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其症状以及病因极为复杂,在日常生活中,眩晕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还会对患者造成生存以及工作等多方面的质量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近失误管理联合标准化沟通模式在肾内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以期降低转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疗安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需要进行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180例。根据患者转运过程中是否实施近失误管理联合标准化沟通模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医护人员沟通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1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转运时间为(25.3±5.1)min,短于对照组的(32.6±6.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医护人员沟通效率评分为(92.5±4.9)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5.3±3.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2±6.3)分和(84.6±5.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失误管理联合标准化沟通模式在肾内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提高医护人员沟通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对保障医疗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模式在预防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间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46例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优化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优化组则采用优化护理模式。通过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动静脉状态、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来评估护理效果。结果:优化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流量、静脉压等动静脉状态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优化组患者在生理状态、疼痛程度、精神健康及社会职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测评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优化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优化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改善患者的动静脉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此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模式在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某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化护理模式,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术后密切监测及早期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瘘管成熟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观察组瘘管平均成熟时间为(42.3±7.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8.2±9.6)天(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为(92.1±5.3)分,高于对照组的(80.4±6.7)分(P<0.05)。结论:优化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瘘管成熟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层医院内科常见护理缺陷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基层医院内科的护理工作进行调查。将某基层医院收治的180例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进行详细分析,对比患者入院前后的健康恢复情况。结果 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可以发现,开展防止护理缺陷工作之前,护理文书记录错误11例,不规范操作10例,计划外拔管7例,出现给药问题4例。开展防止护理缺陷工作之后,没有再出现护理文书记录错误和不规范操作的情况,计划外拔管2例,给药问题1例。结论 通过一系列防止护理缺陷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基层医院内科常见的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肾内科患者腹膜透析管置入术预防性用药合理性的影响效果。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6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肾内科腹膜透析管植入术治疗的患者,样本选择完毕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3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感染用药合理率(预防用药使用率、使用品种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炎症指标及导管周围异常发生率(体温>37.5℃、N%异常、WBC计数异常、红肿、引流不畅);住院时间、术前天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抗菌药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防用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使用品种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炎症指标及导管周围异常发生率为13.3%(4/30)低于对照组患者46.7%(14/30),两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前天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抗菌药费用比较(P>0.05)。结论:通过腹膜透析管植入术治疗的肾内科患者采用药学干预,能够减少预防用药,降低炎症指标及导管周围异常发生率,更加合理用药,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在基层医院临床内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在选择慢性心力衰竭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62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31例为两组平均例数,常规药物及常规药物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治疗药物,观察治疗前后的B型脑钠肽(BPN)、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在比对上述指标的过程中,试验组指标值的变化情况明显更优,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在基层医院临床内科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eurology intensive-care unit,NICU)病房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0例NICU患者。分析NICU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具体原因,再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结果:600例NICU患者中有40例发生医院感染,占6.67%(40/600);感染部位:消化道、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呼吸道以及其他等;病原菌感染情况:4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共检测出100株病原菌)中所占比最高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最后为真菌;单因素分析:年龄、使用呼吸机、留置胃管/导尿管、脑血管疾病、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比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大、住院时间长、留置胃管/导尿管、罹患脑血管疾病以及使用呼吸机等,临床需针对上述因素制定解决对策,防止医院感染情况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实际干预效果,并分析其对院内感染控制情况的影响,从而评估优质护理的可行性。方法:我们筛选了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呼吸内科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并以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和生活质量评分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护理后,我们统计了患者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 vs.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各项维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有确切的干预效果和价值。主要表现在显著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因此,我们推断优质护理服务可作为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推广和实施的推荐干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