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近视是现代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还可能引起视神经和视网膜病变,严重者甚至致盲。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预防近视的广泛宣传以及家长对儿童近视预防工作的重视,使得近视儿童防控工作成为社会和医疗机构共同关注的热点。虽然利用手术方式来治疗近视在当前获得了一定的应用,但近视手术均有严格的适应症,且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通过佩戴眼镜来治疗近视仍然是首选。随着近视眼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利用周边离焦框架眼镜对近视进行防控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其有效性在临床上已取得一定认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探讨周边离焦眼镜对近视防控的作用,特开展此次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以品管圈活动为框架的手术室护理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方法,实验组应用以品管圈活动为框架的手术室护理。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1±0.8 vs 3.5±1.2, P<0.05);术后恢复时间也显著缩短(28.4±5.2小时 vs 47.3±8.6小时, P<0.01);并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4.5% vs 12.8%,P<0.05)。结论:以品管圈活动为框架的手术室护理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在头部无框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中应用的基本流程,评价OSMS在头部模体和应用Q-Fix开孔面罩固定的头部SRT患者中,分次内实时监测位置误差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头部SRS仿真模体OSMS的监测位移与Edge六维床预设位移的偏差,评估OSMS实时监测运动偏差,及在治疗床非零角度和其中一组摄像头被加速器旋转机架遮挡的情况下,OSMS监测头部运动的能力。同时本研究选取10例50分次接受头部无框架SRT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经Q-Fix开孔面罩固定并整个治疗分次内应用OSMS监控,通过分析离线日志文件获得OSMS实时监测的分次内误差;患者治疗后行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六维度误差作为CBCT验证的分次内误差。结果模体研究中,OSMS监测偏差与预设位移在六维度方向均有较强相关性;治疗床与机架0°时,OSMS探测的平移方向和旋转角度的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28±0.10) mm和(0.15±0.09)°;有一组摄像头被遮挡的情况下,平移和旋转方向的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35±0.13) mm和(0.17±0.09)°;床非0°时OSMS监测偏差值均大于床0°偏差值,床270°时三维矢量偏差最大,分别为平移方向(0.69±0.19)mm和旋转角度(0.32±0.12)°。在Q-fix开孔面罩固定的SRT患者中,OSMS与CBCT监测的分次内运动幅度差异较小,平移方向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40±0.26)mm和(0.29±0.10)mm;旋转方向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33±0.20)°和(0.26±0.08)°。结论OSMS是一种有效的光学引导放射治疗工具,OSMS的分次内实时运动监测功能具有亚毫米级精度,可以实现分次内误差的精确监控。为保障无框架头部SRS/SRT治疗精确实施,有必要联合OSMS进行分次内位置监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挤压性末节断指患者治疗中采取动静脉转流的治疗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诊治的挤压性末节断指患者24例(25指)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均采取动静脉转流法治疗。结果本组24例断指患者共计25指经治疗成活24指,1例患者断指坏死,断指成活率是96.00%;术后随访时间(9.2±1.3)个月,23例(24指)患者的再植体外观均获得满意,优者17例;良者5例;差者1例;优良率是95.83%。结论针对挤压性末节断指患者通过采取动静脉转流再植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可为断指建立新的有效静脉回流通道,能够扩大断指再植的临床适应症,且能够提升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简介:目的:观察采用骨栓结合多钢板框架结构治疗胫骨平台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用Y形切口显露骨折处,将骨块复位后,用骨栓骨栓、塑形的普通钢板或L形钢板加以固定,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结果:随访1-7年,优良率92%。结论:严重胫骨平台骨折应采取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暴露是良好复位的关键,固定一定要可靠,术后要做到早活动、晚负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儿童眼调节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科室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阶段收入的近视儿童84例共计168患眼,根据疗法分组,分为观察组(42例共计84患眼)和对照组(42例共计84患眼)。观察组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儿童佩戴框架眼镜。结果:两组患儿佩戴前的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佩戴1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调节幅度均较佩戴前有所提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调节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调节滞后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调节灵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