/mL、47.15%患者外周血EOS#大于0.5×109/L、67.52%患者sIgE≥0.35IU/mL;过敏原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主要有鸡蛋白(40.17%)、牛奶(25.07%)、牛肉(16.36%)、花生(11.40%)等,吸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40岁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患者保守治疗后病变的自然转归,为临床上育龄期CINⅡ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的年龄≤40岁、有生育需求、细胞学结果≤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子宫颈转化区完全可见、阴道镜引导下子宫颈点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为CINⅡ、子宫颈管搔刮(ECC)术后病理检查排除子宫颈管病变≥CINⅡ者,采用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的方式拟定期随访2年,观察CINⅡ病变的自然转归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年龄为(29±5)岁(范围:19~40岁)、有随访资料的CINⅡ患者9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6)个月(范围:6~36个月),随访过程中病变逆转者62例(63%,62/99),包括完全逆转45例(45%,45/99)、部分逆转17例(17%,17/99);病变持续者22例(22%,22/99);病变进展者15例(15%,15/99),无一例病变进展至子宫颈癌。病变逆转、病变持续、病变进展患者的诊断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产次、随访过程中妊娠、吸烟、避孕方式、HPV疫苗接种情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组时不同年龄段、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HPV感染型别患者的病变逆转、病变持续、病变进展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CINⅡ累及范围患者的病变逆转、病变持续、病变进展率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P<0.001),即CINⅡ两点及以上累及者的病变逆转率明显低于单点累及者(分别为42%、80%;χ2=14.67,P<0.001),病变进展率明显高于单点累及者(分别为27%、6%;χ2=8.51,P=0.004)。62例病变逆转患者中,56例(90%)病变逆转出现在随访的第1年内。结论年龄≤40岁的CINⅡ患者一半以上病变自然逆转,且病变逆转常出现在随访的第1年内,CINⅡ两点及以上累及为保守治疗的危险因素。在严密随访条件下,可选择性对CINⅡ单点累及、年龄≤40岁、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行保守治疗1年,如病变仍持续或进展则选择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父母亲生育年龄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在中国7省份开展的6~18岁学生体格检查数据,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及其家长的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相关信息。共纳入41 567名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根据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将母亲生育年龄分为14~23、24~28、29~38岁三个类别,父亲生育年龄分为14~23、24~30、31~42岁三个类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生育年龄和父母营养状态与子代超重肥胖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41 567名儿童的年龄为(10.6±3.2)岁,其父亲生育年龄为(27.9±4.4)岁,母亲生育年龄为(25.8±4.0)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3.4%。调整儿童饮食行为因素后,父亲生育年龄为24~30岁和母亲生育年龄为24~28岁组子代超重肥胖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11(1.04~1.18)、1.16(1.08~1.24)。父母双方均无超重肥胖的子代,肥胖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父母双方均超重肥胖时,父亲生育年龄为24~30岁组和母亲生育年龄为14~28岁组子代发生超重肥胖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27(1.00~1.62)、1.33(1.07~1.65)。结论父母亲生育年龄和父母超重肥胖状态均与子代超重肥胖有关联,且存在交互作用。
简介:摘要B细胞是体液免疫应答中的核心效应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提呈抗原以及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学功能。年龄相关的B细胞(ABCs)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B细胞亚群,随年龄增长在脾脏中不断积累。ABCs高表达髓系标记CD11c、CD11b和转录因子T-bet,对B细胞抗原受体(BCR)和CD40刺激不敏感,而在Toll样受体7(TLR7)和IL-21的刺激下分化增殖。已在SLE、RA、pSS等多种自身免疫病患者外周血发现ABCs扩增,且与疾病活动评分、浆细胞水平和自身抗体滴度呈正相关。深入研究ABC的分化调控及生物学功能,阐明其在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年龄儿童性早熟临床因素。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这一时间跨度中,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2例不同年龄儿童性早熟临床因素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一般特征性检查、超声检测、激素指标检测,从而彻底分析出导致性早熟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采用特定的方式进行全面化、多样化的分析。结果:在经过认真的试验后,得出身高发育过快、高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阴茎增大增粗明显,阴毛过早出现,睾丸容积增大,骨龄超前大于1岁,过早出现喉结,声音低沉、长出胡须等现象,这些都是男性患儿的病理特征;乳房过早呈现增大,阴毛过早出现,阴道出血,外阴部位分泌物显著增多,子宫、卵巢增大,骨龄超前大于1岁,有生长加速等现象,这些都是女性患儿的病理特征。产生影响的原因有饮食、心理、睡眠习惯、生活习惯等。结论:在现实的生活中,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因素较多,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医学中必须通过临床的诊断、实验室的检测和医学影像的相互配合实现疾病的确诊。所以,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和第一责任人必须承担起责任,持续的关注婴幼儿的饮食状况和生活,让婴幼儿快乐健康的成长。
简介:摘要:注重对小学低年龄段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能在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上发挥双重功效,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前提,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其终生学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