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元启发策略的放疗自动计划方法(ATP-STAR),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ATP-STAR方法的主要过程为先对优化参数进行向量化编码,采用高斯卷积修正优化参数,再利用模拟退火选择备选优化参数向量集,结合射野通量优化,并行探索最优的优化参数组合,实现计划自动试错。选取20例肿瘤个体化差异较大的病例进行方法测试。邀请具备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物理师进行人工计划设计。人工计划和ATP-STAR计划均基于开源matRad计划系统完成,射野及处方剂量与临床治疗计划保持一致。分析不同病种ATP-STAR与人工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差异。结果对靶区而言,ATP-STAR计划的均匀性优于人工计划(脑瘤:z=2.28, P=0.022;肺癌:z=2.29, P=0.022;肝癌:z=2.11, P=0.035),脑瘤和肝癌ATP-STAR计划的适形性与人工计划相当,肺癌ATP-STAR计划的适形性略差于人工计划(z=2.29, P=0.022)。对脑瘤的危及器官而言,相比于人工计划,ATP-STAR计划的左眼晶状体Dmean平均受量由2.19 Gy降至1.76 Gy(z=2.28, P=0.022),左视神经Dmean由11.36 Gy降至10.22 Gy(z=2.28, P=0.022),右视神经Dmax由32.92 Gy降至29.97 Gy(z=2.10, P=0.036),垂体Dmax由39.53 Gy降至35.21 Gy(z=2.29, P=0.022)。对肺癌的危及器官而言,ATP-STAR计划的脊髓Dmax平均受量由38 Gy降至31.17 Gy(z=2.12,P=0.034),双肺Dmean由8.51 Gy降至8.07 Gy(z=2.29, P=0.022),心脏Dmean由3.21 Gy降至2.69 Gy(z=2.29, P=0.022)。对肝癌的危及器官而言,ATP-STAR计划的脊髓Dmax由18.19 Gy降至14.76 Gy(z=2.11,P=0.035),肝脏Dmean由15.61 Gy降至14.45 Gy(z=2.11, P=0.035),肾脏Dmean由4.76 Gy降至4.04 Gy(z=2.10, P=0.036)。结论ATP-STAR方法较少依赖人工计划设计经验,易于推广,有望改善调强放疗计划质量及一致性,并节省临床人力和时间成本。
简介:目的:建立牛蒡子药材水解后药材中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为指标,测定牛蒡子药材水解后药材中牛蒡苷元的含量。Agilentll00液相色谱系统四元泵,色谱柱:PhenomsilPC-8025,(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0:55);检测波长:280nm。结果:牛蒡苷元的线性方程Y=905.74X-90.113,r=0.9993,线性范围0.81~4.86μg;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2.244%。结论:采用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及稳定性皆良好,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牛蒡苷元含量的测定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元胡止痛胶囊辅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5年9月我院疼痛科门诊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4例,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元胡止痛胶囊治疗,均治疗1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75%(22/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75%(1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元胡止痛胶囊辅助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将我中心2013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16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患者81例采用常规方剂治疗,观察组患者81例采用辩证论治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采用辩证论治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6%,采用常规方剂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整体临床观察效果较好,并且辩证论治法治疗偏头痛治疗效果更加,因此在今后的中医内科偏头痛治疗中,要注重辩证论治法的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