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配合推拿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自愿选择治疗方式不同分两组,各51例,设观察组为针推结合治疗,研究对照组为单纯针灸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及采用JoA腰痛评分量表评估腰部疼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在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6.5%,效果突出,P<0.05。在治疗2周后,两组JoA腰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增高,而观察组JoA评分增加幅度显著,腰功能恢复效果突出,P<0.05。结论相比单纯应用针灸疗法,采用针推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更为突出,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且腰椎功能恢复良好,不失为治疗的最佳选择方式之一,值得应用。
简介:目的:本课题从肩凝期肩周炎主要病变是肩胛部的肩胛骨粘连立论。探讨疗效好,安全性强的无痛无创疗法——肩胛部推拿为主(简称“推胛法”)的手法治疗,观察其疗效。并通过X线照片动态实验,阐明其机理。方法:临床研究通过单盲随机方法,运用手法治疗为主,分肩部推拿治疗(简称“推肩法”)的“对照组”和推胛法治疗的“治疗组”,观察病例52例,其中对照组22例24个肩;治疗组30例33个肩,共57个肩。二组病例均同时进行药熨和自主练功。对照组以推拿肩关节及上臂为主,治疗组的推拿肩胛部为主。连续治疗20天,结束疗程。实验研究通过对21名健康青年肩关节、肩胛骨运动X线动态观察,测量肩关节活动与肩胛骨活动的关系。结果:临床研究经统计学检验,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基本治愈率72.4%;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基本治愈率33%。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证明推胛法是治疗肩凝期肩周炎最有效方法,安全可靠。实验研究证明肩关节外展、上举,需肩胛骨活动,才能实现;说明推胛法是治疗肩凝期肩周炎的科学方法。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因头晕1个月、鼻出血2h来院就诊。经测血压240/130mmHg,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改变,确诊高血压病。给予硝普钠25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内泵入输液治疗。输液过程中,由于滴速缓慢,针管内出现凝血,经推注生理盐水后通畅。约30s后出现意识丧失、晕厥,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70/50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60%。心电图显示:心率30/min。初步诊断:肺栓塞。立即给予高流量氧吸入,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约2min后意识恢复,血压上升至86/58mmHg,SpO286%-95%,症状逐渐好转。收住院观察治疗3天出院。
简介:目的观察药推结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确诊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按不同体质内服中药并外加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47例给予玉屏风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6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78.7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每年发生呼吸道感染(9.2±2.8)次,对照组为(12.3±3.5)次,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药推结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减轻呼吸道感染发作程度,疗效确切且手法操作简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过程中在对合端愈合前滑移段外固定去除后发生回缩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1月—2019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和无锡市骨科医院胫骨骨缺损应用骨搬运治疗,在对合端愈合前滑移段外固定去除或失效发生不同程度回缩的41例患者,男25例、女16例,年龄18~71(40±15)岁。用Pearson相关分析滑移段回缩距离与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骨缺损长度、手术次数、滑移段长度、骨搬运长度、滑移段固定时间和外固定去除或松动失效前、后两次影像学检查的间隔时间等9个因素的相关性,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再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受伤至骨搬运时间7~95(40.54±25.65)d,骨缺损长度5.0~11.0(6.90±1.20)cm,手术次数1~5(1.64±0.82)次,滑移段长度4.8~12.0(9.68±2.24)cm,骨搬运长度4.5~11.0(6.76±1.64)cm,滑移段固定时间3.5~11.5 (7.47±1.94)个月,间隔时间5~21(10.16±4.07)d,滑移段回缩距离1.5~30.0(8.73±7.99)mm。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滑移段回缩距离与滑移段固定时间呈负相关,与骨搬运长度和滑移段长度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897、0.501、0.419, P值均<0.05);滑移段回缩距离与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骨缺损长度、手术次数和间隔时间均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骨搬运长度和滑移段固定时间与滑移段发生回缩存在线性关系(t=-10.385、3.027, P值均<0.05)。回归方程:Ŷ)回缩距离(mm)=27.081-2.805X滑移段固定时间(月)+0.447X骨搬运长度(cm)(R2=0.805, F=13.256, P<0.01)。结论骨搬运过程回缩程度与滑移段长度、骨搬运长度、固定时间相关,其中骨搬运长度和固定时间与滑移段回缩程度存在线性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出院前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变化及其与未满足的护理需求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90例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出院前(T0,90例)、出院后1个月(T1,84例)、出院后2个月(T2,77例)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疾病不确定感、人口社会学和疾病状态等数据。利用广义估计方程考察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处于在职状态、年龄、未被满足的护理需求水平和出院前的中度和高度不确定感是患者3个时间点疾病不确定感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疾病不确定感的变化与未满足的护理需求相关;对出院前疾病不确定感程度高的年轻在职患者,应制订个性化的出院教育计划,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疾病不确定感。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检测研究对象左室心肌纵向应变,评估此技术在心肌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心肌纵向应变进行分析。结果①对照组左室心肌纵向应变自基底段至心尖段呈递增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研究组,基底段与中间段的递增关系消失,两者无明显差别;两组结果显示基底段心肌纵向应变均低于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研究组与对照组相应室壁纵向应变比较中,研究组缺血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及整体纵向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③应用ROC曲线判断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75%时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纵向应变截断值分别为13.5%、14.5%、17.5%、20.1%。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心肌纵向应变,简单、直观而有效的评估心肌缺血,为临床无创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整合性纵向式临床教学理念强调连续性?¢整合性和纵向性,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尝试将这一教育理念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专科培训,并反馈调查学生对此次临床教学活动的客观感受和评价。结果显示整合性纵向式临床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及临床学习效果。尤其在肿瘤放射治疗培训方面,教学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