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系统生物学是一门学科紧密交叉的学科。它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利用高通量实验技术获得的海量数据,整合不同类型的信息构建生物系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揭示生命的本质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系统生物学为研究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本文主要介绍系统生物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系统生物学 高通量 心血管疾病 网络模型
  • 简介:摘要目前,人类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癌症、心血管疾病、病毒感染、老年病等人类疾病。该病的破坏将导致社会危机和人类文明的威胁,如损失和非典型肺炎对我国冲击世界。因此,为了对抗人类疾病,必须通过新的途径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特效药物。其中之一是DNA复制调控和人类疾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 标签: 生物医学 人类疾病系统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核心是绕疾控系统的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这一时间段列为疾控系统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时间段(即实验组);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列为没有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时间段(对照组);在这两个时间段中随意选择两个时间,在选择的这段时间中分进行一百次微生物学检验,其检验结果则有相关的质量监督人员来对其进行检验质量进行评分;此外,还要具体分析微生物检验质量合格与否;调查疾控系统中相关接触单位中的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微生物检验合格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明超出对照组。结论在疾控系统中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微生物检验质量。

  • 标签: 疾控系统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制药领域的快速发展,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的药物传递系统存在着一些限制,如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可用性和靶向性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开发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成为了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关键。本文旨在综述新型生物制药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首先,我们将介绍传统药物传递系统的局限性和挑战,包括药物的生物稳定性、药物的生物可用性和药物的靶向性等方面。然后,我们将重点介绍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原理和策略,包括纳米粒子、脂质体、聚合物和基因传递系统等。我们将讨论这些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优点和应用领域,并探讨其在生物制药中的潜在应用。

  • 标签: 新型生物制药 药物传递系统 设计与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平扫(MRI)与磁共振关节造影(MRA)对于诊断肩袖撕裂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2名肩关节损伤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常规的磁共振平扫检查之后,需接受磁共振关节造影检查,观察并记录这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检查的准确性。结果磁共振关节造影的诊断准确性以及敏感度都远高于磁共振平扫,差异进行比较,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关节造影对于肩袖撕裂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更高,在临床诊断中值得被推广。

  • 标签: 磁共振平扫 磁共振关节造影 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植入磁共振(MRI)兼容起搏器后行1.5 T MRI扫描的安全性及起搏系统的稳定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MRI兼容起搏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行MRI扫描前、扫描后即刻以及扫描后1、3、12个月的起搏器系统稳定性及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和电池寿命及临床不良事件。结果113例患者接受MRI扫描并按时完成各阶段随访,扫描过程中无心前区不适感、无误感知、无脉冲发生器重置、无起搏器导线脱位,除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扫描中监测到房颤外其余患者未监测到心律失常。患者心房起搏阈值、感知,心室起搏阈值、感知在MRI扫描后各随访时间点与扫描前变化无临床意义。1例患者MRI扫描后12个月发生下壁心肌梗死,心室感知幅度较基线下降50%以上,其余患者随访未发现起搏阈值增加0.5 V以上、感知下降50%以上以及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情况。心室导线阻抗MRI扫描后12个月与基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10±117.87)Ω对(547.76±122.00)Ω,P=0.001],随访期间无心房导线、心室导线阻抗<200 Ω或>1 500 Ω。结论植入MRI兼容起搏器患者进行1.5 T MRI扫描时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好。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磁共振兼容起搏器 磁共振成像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方面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7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其实施肩关节镜、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以肩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基准,对比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方式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磁共振方式(P<0.05)。结论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方式均为全层撕裂型肩袖损伤的重要检查方式,检查结果具备准确性及可靠性,在部分撕裂型肩袖损伤方面,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方式诊断结果更佳,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度。

  • 标签: 磁共振 关节造影 肩袖损伤 对比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入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其实施MRA、DWI检查,分析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的结果。结果 应用MRA对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为95.00%,DWI检出率是98.30%,联合应用的检出率是100%,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将DWI和MRA联合使用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检出率高,可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的延伸,该技术的主要优势是可以量化人体组织中的铁含量,在显示微血管、监测血氧饱和度及鉴别微出血和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这有利于在疾病早期进行定性诊断并尽早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目前,QSM技术在临床多种疾病和科研中都有较多的应用,本文仅就QSM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敏感图 中枢神经系统 铁沉积 微出血 钙化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 CT及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 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外选取 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进行 CT及磁共振, 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 CT检查阳性率为 58%, 磁共振为 98%。观察组患者 CT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早期病变诊断阳性率为 48% , 磁共振为 94%。磁共振在病脑、化脑、结脑、隐脑、脑囊虫病的诊断中的检查结果与病原体检查结果最为接近。结论 CT及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但是利用 CT联合磁共振的诊断效果更为显著, 有利于及早发现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 给予及时的治疗, 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CT;磁共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50 healthy persons as the control group.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were performed i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diagnosis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CT and M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8% and 98% respective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ositive rate of early lesion diagno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by CT was 48%, and that by magnetic resonance was 94%. The results of 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encephalopathy, metaencephalopathy, nodule, cryptoencephalopathy and cerebral cysticercosis were the closest to those of pathogen examination. Conclusion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have better diagnostic effect 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but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CT combin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s more remarkable, which is conducive to early detection of symptom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and timely treatment, and is worthy of wide promo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核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与价值。方法将我医院收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共计32例作为试验组,同样的3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两个组的患者都进行了脑CT与脑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诊断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的CT检查。因此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中,使用核磁共振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出常用的脑CT诊断法,它为患者后期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良好治疗手段和治疗措施。

  • 标签: 核磁共振中枢神经系统诊断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SCNS)的临床和磁振共振成像(MRI)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2例SSCNS病例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病例1出现进行性感应神经性耳聋、小脑性共济失调及脊髓病变,MRI见中脑、桥脑、小脑蚓部、小脑半球、双侧岛叶、颞叶及脊髓表面线状短T2低信号影;病例2出现痴呆合并进行性记忆力减退,MR检查见双侧额、顶叶线状T2低信号影。结论SSCNS是一种少见的综合征,磁共振T2WI(尤其是梯度回波序列)有利于显示病变,加深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并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 标签: 表面铁沉积症 中枢神经系统 蛛网膜下腔出血 含铁血黄素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取CT与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CT诊断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检出异常46例、正常34例,检出率为57.50%,磁共振诊断则检出异常78例、正常2例,检出率为97.50%,磁共振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磁共振检出病脑、结脑等也明显高于CT诊断(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单纯采取CT诊断效果不佳,而联合磁共振诊断,则能提高确诊率,而且能更好地栓出各种脑病,使得重视。

  • 标签: CT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