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一种国家对刑事被害人的特殊保护制度,是国家对受到特定犯罪侵害而又无法从犯罪人处得到赔偿的刑事被害人或者其一定范围的近亲属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1963年10月25日,新西兰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刑事被害人补偿法》。随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芬兰、丹麦、挪威、法国、卢森堡、比利时、波兰、意大利、葡萄牙、瑞士、西班牙、冰岛等国家相继制订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各国关于刑事被害人补偿的理论基础略有区别,有的持国家责任论,认为国家负有为公民提供安定的生活环境、防止刑事犯罪发生的责任;有的持社会契约论,认为确保公民财产及人身安全的责任,源于公民与政府间自然缔结的社会契约,保护刑事被害人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有的持社会福利论,

  • 标签: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特殊保护制度 社会契约论 被害人补偿 责任论 法律制度
  • 简介:刑事和解各项价值功能发挥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能够达成和解协议,从逻辑上看,当事人之间的一项和解最终能否达成,需要经过启动和解和进入和解后的谈判协商两个阶段。在以上两个阶段中,当事人的主体性因素对和解的开始、进展乃至最终的结果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促成和解和制度规范的角度出发,司法机关对此应当予以重视。

  • 标签: 刑事和解 达成 当事人 主体性
  • 简介:当今国际社会的反恐实践主要存在"战争模式"和"诉讼机制治理模式"两种应对方式,中国的反恐形势严峻,通过刑事程序机制处理恐怖主义犯罪是必然选择。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实践中程序法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凸显,设立特别程序规范应对恐怖主义犯罪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总体而言,反恐刑事程序立法应当坚持趋同与差异的对立统一、务实与前瞻的有机结合、继承与创新的内在衔接、应对危机的现实压力与法治原则的理性对接。

  • 标签: 恐怖主义犯罪 反恐模式 刑事程序
  • 简介: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构建起了中国特色的刑事特别程序。检察机关作为刑事特别程序的重要参与者,其权力与职责均面临重大调整。面对由此所形成的挑战与机遇,检察机关应作好角色定位,探索合适的方法,积极有效地予以应对。

  • 标签: 刑事诉讼法修改 刑事特别程序 起诉裁量权 量刑建议权 检察权
  • 简介:本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反思,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行为同一性理论和提高诉讼效率两个理论基础进行反思,认为它们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理论基础的正当存在质疑,并从程序的独立、适用民事侵权法、打击犯罪、保障被害人利益等四个方面提出该制度可能带来的问题。该制度还折射出犯罪的特征、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关系、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差异等深层次理论问题。对于学界提出的改革方案,应当予以反思。

  • 标签: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行为同一性 犯罪与侵权
  • 简介:侦查中有限信息下的风险决策是常态。虽然理论上风险决策因其不确定性无法彻底排除错案风险。但科学的风险决策无疑能将这种风险降至最低。为防范错案,侦查风险决策中须避免思维定势、认真审核信息、及时有效反馈,并以证据控制做最后把关。

  • 标签: 错案 风险 风险决策
  • 简介:从类型学出发,刑事诉讼立法表现为对立的两种理想类型:一是价值导向性立法模式;二是技术立法模式。《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的修法活动实为一种类价值导向性的立法。其特征为:政策与法理短路相接导致法律内部的紧张与对立,进而造成致力于精确和明晰的立法技术在立法中的有限应用,乃至反向利用。最终致使《第二修正案》在形式、结构与内容上均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欲对其予以弥补和完善,须从价值导向性立法转向技术立法。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修正案 立法技术
  • 简介:在我国两审终审制的审级制度下,刑事二审程序是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的最后一道救济程序,具有纠错和权利救济两大基本功能,同时,刑事二审又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二审程序的修改内容比较多,检察机关办理刑事二审案件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检察机关办理刑事二审案件的司法实践,探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刑事二审的修改内容及给检察机关带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 标签: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刑事二审 挑战与应对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证据的合法如何证明。根据立法规定,侦查人员或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是主要的证明方式,但这种证明方式在实践中可能使证明变为一种缺乏说服力的单方面“说明”,建议《草案》给予必要的完善。

