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被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范围,所有患者均为我院门诊部门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内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56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28例患者被纳入常规护理组,其余患者被纳入健康教育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的SF-36评分无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后,健康教育组患者的SF-36评分得到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即P<0.05。结论:采取健康教育对门诊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其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高,效果具有显著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卡介苗膀胱灌注(BCG灌注)相关肉芽肿性肝炎(GH)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和Elsevier数据库(截至2021年12月),收集报道BCG灌注相关GH且GH经肝活检证实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基本情况,BCG灌注情况(剂量、次数、导管插入有无异常等),GH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主要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和肝活检结果),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干预措施和转归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3例,均为男性;年龄34~80岁,中位年龄66岁;膀胱癌22例,肾盂肾癌1例;19例有发生GH前灌注次数记录,灌注1次者2例,最多者为16次;最近一次灌注导管插入时出现异常者10例,其中血尿7例,疼痛2例,1例插管困难。GH发生在最近一次BCG灌注后3 h~440 d(≤7 d者18例,10、14、21、180、440 d者各1例),中位时间为3 d。23例患者中,出现发热症状者21例,黄疸12例,肝肿大9例,乏力7例,厌食5例,体重减轻2例,盗汗1例;单独表现为GH者12例,伴发其他不良反应者11例。22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碱性磷酸酶升高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各17例)。20例患者记录了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鉴定/培养情况,7例阳性。肝活检结果显示,23例患者中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者10例,非干酪性肉芽肿7例,上皮样肉芽肿4例,仅记录肝肉芽肿2例。停止BCG灌注治疗并给予抗结核药物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2例患者好转,1例死于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败血症和多器官衰竭。结论GH多发生于BCG灌注后1周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黄疸、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可伴发其他BCG灌注相关不良反应。肝活检可明确诊断。采用抗结核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多数预后较好,但严重者可致死。
简介:摘要近期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在全球呈现短时间内集中出现趋势。尽管我国暂无相关病例报告,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呼吁高度关注其发展态势。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组织同济医院感染科和儿科临床专家、临床病毒学和免疫学专家、儿童重症医学专家、器官移植和公共卫生及流行病学专家,编制了“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建议”。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应对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的防控、病因诊断和临床救治能力。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这是因为随着CHB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机体的肝功能也会逐渐受损,肝脏对于激素的灭活功能也会随之降低,随之而来的人体高激素水平会导致精神亢奋等症状的出现,从而影响机体的睡眠质量,导致睡眠障碍症状的出现。并且,随着CHB患者病情的逐渐加重,身体机能也会随之下降,因疾病对健康的不断侵蚀,患者易出现负面心理问题,从而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从另一角度来看,睡眠障碍症状的出现会对机体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影响CHB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因此,做好CHB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对于患者治疗效果及健康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便通过对相关期刊资料的查询,从经方辨证的角度对CHB患者睡眠障碍的中医治疗思路进行了总结,并归纳了各个方证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病毒性肝炎实施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参与实验,在正式开展研究前已经对其基本资料进行了分析,确认可入组参与实验,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已经审查通过。为保障研究的顺利实施,将通过对照实验的形式开展,并将患者分配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继续在前者中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后者中则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在实施治疗后发现,继续使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治疗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85%,而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观察组仅有2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5%,相比之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分别于实施前、后检测比较了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包括AST、ALT、TBil和TBA等指标,结果显示在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病毒性肝炎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疗效,且患者肝功能也可得到有效保护。
简介:【摘要】目的:为掌握2011-2021年平塘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和分布规律,做好疫情预测预报工作,为相关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监测》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平塘县2011-2021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1年全县共报告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204例,年均报告发病数20.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59/10万,发病呈上升趋势。报告男女比例为1.34: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20-40岁组为主,占发病数的69.12%。结论:平塘县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明显低于全省,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根据当地丙肝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有效措施,遏制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蔓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9年入住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急性重症AI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肝病基础分为急性AIH(A-AIH)和慢加急性AIH(AC-AIH),分析患者一般情况、肝生物化学、免疫学、肝组织学特征、激素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41例患者[女性39例,年龄(54.24±10.55)岁],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肝组织学可见急性小叶炎为急性重症AIH的特点。血清IgG水平(28.36±8.35) g/L,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阳性率82.9%,抗平滑肌抗体(ASMA)17.1%。70%以上急性重症AIH为AC-AIH,AC-AIH发病病程多>8周,而A-AIH多数<8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激素治疗后30 d内病死率为19.5%,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TBil、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重症AIH病死率高,多数有慢性肝病基础,血清IgG水平、自身抗体和急性小叶炎为诊断重要因素,激素治疗预后与患者病情及病程有关。
简介:摘要腺病毒感染在全球各地区均可出现,无明显季节性,但大流行多发生在冬季或早春。腺病毒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中常引起轻度、自限性感染,主要累及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等,偶尔可导致肝炎、胆囊炎、胰腺炎、出血性膀胱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一般预后良好,但在免疫功能缺陷者,可发生严重或致命的感染。腺病毒肝炎主要见于恶性肿瘤及组织器官移植等处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的人群,但也有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小儿或成人引起急性肝炎的个案报道。2022年4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收到英国通报10例原因不明的儿童严重急性重症肝炎病例,至4月21日增至169例,遍及12个国家(11个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国家及美国),其中74例腺病毒阳性、20例新型冠状病毒阳性,19例新型冠状病毒和腺病毒同时阳性。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病因假说主要围绕腺病毒感染,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关系也需进一步排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检验方法以及相对应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阶段收治的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检验模式,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两对半临床检验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验的正确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推行两对半临床检验模式,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检验的正确率和精准度,同时有针对性的结合具体的检验结果进行相对应的防范干预,这样可以呈现出更加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这种检验模式值得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探究。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开始,于2021年12月截止,期间共计纳入患者58例进行临床研究,将研究期间纳入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患者58例,作为研究组,两组均予以抗体检测、生化检测,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研究,两组患者抗体检测结果对比,研究组各项指标情况较为优异,两组患者生化检测情况对比,研究组相关指标情况较为优异,比较临床相关数据(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临床应用自身抗体检测,能够诊断出免疫性肝炎症状,及详细指标情况,能够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并为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值支持,临床应用价值极为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