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后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医院中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使用硬币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后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提供术后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的运用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关于危重患者的护理,分析护理技术加强安全管理的策略以及最终的成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在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的急诊重症室收治的80例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治疗的方案。而实验组的患者,则是以此为基础,做好护理技术安全管理,对患者护理以及做好治疗过程的干预。在研究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恢复情况等进行分析,对比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事件,以及提升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进而保障护理的整体质量。结果 研究组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较少,相对于对照组护理情况,家属不满意的情况也相对较少,最终的差异性结果,本身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急诊重症监护室之中,注重患者护理工作,并结合护理的实际情况以及配合医生在患者诊疗方面的要求,利用护理安全措施,最终的效果较为理想化,这一方案更适合在临床治疗阶段应用,能够配合医生工作,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选择本院ICU收治的126例重症患者。将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比组和干预组。在ICU治疗过程对比组实施传统形式的ICU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护理后组间比较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干预组低于对比组,P<0.05。在护理后组间比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干预组低于对比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ICU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ICU患者行心理护理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以在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心理特征。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为(91.62±8.16)分,高于对照组的(83.42±5.66)分(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结论: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多存在恐惧、抑郁、沮丧等负面情绪,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舒适度,提升临床疗效与患者满意度。
简介: 摘要: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因面临生命威胁和身体不适,常伴有复杂的心理问题。探讨了ICU患者心理状态的多维度评估方法,包括情绪状态、认知功能、人格特征和应对机制的评估,并强调了心理评估在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文中分析了心理干预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涉及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多种干预技术,并指出了护理团队在实施心理干预时需考虑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文中提出了构建系统化心理干预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包括理论框架的建立、干预计划的制定、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效果评估与反馈调整,以及团队的持续学习与创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入重症监护室 (ICU)的危重孕产妇的临床特点及结局,为孕产妇的健康管理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 2014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 ICU收治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 133例危重孕产妇纳入研究,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 65.4%)。城市组规律产检率高于农村组及城镇组( P<0.05);城市组剖宫产率高于农村组( P<0.05);城市组由外院转入孕产妇的比例低于农村组和城镇组( P<0.05)。 ICU孕产妇死亡率为 8.3%,农村组占 81.8%。结论: ICU危重孕产妇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及城镇地区。农村及城镇地区的孕产妇在孕期健康管理及医疗资源服务方面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