  • 标签: 非法证据 排除 规则 合法性 情况说明
  • 简介: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明标准的“确实、充分”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这种努力方向值得肯定,但是,具体的表述有待商榷。在刑事诉讼法的条文中不宜使用“排除合理怀疑”这一表述。证明标准的多元化应当在条文中予以体现。死刑案件的定罪标准和普通刑事案件的定罪标准应当适用相同的证明标准。死刑案件涉及立即执行的不利被告的量刑情节应当坚持最高的证明标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 标签: 刑事诉讼 证明标准 草案 排除 合理怀疑 多元化
  • 简介:我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自建立以来一直饱受社会各界争议。在2010年和2011年的全国人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对提高交强险责任限额、取消赔偿限额等问题提出司法改革建议。本文对有关受害第三人问题、保险公司的责任限额及诉讼地位和责任免除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若干疑难问题作了探讨。

  • 标签: 强制险 保险公司 赔偿范围
  • 简介:证人出庭作证是法庭审判的重要环节。证人有出席法庭审理才能将影响证人证言证明力的各种因素予以澄清,诉讼活动才能得以正常进行。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证人出庭率低、证人作证难的普遍现象,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鉴于刑事证人在诉讼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刑事证人出庭作证不仅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 标签: 刑事证人 出庭作证 必要性 问题研究
  • 简介:军队和地方的司法职能彼此独立。军地互涉刑事案件的构成要素涉及到军队和地方。明确军地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在办理军地互涉刑事案件时,才能做到各司其职、彼此协作,顺利进行刑事诉讼,保障法律的准确实施,依法及时有效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 标签: 军地互涉刑事案件 立法沿革 工作原则
  • 简介:不可否认,逃税行为在当前的中国具有一定普遍,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金融财政政策研究中心安体富教授分析,从纳税人经济类型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偷逃税面是50%,乡镇企业是60%,外资企业是60%,个人是90%。[1]美国以低稽查率,高税收遵从度而世界闻名。究其原因,

  • 标签: 美国 刑事法 逃税罪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金融 税收遵从度
  • 简介:美国刑事诉讼法以其排除规则闻名于世,尤其与排除非法口供紧密相关的米兰达警告“不但在美国家喻户晓,而且透过警匪片,米兰达警告成为风行全球的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对许多国家的刑事司法产生了一定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继续向纵深发展。2010年出台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标志着中国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真正起步。

  • 标签: 非法口供排除规则 刑事诉讼法 中美 2010年 通俗文化 刑事司法
  • 简介: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刑事和解作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体现,其制度价值与实务意义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侦查阶段刑事和解作为刑事和解制度实现的一个重要形式,也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生命力。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制度价值和现实意义,并进一步完善我国侦查阶段刑事和解制度。

  • 标签: 刑事和解 二元结构 乡土社会 恢复性司法
  • 简介:"网络水军"是伴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出现的网络非法新"职业"。其本质是以注水发帖获取报酬,具有灵活性、不可控、零散型和隐蔽的特征。"网络水军"的出现,对国家安全、市场经济和社会秩序具有一定的危害。应在刑事法视野下,从完善法律依据,积极实行网络过滤,规范侦查和取证步骤方面来治理"网络水军"。

  • 标签: 刑事法 “网络水军” 网络过滤
  • 简介:共犯的处罚根据理论是德日刑法当中热议的话题,被称为'犯罪论的试金石'。现在,责任共犯论与不法共犯论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关于共犯的处罚根据的讨论主要是在惹起说内部展开的。只有与我国关于共犯的立法现状相联系,才能得出哪一种理论适合我国的司法实践的结论。修正惹起说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是可能的。同样,支持修正惹起说并不一定说明在整个犯罪论体系当中应当采纳结果无价值论的立场。

  • 标签: 责任共犯论 不法共犯论 惹起说 结果无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