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中的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和肝脏有效血流量(EHBF)能否预测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发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9年6—12月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确诊为肝硬化或肝衰竭的患者资料153例。用数字连接试验A和数字符号试验筛查出MHE患者,并分析临床资料。通过对R15和EHBF取不同数值作为分界点,分别探究两个因素对预测MHE的意义。结果MHE发生率为38.56%(59/153)。由单因素分析,Child-Pugh分级在MHE组和非MHE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7.606,P<0.05),而肝硬化和肝衰竭诊断、空腹血糖、血清肌酐等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选取0.11~0.61绝大多数点作为R15正常异常分界点时,R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当R15选取0.18时最为显著(Fisher精确检验P值=0.00024);选取0.08~0.76绝大多数点作为EHBF正常异常分界点时,EHBF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当EHBF选取0.25时最为显著(Fisher精确检验P值=0.000 22)。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到MHE发生的危险因素为R15和EHBF,并利用ROC曲线说明两个因素对MHE的预测作用。结论MHE在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当R15≥0.18或EHBF≤0.25 L/min时,吲哚菁绿排泄试验中的R15和EHBF相较Child-Pugh分级更能预测MHE的发生,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与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武警部队海警总队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诊治的肝性脑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血氨水平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氨(NH3)分别为(61.84±11.34)IU/L、(47.67±12.37)IU/L、(37.96±5.56)μmol/L、(54.85±12.73)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48±10.63)IU/L、(64.30±13.52)IU/L、(50.74±6.73)μmol/L、(68.56±12.63)μmol/L(t=8.935、6.417、10.352、5.406,均P<0.05);观察组肝性脑病评分为(0.77± 0.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8±0.10)分(t=55.17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45/50),高于对照组的74.0%(36/50)(χ2=5.263,P<0.05);观察组数字连接试验(NCT)时间为(45.85±4.27)s,短于对照组的(59.58±5.63)s,数字符号试验(DST)、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分别为(56.25±9.76)分、(4.76±0.6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1.53±9.62)分、(3.31±0.25)分(t=13.740、7.595、15.127,均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有效改善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降低NH3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预见性护理用于肝性脑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 2015年 1月到 2016年 1月期间所诊治 60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 30例肝性脑病患者,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法,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运用预见性护理法,并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中总有效率是 96.00%,常规组中总有效率是 72.00%,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并且差异明显( P< 0.05);此外,对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对比中,实验组的满意度是 96.00%,有效率 96%;而常规组则是 80.00%,有效率 72%;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运用于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中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优质护理在肝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肝性脑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全程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0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其中32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4.1%;对照组中,显效14例,有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6%,其中25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3.5%。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感知恢复正常,减轻患者焦虑,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减少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乙酰谷氨酰胺治疗肝性脑病(HE)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于入院时进行血氨水平、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测定及根据Child—Push分级标准和肝性脑病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乳果糖联合乙酰谷氨酰胺和醋酸灌肠联合乙酰谷氨酰胺治疗10d,观察上述检测值变化及根据Child—Push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均能降低血氨水平。乳果糖联合乙酰谷氨酰胺治疗组降低血氨水平明显优于醋酸灌肠联合乙酰谷氨酰胺对照组,P〈0.05;治疗10d后两组ALT、TBIL之间变化无差异,P〉0.05;根Child—Push分级标准。乳果糖联合乙酰谷氨酰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醋酸灌肠联合乙酰谷氨酰胺组,P〈0.01。结论:肝性脑病患者接受乳果糖联合乙酰谷氨酰胺治疗疗效优于醋酸灌肠联合乙酰谷酰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可相互结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方中药汤剂对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中选择1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71例)和对照组(69例),分别给予中药汤剂和口服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肝功能ALT(IU/L)、AST(IU/L)、ALB(g/L)(36.465.09)、(36.705.85)、(34.435.17),对比对照组具有一定优越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氧指标(mol/L)、NCT(s)和DST(s)分别为(13545)、(748)、(8.40.7),而对照组对应为(15249)、(829)、(7.31.4),且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中药汤剂对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治疗存在治疗作用,有研究利用价值。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期间采取循证护理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诊断为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80例为观察目标,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病患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设定为40例,前组患病对象在护理期间采取常规疾病护理实施干预对策,后组采取循证护理实施干预对策,将患病组不同护理期间的负面情绪观察项、肝区疼痛程度观察项、护理满意度观察项展开统计学计算分析。结果:两组病患均在开展科室护理干预前,测得负面情绪分值较高,且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开展干预后得出,两组负面情绪均存在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呈更低水平(P<0.05)。观察组病患于护理期间,肝区疼痛程度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满意度问卷统计结果得出,观察组对本组护理人员总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使之肝区疼痛感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